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政策机遇 开展教育扶贫

2020-01-20奂文俊

甘肃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保学学校教育

奂文俊

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这里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合作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以攻坚拔寨的决心和勇气向深度贫困宣战。合作市建市20多年来,羚城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教学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五个历史性跨越(从学生“上学难”到“有学上”和“上好学”的跨越;从9年义务教育到15年教育基本免费的跨越;从实现“两基”到均衡发展的跨越;从幼儿“入园难”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跨越;从农牧民九成以上文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2017年,合作市优质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扶贫必先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建市以来,合作市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先后实施了灾后重建、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教育项目,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2014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合作市初级中学等53个教育项目,实施了仪器设备合理化、网络宽带快速化、专用教室标准化等三大工程,建成了合作市教育资源共享平台、19个计算机教室、14个电子备课室和14个教学录播室。全市学校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2:1,乡中心以上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电子白板实现了城、乡、村三级学校全覆盖,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信息化建设走在了甘南州前列。

2014年以来,在国家藏区政策的支持下,合作市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面积从72832平方米增加到122695.8平方米,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校舍面积从2145平方米增加到25072.12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达到1.72平方米以上;图书从2014年的229512册增加到2018年的489212册,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仪器设备值从2014年到2018年逐年增长,达到甘肃省标准。经过近几年“改薄项目”的实施,一所所学校告别“薄弱”和“破旧”,成为现代化新校园,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全部住上了公寓楼,吃上了免费营养餐,还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学生每周都能洗上热水澡。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合作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彻底得到了改善。2019年,合作市按每生每年2168元标准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118万元,受益学生5157名;按每生每年800元标准给3438名学生发放营养餐补助275.04万元;助学贷款631人,共376.179万元;按照每生每年400元标准发放助学金共22万元,550人受助;同时,还给普通高职学生发放助学金共4.5万元;给符合条件的学前幼儿发放免保教费补助资金5.8万元,有效缓解了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难问题。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十几年前,那吾藏小(合作市四小原称)只有几排平房,校园没硬化,下雨后泥泞不堪,学校没有学生宿舍也没有食堂。当年我在这里上学时,每天走十几公里山路,中午吃口干馍或炒面,有的家长在校园里自己搭建了简易窝棚当宿舍,低矮潮湿,冬天靠烧煤炉或烧牛粪取暖。那时候,多半学生在学校周边租房子,自己做饭或家长陪读。现在的孩子们上学太幸福了!”合作市四小学生家长才让扎西说。

走进合作市勒秀镇中心小学花园般的校园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彰显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树木、亭台、雕塑、宣传栏等相互映衬,十分和谐,孩子们的读书声伴着徐徐微风拂过耳畔;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建筑的墙面上,藏汉两文的校训、教风、学风、名人名言等标语格外醒目;前院操场四周绿化带内百花争艳,芳草茸茸;后院宽阔的操场上各种运动器材一应俱全,处处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等各功能室内,孩子们在专心致志地阅读、学习、练习各类特长;装饰一新的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通过“在线课堂”观看着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留守儿童活动室里,孩子们正在跟外地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交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近几年通过特岗教师招录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市内调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举措推动县域内师资均衡发展。2015年以来,合作市累计招录特岗教师127人,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合作市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招聘紧缺专业教师45名,有效解决了全市教师紧缺的难题。面对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合作市遵循“教师第一,因需施培”的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采取“订单式”等形式開展学科教师模块化培训,健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师均等参与的全员培训机制。同时,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培训,重点培养教育教学领军人才。2016年以来,合作市每年选派100多名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和学科研修基地的作用,多次举办“羚城名师大讲堂”等培训讲座,邀请本土和外地教育专家现场授课。有力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是提高教师待遇,关爱乡村教师。合作市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案》《中共合作市委 合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着力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时落实基层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职称晋升和评优选先时向农牧村学校、基层教师倾斜,使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通过这些举措激发了教师扎根基层从教的积极性。每年教师节期间,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羚城优秀教师”“羚城最美乡村教师”等,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是想方设法为基层一线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合作市把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主要负责人重视教育。2011年,在财政困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有21名代课教师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由原来的600元提高到1000元,并享受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补助,2012年转为基层学校正式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全额转正定级工资”标准,经费由市财政承担,工龄从任代课教师之日起计算。至此,合作市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全体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享受县处级干部的体检标准。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方协调,63套教师周转房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新上岗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合作市都组织有关人员看望慰问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特岗教师、家庭生活困难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师家属,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纵深推进教育改革

近几年来,合作市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具有羚城特色的地方教育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根据学前教育工作实际,打造了“示范园+薄弱园”“标准园+薄弱园”“中心园+村级园”的办园集团,学前教育实现了集团化办园。二是采取“1+1”形式组建了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实行“松散型多法人”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模式正式启动。三是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签订了《人才交流与培养框架协议》,与青海师范大学签订了《双语教师培训框架协议》,订单式、分层次培训机制逐步形成。四是“G.B.S”教研模式(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教科研基地)初步建成,通过创建“五个一”(建成一批工作室、构建一种模式、打造一支团队、研发一批项目、形成一批成果),有计划地在相关学校培育一批学科骨干创新团队,达到学科领军人才突出、骨干力量相对集中、专业和梯队结构相对合理的目的,推动着全市教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带动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有序推进控辍保学

合作市教育脱贫的最大难点和重点是控辍保学。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各相关学校从硬软件两方面人手,落实“一生一策”和“一批一策”要求,通过分类指导、随班就读、单独编班等方式,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有学位、上学有人教、生活有保障、学习有收获。各乡镇、街道积极落实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劝返失辍学生复学,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建立健全了“双线四包”“四书制、三报告”等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从层层动员、营造氛围,制订措施、明确责任,摸清底数、建档造册,因人施策、劝返复学,逐级考核、督查问责等五个阶段集中开展控辍保學工作攻坚行动,靠实了责任,明确了各乡镇、各单位控辍保学的工作职责,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各乡(街道)0~18周岁人口进行了入户调查,重点对6~16周岁建档立卡户学生进行摸底,对全市学生学籍库与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逐一核对。建立联动机制,综合施策,推动控辍保学工作,249名辍学生于2018年9月全部返校上课,劝返率达到100%,控辍保学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合作市教育局局长朱潭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折不扣地将中央和省、州、市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杨 静

猜你喜欢

保学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