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1-20马红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马红艳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变化十分丰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够重视语文学科,学习的情感十分淡薄,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引导,消除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是情感教学的保障,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确保情感教育的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将自己情感和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知识的讲解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如何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内心情感会产生极为丰富的变化,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学科,在培养学生感情以及个人素养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情感教育也是语文学科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自身情感的丰富。情感教育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情感教育。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仍然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方面配合的缺失。由于留守儿童心智还不健全,正是极度缺爱的年纪,而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家,教师与父母的交流只能通过班级微信群,很少有家长会主动与教师私聊沟通,他们虽然知道把孩子带出大山,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但是不懂得教育,没有给孩子酿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变化十分丰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够重视语文学科,学习的情感十分淡薄,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引导,消除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教师受到固有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学模式颇为枯燥,这些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投入相应的感情,教师要注重课堂感情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有一定的设置,用感情教育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感情的表达。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不到保障,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是情感教学的保障,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从而促进情感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提升是学生顺利开展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确保情感教育的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选择开展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中来,就像是在学习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课下开展练习,找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练习成果,对于朗诵优秀的学生可以有所奖励,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对于朗诵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通过比赛形式,可以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改观,发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趣味性,从而愿意主动的进行课堂学习,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情态度。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學习以及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灌输知识上,还要和学生有情感上的交流,以求和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死板,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的改变,针对学生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将自己情感和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知识的讲解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自身的思想感情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和学生的内心产生交流,形成情感的碰撞和共鸣。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教师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能够改变语文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传统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无数次的打磨后录用到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论从文章整体结构层次,还是从句子的语法结构都是无可挑剔的,每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因素,都或多或少透露出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或者是对人生的理想的追求,或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赞美。这些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可以很好地教育孩子。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就要经过自己精心地备课,想办法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提炼和加工后,再通过课堂讲解品味的方式展现给在座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以熏陶,使学生能够得到真切的感受从而产生比较积极的情绪。另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说明文只能客观地反应某个事实,所以教材内容里面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说明文是一种介绍说明性的文体,从表面判断并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他说明的事物是喜好还是厌恶。比如我们在课本中讲解《中国石拱桥》一文时,课文虽然介绍了石拱桥的历史,结构等,但是我们能在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古代建造技术的肯定,对古人的创造智慧进行赞扬,语言文字中充满着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这些无疑也能激活学生的情感,很好的达到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接触最早的科目之一,在学生心中具有了较为固定的形象,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科较为简单基础,学习起来难度小,再加上语文学科的学习要面对大量的文字,以及枯燥的课本,学生认为语文学科是枯燥无味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情感教学建立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在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百海.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浅析[J]. 学周刊,2019 (27):129.

[2] 王秀花.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剖析[J]. 学周刊,2019(26):91.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