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和研究

2020-01-20熊燕霞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考研究协同育人专业课程

熊燕霞

摘 要:党和国家不断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其中一个有力举措就是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同行同向、协同育人体系,突出以学生为本,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注重融入职业精神,优化思政课的育人模式,更好地突出职业院校重视与岗位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思考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语境下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浸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19SZK027;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PT201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其中一个有力举措就是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同行同向、协同育人体系,探究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念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更好地突出职业院校重视与岗位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课程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既具有个人的小德,也具有国家、社会的大德,实现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背景

从国内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自2016年开始,课程思政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价值内涵的相关研究。这类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主要是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出发,探究思政课与专业课实现协同育人的理论根基。第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实施策略的相关研究,这类研究多是以某一个学校或是某一门课程为范例,探究课程思政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应用研究。第三,课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育人机制,这类研究多是从教学模式改革、育人机构机制方面,探究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保障机制、推行效果。高校思政课是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课,开设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高校思政课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所以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必要性。因此,以课程思政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路

(一)突出以学生为本,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其次,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专业课程教师来说,在讲解过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特性融入思政课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意识、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职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专业学习而轻思想政治教育”“重专业技术训练而轻‘三观培育”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

推进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注重将思政课程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首先,改革专业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将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结合,挖掘专业学科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相融合。其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深化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专业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再次,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甚至是受教育者今后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求。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中可逐步使学生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纽带,将课程相融合,教师联动,促进思政课程建设改革的同时提升专业课堂教学的育人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综合互补和整合利用。

(二)注重融入职业精神,优化思政课的育人模式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犹如空中楼阁,内容单一,偏重理论,脱离学生实际,未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趣向,忽视不同领域学生就业导向成为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原因之一。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各高校都在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将各专业的职业精神同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却有所忽视。而要完善课程体系,须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课程思政语境下专业课与思政课建设应是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只有将职业精神同时贯穿于思政课中才能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相互贯通。

由于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因此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学时与学分。但是,高职教育虽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却和普通高校教育有明显的区别。相较于本科院校侧重于理论引导而言,高职教育则针对一定的社会职业,以其专业为载体进行教育活动,其职业性更为具体和明确,不同专业有其自身所面对的某一特定的职业精神。将其蕴含的职业精神充分挖掘,并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乃至作用于高职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或者人才培养模式中,使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更加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求。首先,系统梳理职业院校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就业导向相接轨,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其次,统筹规划产教融合模式下地方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实现教师合作联动,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职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如何通过教学“圈粉”是思政课的一大要务。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从其实际需求出发,以其趣向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抬头率与获得感。将各专业职业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思政课与学生今后的职业素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认同思政课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让思政课教学真正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基于职业精神浸润融合的思政课程教育模式产生的效果可逐步使学生将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结语

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和研究,不仅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以及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戴丽兰.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和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01).

[2]李宏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03)

猜你喜欢

思考研究协同育人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