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引领初中化学课堂走向高效
2020-01-20袁建霞
袁建霞
【关键词】 初中化学;活动;竞赛;时间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67—01
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学生因此也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空间。由于初中生个性活泼、思维广阔,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也应从学生探究的有效性着手。基于此,笔者就活动引领初中化学课堂走向高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让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一、通过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为了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逐渐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以教学“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先是引导学生了解燃料的知识;之后,为了能帮学生巩固知识,在了解燃料的开发与运用后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这部分的内容。首先,教师应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回答问题,若回答正确加10分, 回答错误或者不回答扣3分。与此同时,教师制定相应的规则,要求参加回答的学生不能总是同一个人,每名学生至少要回答一次。当竞赛活动开始后,教师先提出问题:根据学过的知识写出一种放热现象的化学方程式。当问题提出后,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开始回忆且各个小组也都派代表写答案。当各个小组写好答案后,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再给学生一定的评价。在以上的案例中,同学们在竞赛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二、合理使用课堂时间,设计分层合作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化学学科有一定的难度,且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参差不齐,在理解同一内容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长期下去学生间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且这种差异也会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都是设置同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很难避免学生间出现学习上的差异。为此,如何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显得很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选择贴近其发展区课堂活动问题。以教学“溶解度”这部分的内容为例,笔者设置了层次性的问题:第一:食盐等物质能不能无限量地融入到总量一定的水中?第二: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实验时,你有什么办法能溶解它们呢?第三:食盐无法继续融入水中的溶液,我们将其叫做什么?有没有这样的标准?第四: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第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不能互相转化?
笔者将这五个层次性的课堂活动问题交给学生,并对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课堂实践,前面三个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都设计了一定量的水,并往其中添加了食盐就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是很多学生在探究第三第四个问题时得出了一些方法,只有基础好的学生能顺利探究完五个问题并组织其他学生完成本次探究活动。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在合作活动中得到发展,课堂活动中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设置课外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外活动的设置十分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各个学科教师也都给学生强调了课外活动的重要地位,且越来越重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特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抄写化学知识手抄报、布置化学墙报、利用化学反应表演等,也可以将学生的课外活动转移到企业、工厂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工厂的工作程序都运用了哪些化学知识。比如,在教学“磷”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火柴的点燃过程,让学生思考火柴盒侧面与火柴头的成分,思考能起火的原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火柴厂,让有经验的师傅给学生解疑釋惑,如此学生也能明白其中的原理。可见,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认识到人类智慧的力量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能达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做好教育的每个环节,而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部分。因此,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