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1-20刘富
刘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问题;策略;直观效果;创设情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 13—0117—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充满兴趣;在不断学习和阅读中,感受文章内涵,提升学生情感变化,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学习中,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教学的产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有很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有一些教师依旧停留在旧的教学思想上,认为以往教学形式省时省力,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停留在单一灌输的形式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从而使得学生在枯燥学习中兴趣不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并未意识到此种教学形式的价值。
2. 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一味使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花里胡哨的,使得学生的学习精力不在文本上,而在各种动态视频和图片知识上,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混乱,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管任何内容都使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一味地依赖信息技术弊端很大。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海底世界》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海底世界教学情景,将海底世界中各种动物和微生物通过信息技术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出来,再将音乐作为背景进行烘托,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使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 通过直观效果解决难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直观、具体的内容,将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提供直观化的语文知识,从而将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全部挖掘出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深入掌握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内涵,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 借助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声音、动画、图片等于一体的动态化教学情景,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将眼睛、耳朵、口、手和大脑全部运用起来,思维更加集中,提升学生听力、表达、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
4. 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開展教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升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结合生活现象开展研究,提升自身感受。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太阳》一文时,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喜悦,引导学生针对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研究知识内容,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5.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给阅读配乐,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填空训练,针对文章重点知识和句子进行训练。此环节的训练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得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情景,指导学生积极写作,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可在写作中将小动物带到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从而可以加深对描写动物一类作文的了解,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写作时就有话可说了。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教师要抓住机遇,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教学中,为师生提供便利,丰富教学内容,针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优化语文教学形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