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标题的创作技巧

2020-01-20毛君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新闻标题

毛君胜

【摘要】新闻标题是一则消息或通讯的眼睛,是新闻报道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成功的新闻标题应让读者一见倾心、一目了然、一针见血……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添辉,使读者产生共鸣。本文对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做出分析,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新闻标题;创作技巧;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3.036

1. 要準确表意、不能含糊其词

2017年7月1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五版观察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西方之乱何以成了“灯下黑”》的理论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使用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灯下黑”,比喻加设问的运用,准确表意、精准到位,不仅让人看到标题就基本能够明白文章的主题所在,而且还能引人琢磨其中深意,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上述例子告诉我们,对新闻事实进行高度概括、浓缩,这是新闻标题的使命。不管那一种类型的新闻,其标题必须做到准确表意、精准到位。表意要准,新闻标题概括的含义要准、阐述的观点要准、用字遣词要准,含义切忌不知所云、模棱两可,所阐述的观点必须具有鲜明的倾向性,用字遣词必须做到字斟句酌,力争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新闻的主旨;精准到位,新闻标题要围绕新闻事实的重点,不越位、不错位,一针见血地将新闻的事实浓缩成几个字或一句话。

鉴于此,当我们在撰写新闻标题时,不能马虎了事,不管是先画龙再点睛,还是先点睛再画龙,目的都是必须让龙活灵活现,换言之,新闻标题的撰写要做到“稳、准、狠”,将新闻事实中最出彩、最具新闻价值、最有社会意义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当然,如果还须撰写副题、引题,以此类推。不过,几个标题之间要做到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2. 要题文同旨、不能相互矛盾

画龙点睛之所以栩栩如生,是因为龙“身”、龙“眼”都画得惟妙惟肖。龙“身”点虎“眼”肯定不行,龙就无法“飞天”。作为新闻稿件的关键要素,新闻标题必须准确概括新闻事实的核心要义,不能无中生有,必须与新闻内容一致,这是其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当然,在撰写标题时,在顾及新闻内容整体性的前提下,记者可从新闻内容的某一方面入手,只要标题表达的内容在新闻中有充分的依据,可描述具体的新闻事实,可概括、评论新闻事实,只要不想当然或随意拔高,都是可以的。例如,某省新闻《报答党和政府的帮扶之恩下岗职工徐开元捐赠二千株意杨苗》,第一段这样写道:“10日下午,xx区下岗职工徐开元来到区林业局办公室,递交了一份无偿捐献两万株意杨苗的申请书……”,第三段再次写道:“徐开元当即决定,无偿捐出剩下的2万株意杨苗。”该文标题中的“二千”应改为“二万”才与文中的数据相吻合。因此,标题与文章内容在捐赠意杨苗的数量上题文不符,题文不一致。

3. 要实事求是、不做标题党

当下,微信成为我们熟悉的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也很受群众的喜欢,如何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关注公众号,增加软文的阅读量呢?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标题。各种微信段子特别多,出现了不少“标题党”,用新奇的标题引来了不少读者的“围观”。例如2015年5月10日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史称“鱼洞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当时,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为获取流量、吸引粉丝,看法了一条名为《惨案!鱼洞死伤不计其数》的信息,这则标题令人“咋舌”,比较显著的标题党,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实际上,死亡人数根本不是他所说的“不计其数”。标题党表面博人眼球,但是很多都是文不对题,故弄玄虚,正文没什么有价值的新闻,浪费版面和读者的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和点击率,吸引粉丝,没有顾忌到读者的感受,这样下去,新闻真实性准确性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撰稿时一定注意不要做标题党。

4. 要把握导向、不要哗众取宠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要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标题确实要新颖独特。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成了必不可少的阅读工具,一些网站、媒体为了点击率、关注量、粉丝等,不择手段利用网民的猎奇心理,各式各样的哗众取宠标题“袭击”眼球,让人目不暇接。固然,新闻标题要吸眼,但不能媚俗甚至恶俗。部分不法自媒体从业人员、部分专业素养不高的网络编辑,一度用低俗化、色情化、暴力化的标题来抢占市场,这股歪风必须刹住。笔者认为,除了行业及从业人员加强自律,国家也频频出重拳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网络新闻的管理,哗众取宠的标题党的生存空间被逐渐压缩。的确,维护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从来都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准则,把握正确的导向,更是各类媒体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握正确导向,不要哗众取宠,检验的是媒体人的初心,考量的是媒体的新闻风格,只有贴上个性、鲜明的“标签”,才会在读者中绘就媒体的良好画像,才能扩大媒体的品牌效应,才能增强与用户的粘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哗众取宠,但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新闻标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篇报道的关注度、传播度。因此,撰写新闻标题时,严禁使用过于专业、晦涩、生僻的词语,切忌出现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避免出现文题不符、功利性强的标题创作。

5. 要生动活泼、不要泥塑木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新闻标题不可哗众取宠,但应变化多端、生动活泼,千篇一律、干巴呆板是大忌。标题要生动活泼,就得接地气,就得与时俱进,甚至可以适度地蹭蹭当时的热点。可巧用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对偶、排比、拈边、反复、联珠等修辞手法,可巧用古诗词楹联表现现代内容,从而增强标题的生动性、形象性。要简洁明快、惜墨如金,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不用冗长繁琐的标题,一个主标题就能说清楚的,决不画蛇添足地配上引题、副题。要多用朗朗上口的标题,少用艰涩怪异的字词。要活用当下的流行语,少用容易让人视觉疲劳的词汇,从而让读者眼前一亮,产生阅读下去的冲动。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能一目尽传。《“习总书记办的,都是俺们盼的”》是人民日报2017年度64个好标题之一,是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也是一位受访村支书的原话。这篇报道讲述了人民日报记者赴沂蒙山革命老区腹地,辗转沂南、蒙阴两县访民情、听民声的见闻,真实生动地传递出老区干部群众对习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生动活泼的标题,把总书记和蔼可亲的面庞、党中央掷地有声的好政策刻画出来,让党和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感情跃然纸上。

6. 要预设信息、引人入胜

好的新闻标题,之所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眼球,预设信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信息化时代、碎片化时间,读者的阅读新闻有太多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如果不在标题预设存大量“诱人”信息,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共享信息,很可能就被读者“一滑而过”,消失在各类信息的洪流中,达不到媒体传递的目的和效果。

人民日报刊登过一则题为《让企业不再“抱着水缸喊渴”》的人民时评文章,针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却技工难求这一矛盾,结合转型升级需要扫清的障碍,阐述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的意义。标题运用俗语式的表述方式,预设信息扣人心弦。“抱着水缸喊渴”使标题形成鲜明对比、有趣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产生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7. 要增强逻辑性、提高新闻价值

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美景,杂草丛生毫无美感可言。一则新闻报道,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要素很多、信息量大……各种原因的堆叠,导致记者在撰写标题时,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务必增强新闻标题的逻辑性,撰写新闻标题时,应多层次、多角度准确提炼新闻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楚地遣词造句,才便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合乎逻辑的标题,也能大大提高新闻价值。

2017年2月8日,人民网观点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一个家》的言论,标题就以其逻辑性,准确击中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了新闻价值。由此看来,新闻标题只有“会说话”,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说得有节,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8. 要学会巧用、增強新闻的可读性

准确生动、巧妙诙谐的标题,不但让人过目不忘,给文章增色,而且还会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标题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巧用地名、姓名,巧用谐音,引经据典、巧用典故诗词,巧用修辞手法,巧用数字对比或反义词,巧用网络热词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例如,2018年6月14日《昭通日报》刊发的通讯《令狐海:西瓜地里滚出“金元宝”》,就是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巧用人名的手法,把新时代富有闯劲的农民令狐海,科学方法种植西瓜,比喻成“滚出‘金元宝”,让人一看标题就想继续读下去。又例如,《镇雄新闻网》2014年3月3日刊发的通讯《芒部镇:小蔬菜做出大产业》,就很巧妙地利用了反义词“小”和“大”,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事迹。因为具有对比鲜明的特点,反义词让人印象深刻,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所以这类新闻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可读性强,强化了新闻的表达效果。

总的来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要创作出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考验记者的基本功,也检验记者的综合素质。只要遵循新闻规律,真正做到准确表意、题文同旨、实事求是、把握导向、生动活泼、预设信息、增强逻辑性等方面,就能撰写出一个精彩的新闻标题,就能生动还原出一个个新闻现场。

参考文献:

[1]张广玉.浅谈新闻标题制作的几种方式——以《昭通日报》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5(07):76-77.

[2]艾胜利.新媒体传播中新闻标题制作的重要性及技巧[J].记者观察,2020(06):121.

[3]杨波.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制作策略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21):109-110.

[4]孙军涛,孙慧,朱韶栋.战疫有“技”“巧”入人心——如何做好新闻标题[J].中国报业,2020(14):94-95.

[5]林爱娥.探究新闻标题的艺术特点与创作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127.

[6]崔春梅.“明眸善睐”才能光彩照人——浅谈纸媒新闻稿件制作标题的技巧[J].记者摇篮,2020(07):96-97.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新闻标题
党媒类新闻媒体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研究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试论新闻标题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