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分析
2020-01-20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将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经颅动脉超声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122例患者经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是22.14%,经颅动脉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是20.61%,经颅动脉超声诊断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是93.1%,与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常规筛查或辅助诊断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脑梗死在临床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各种内外因素引起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使得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而引起病变坏死或脑软化,进而损伤神经功能的疾病表现,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1]。该疾病具有发病快、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特征,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病变过程,因此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对防治脑梗死有着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特选择本院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46~82岁,平均(60.7±4.8)岁;发病时间1~6d,平均(2.5±0.7)d;其中5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3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患者合并冠心病,50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确诊为脑梗死;②通过脑卒中研究量表(NIHSS)评分为22分以下;③近期内无肢体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患者;④无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以及室颤患者;⑤无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以及结缔组织病患者;⑥无全身感染、颅内感染以及癫痫病史患者;⑦有完善临床资料,患者及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122例患者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方法是:选择德国SOMATOM.DeFinitionFlash VCT64层螺旋CT机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前6~8h需禁食,检查前常规清洗肠道,进行碘过敏试验;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0.625mm、矩阵512×512、螺距0.984:1、重建间隔0.625mm;扫描时固定好患者头部,对头颈部正侧面予以预扫描;于肘静脉注入碘造影剂后,扫描患者主动脉弓-颅顶;利用advantage woke station 4.4完成对扫描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的减影,联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处理扫描图像;仔细观察患者颈内动脉虹吸段(S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以及大脑后动脉(PCA)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选择德国DWL Doppler-Box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患者平卧位,设置超声探头频率是2.0MHz,扫描患者眼窗、枕窗、颞窗的颅内血管;利用脉冲波检测患者的SCA、MCA、ACA、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脉动指数(PI)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将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经颅动脉超声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指标是:①血流速度异常:狭窄段流速加快,狭窄近端流速减小或正常,狭窄远端流速减小,狭窄严重发生涡流;②Vs为300cm/s以上为极度狭窄,Vs为180~300cm/s为重度狭窄,Vs为140~180cm/s为中度狭窄;便可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9.0统计数据,用%表现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122例患者共检出1310条血管,CT血管造影检测出正常血管1020条,狭窄血管290条,检出率是22.14%,其中对SCA、MCA、ACA、PCA的狭窄检出情况分别是65条、105条、75条、45条。经颅动脉超声检测出正常血管1040条,狭窄血管270条,检出率是20.61%,对SCA、MCA、ACA、PCA的狭窄检出情况分别是60条、105条、65条、40条。经颅动脉超声诊断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是93.1%,与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909,P=0.341)。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因颅内动脉狭窄引发的局部脑组织疾病,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颅内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血流量灌注不足,随着病情进展会发生相应神经系统症状[3,4]。脑梗死没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在椎体-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任意部位均有可能发生,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
当前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有DSA、心脏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以及超声等检查。DSA是临床诊断血管闭塞与狭窄的“金标准”,但是有研究证实,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且CT血管造影属于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估脑动脉狭窄发生的侧支循环情况、程度以及部位[5]。但是该技术需要注射造影剂,存在一定危害性,如造影剂过敏、损伤肾功能等,且该检查价格昂贵,在临床广泛推广上具有一定局限性[6]。经颅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测颅底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诊断技术,通过利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检测颅底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音频以及频谱形态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准确反映脑动脉缺血、狭窄以及痉挛等病变;且该检查价格适中,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与所受痛苦,更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7]。
此次研究发现,经颅动脉超声诊断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是93.1%,与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常规筛查或辅助诊断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