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1-20丁更乾

甘肃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丁更乾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66—01

新课改就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创新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入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而适宜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深挖教学内容,精心构思、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将要教授的物理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如,在教授“密度”一课时,引入密度是比较关键的环节,但直接引人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创设关于“叙拉古王国王冠”的故事情景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密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创新,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落实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中得出来的或者进行推理论证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充分把握实验教学过程的细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认识到,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归纳物理规律,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新想法并进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强大支持,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实验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表现,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归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创新意识。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可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用薄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很多优点和道理,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品自制实验器材,在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两手平行拿好两张软纸,从两纸之间吹气,将会清晰地看到由于两纸中间气体流速大而压强小导致的两张纸靠拢的想象。无论是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还是实验的过程,都会给学生带来创新的喜悦,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强大的创新动力。

三、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提出,物理教学中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探究性学习符合这一要求,且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等学生对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后,再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进而在讨论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四、以物理学史和课外科技小制作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本中包含大量的物理学史内容,诸如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物理学重大发明的简介、重要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记载等。重视这方面内容的引导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知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历程,体会前人不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认识—再观察的探究创新精神,使学生对物理学史加深了解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热爱科学技术并创新的强大动力。 此外,物理课本中还有很多“想想做做”的内容。如果教师关注到并合理地布置小制作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制作,并定期对学生制作的情况进行检查改进;然后对优秀制作进行班级和校内推广宣传,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物理小制作展示比赛,择优推荐优秀制作参加相关科技创新比赛,无疑会对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产生深远的意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物理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学校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809)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