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及培养策略
2020-01-20杨忠才
杨忠才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特征;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74—01
在小学教育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对学生加强文化知识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表演创造的能力。
一、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
1. 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各种新的元素、表达形式以及创作方式不断涌现,使得音乐这一门学科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同时也为音乐的进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使得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发展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其音乐素养包括先天性的基础以及后天性的培养两个方面。而学生的先天性基础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后天性的培养上可能会受到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并且处于一直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也使得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 综合性。音乐这一门学科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使得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显得较为综合性。比如在培养学生乐感时,就呈现出多个层面的内容,基础层面的培养包括音乐节奏、情感基调、演绎方式以及音乐鉴赏等;高级层面的培养需要从音乐的人文沉淀、人文情怀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出发;更加深入的核心素养培养则表现为音乐的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
3.实践性。小学音乐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而且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在不同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即便是同一首曲子,也应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奏中体悟到不同的感受。
二、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学習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聆听、表演、鉴赏以及创作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幽默的教学氛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幽默风格的曲子传授基础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教师要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的魅力,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唱山歌》这一首曲子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刘三姐》的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然后引入歌曲《唱山歌》,通过让学生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个性化发展。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要求学生达到统一化的发展目标,而是要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鉴赏与表达过程中不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因此,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不断向音乐靠拢。以歌曲《山谷静悄悄》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打拍子(主要是强弱关系拍,指挥手势),然后提问:“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者的声音是稍强还是稍弱的?从旋律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在聆听后回答“欢快优美的”“稍弱的声音”“歌曲分为两个部分”,以此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投入更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 优化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对音乐保持新鲜感;也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以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情感的表达。比如在学习《游子吟》这一首歌曲时,语文课上学生已经学习了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与表达方式,因而教师就可以将这首古诗表达的情感与方式融入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化知识与艺术知识的魅力,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应与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相适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