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滴灌理念的医学时代新人培育探析*
2020-01-20张发政
张发政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福建 福州 350122,1402518654@qq.com )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健康中国”战略[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和“健康中国”的系列论述,为医学院校精准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课题,精确把握医学时代新人意涵特质,精心涵育医学时代新人培养理念,精致优化医学时代新人培育路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动力支撑。作为医学院校,理当响应国家重托和时代呼唤,主动担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之职责。以精准滴灌理念引领医学时代新人培育,是医学院校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维,积极回应时代诉求,探索“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强健体魄,审美高雅,独具匠心”的医学时代新人培育理念和路径的现实要求。
1 医学领域时代新人的内涵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科学把握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学时代新人意涵特质,是医学院校育人工作必须首先完成的时代图景。时代新人,以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质,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核心要义,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素质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旨归[2]。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既有普遍要求,也有特殊要求。科学认识和把握“德智体美劳”培育的本质内涵,需要结合培养对象一分为二看,逐项细分、由表入里[3]。基于此,医学院校应当培什么样的医学时代新人?
1.1 医学时代新人,应是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医乃仁术”,医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培育和引领医务人员价值观念、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深远意义。首先,医学生时代新人应当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四个自信”,热爱祖国,矢志复兴,这是医学时代新人的核心要求;其次,医学时代新人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信仰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消解价值迷茫、凝聚思想共识、指导社会实践、指引前进方向等功能,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支撑;再次,医学时代新人应当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是医学生作为新时代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最后,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心”有利于“修德”,良好心理素质具有理想信念导向价值、高尚人格塑造价值、积极行为激励价值等。如此,才能培养一批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医学时代新人。
1.2 医学时代新人,应是医技精湛的医学人才
学生智育旨在培养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进而发展智力能力。就医疗卫生领域人才智育发展而言,首先,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其次,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一定的患者照护能力,包括患者教育和患者管理能力等;再次,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包括临床诊疗中的医患沟通和配合协作能力等;最后,医学时代新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基于临床实践的不断学习提高,独立思考的审辩思维,创新创造的学术研究等。医学时代新人只有着眼时代需求,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专有所精,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勇担大任。
1.3 医学时代新人,应是体魄强健的医学人才
体育具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坚定信念、激励竞争、促进团结等功能。体育精神和与价值追求、梦想实现等终极内容密切相关。作为勇担时代责任,肩负历史使命的医学时代新人,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魄强健、信念坚定、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首先,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基础的强健体魄的体育知识技能;其次,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最后,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将体育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本领,努力挖掘运动康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价值,掌握临床诊疗实践中指导患者通过运动康复的技能。
1.4 医学时代新人,应是审美高雅的医学人才
美育即审美教育,内涵丰富,也包含着对真和善的追求。加强美育,具有增强医学生追求医学科学之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心和同理心,塑造高尚人格和美丽心灵,增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4]。首先,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爱美情怀,养成爱美心理,这是追求美的动力基础。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医学课业繁重、医患关系紧张时期,医学新人对于美的追求能够稳固心理、净化心灵、化解矛盾;其次,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融合了人类对生命、病痛、健康等社会文化现象的哲学伦理思考,要成良医不仅要学医学知识技能,还要加强道德审美和人文修养,从而明辨真善美;最后,医学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美丽心灵,善于创造美、展示美,绘就医疗卫生领域美丽蓝图。
1.5 医学时代新人,应是崇尚劳动、独具匠心的医学人才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医学时代新人培育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通过劳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做新时代的劳动者、奋斗者、担当者。首先,医学时代新人要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其次,医学时代新人要善于劳动,提升劳动技能,练就过硬劳动本领,创造性开展劳动;最后,医学时代新人要热爱劳动,实践和弘扬工匠精神。民族复兴重任在肩,道远在途,伟大事业的实现与推进,有赖于时代新人独具匠心的劳动实干。
2 精准滴灌的医学时代新人培育理念
“滴灌式”育人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现代农业理念耦合的产物,是滴灌系统理念和方法在思想政治领域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5]。精准滴灌育人理念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点对点、面对面”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的要求,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的可行路径。精准滴灌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精细育人”“循序渐进,渗透育人”“与时俱进,高效育人”,立足医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精准聚焦、精准定位、精准把握,有针对性地开展立德树人。
2.1 坚持以生为本,精细育人
医学时代新人培育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顺应学生发展需要,适时点滴灌输,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育人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教育服务人民、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等[6]。只有坚持教育服务人民,才能将医学生培养为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时代新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指尊重医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看,医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身心、能力、需要、社会关系等维度的全面发展。精准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契合医学时代新人的意涵特质,通过唤醒教育对象的情志、激发教育对象的前进动力,进而实现他育和自育的融合。“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养成、文化渗透、多元育人等育人路径,通过点滴指导、精准化解,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精细化育人。
2.2 坚持循序渐进,渗透育人
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是主体在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使得思想品德素质诸因素不断运动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7]。可见,医学时代新人培育工作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层次性。一方面,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知情意信行渐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学生综合素质要达到较高水平,必须经过反复教育,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使是综合素质的质变,也是在渐进的量变的基础上实现的。循序渐进育人要求坚持持续滴灌和把握阶段重点相统一;要求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滴灌;要求把握医学生阶段性特点,分批分层教育。渗透育人融合知识厚度和情感温度,将显性育人目标融入教学、实践、环境等载体,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模式。渗透育人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关注实践,强调知行合一;关注全面性,讲究“三全育人”。精准滴灌理念遵循育人规律和现实,按照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循序渐进育人节奏,稳步推进,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五育平衡渗透,一点一滴地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实现渗透性育人。
2.3 坚持与时俱进,高效育人
精准滴灌理念指引下的医学时代新人培育,要坚持与时俱进,育人理念、内容和形式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育人工作的亲和力、科学性、实效性。首先,育人工作体现时代性,就是要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进路,聚焦医学生思想行为中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牢牢抓住医学生育人工作时代主题,应时而动、顺时而进、顺势而为;其次,育人工作把握规律性,就是要不断深化医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认识,以规律为指引和遵循,科学化解学生思想行为问题,更好地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时代新人。把握规律性,要求育人工作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之间要保持适度张力;要求坚持教育引领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相统一;要求协调与控制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因素,使之发挥同向作用;最后,育人工作富于创造性,要求立足世界的深刻变革,适应新时代学生培养新常态,推进医学院校立德树人供给侧的改革和发展。时代在变,医学新人培育要与时俱进,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适时推动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实现高效化育人。
3 精准滴灌理念指导下的医学时代新人培育路径
如何培育引领新时代医学发展、满足新时代卫生健康需求、具备高水平专业化的医学新人,是“健康中国”战略赋予医学院校的神圣使命。医学院校可从医学时代新人的意涵特质出发,深度挖掘“精细”“渗透”“高效”精准滴灌理念滋养功能,在“教学引导、实践养成、文化浸润、系统保障”维度的建构中优化医学时代新人培育路径。
3.1 注重教师课程教学引导,夯实医学时代新人知识基础
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渠道,是医学生“五育”的首要途径。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见习实习全过程应彰显学生的需求[8]。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设定要根据循序渐进理念按照医学生不同学段予以逐步深化和变通,例如,在校期间以专业课程为育人主体,临床实习期间以专题讲座为主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要具备精细、渗透、高效精准滴灌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发挥教师尤其是优秀临床带教医生的引领示范功能。其次,教师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实现五育融合渗透。最后,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在教育内容设置上要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做到“三个贴近”,提高针对性。教师要扎根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现代医学模式,不仅要传授生物医学知识和技能,也要用人文知识素养对学生予以灌输和引领;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例如专业教学形式前两年采用小组讨论后三年采用PBL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教学互动。
3.2 推进社会实践养成,助力医学时代新人特质内化
实践通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有效影响,不断塑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9]。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同教育相结合,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根本途径[10]。社会实践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所具有独特功能,使其成为医学时代新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将医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践教育体系化。例如,组织医学生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咨询、急救技能普及等志愿公益活动,在夯实学生理论和技能根基的同时,提升学生医德修养;组织医学生考察实践基地红色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文化浸润中提升综合素养;其次,实现实践内容课程化和课程内容实践化双向融通,助力实践教育的内外化。医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中贯彻融入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理念;再次,推动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实践模式常态化。多渠道推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医学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培育的载体;最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现实践精神渗透化。通过举办“劳模大讲堂”等先进榜样校园宣讲活动,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运用“互联网+”创新、充实宣传载体,综合运用微信、微博、讲座等线上线下形式,提升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感召力,让广大学生在聆听劳模故事中体悟工匠情怀,实现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脑入心。
3.3 注重校园文化浸润,优化医学时代新人培育环境渗透
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浸润式精准滴灌,是实现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滋养沃土。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培育,润物无声中彰显人文关怀,培养“心系社会,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一是要坚持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充分弘扬“大医精诚”的中国传统医德和“大医习业”的医术修为;深度开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家国情怀理念;传承践行“中华美学”精神,发挥中华美育精神在美育中的主导作用等。二是要融入时代元素,赋予校园文化以活力。校园文化要永葆生机,既要传承也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地融合时代的主流元素,保持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发展力、生命力。三是要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新时代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培育要找准医学生思想与利益需求的聚焦点,按照“三贴近”原则,予以精准文化滋养。例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发不同风格的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型”和“娱乐型”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精品化”与“普及化”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四是要注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是学生校园生活新常态,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时尚性建设,以增强用户黏性;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性,以拓展教育空间;注重校园网络空间的平等参与,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注重校园网络空间的监督管理,以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五是要加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以境尚美。例如,建造名人雕塑等人文景观,以启迪学生奋发图强,陶冶学生的思想情趣;增添清雅优美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求美、鉴美、创美的热情。
3.4 加强系统式精准滴灌,构建协同育人深度融合机制
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构一个主体协同、目标协同、内容协同、空间场域协同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系统,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而更好地培育医学时代新人。首先,要组建多方参与、主体多元的协同育人队伍。一方面,承担教书育人的个体协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课教师、学工队伍、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管理服务人员等;另一方面,高校党团组织、行政机构、班集体、学生会等高校组织与政府机构、教学医院的组织协同[11]。其次,要凝练协同育人的目标。协同育人主体多元,明确协同育人目标指向有助于凝聚育人合力,从而确保协同育人效果。协同育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再次,要实现育人内容的融合协同。例如,深度开掘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功能,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道德观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审美元素等价值范式,构建“大思政”格局;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分工、要求和目标,寻找各自承担育人工作侧重点和方向,并实现彼此协同和融合。最后,要构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场域与“互联网+”大数据场域的深度融合协同空间。搭建集聚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功能的多维育人网络交互平台,例如架构知名“慕课”专栏,实现教书育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