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府合作”模式下中医医联体实践与探索
2020-01-20
210024江苏省中医院重点项目办,江苏南京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政策的颁布,以医联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是我国医改明确重要任务[1]。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以人民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2],从供给角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完善医联体建设。
江苏省中医院医联体实践概况
2013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与南京市秦淮区政府签订了院府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中医院对秦淮区辖区1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重点专科帮扶特色诊疗,将专家门诊“前移”,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三级甲等中医院诊疗服务。2014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成立“南京都市圈中医医院合作发展联合体”,成员单位为江苏、安徽两省28 家县(区)级中医医院,作为江苏省内首家中医医联体,围绕着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双向转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5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牵头联合苏皖地区12 家地市级中医医院组建“江苏省中医院战略联盟”,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医疗质量平台、学术科研平台等医疗交流管理平台。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院府合作”医联体实践举措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概况:为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省级中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能力,江苏省中医院与溧阳市政府签订“院府合作”战略协议,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于2017年11月22日正式揭牌。
“院府合作”医联体具体措施与成效:①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完善人事制度,优化干部聘用。出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实施方案》,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公平、公正、公开,让想做事、能做事的人脱颖而出,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对现有中层干部开展满意度测评,对测评末位实行岗位重新竞聘,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新的《支出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劳务费发放管理办法》《规范财务发票报销的规定》以及《门诊住院规范化退费流程》等,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建立新的《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每年度和每季度进行绩效考核。签订《科室工作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重点指标,强化目标管理。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定、人员奖惩等管理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与江苏省中医院本部制度管理同质化。②加强专科建设,提升医疗质量:江苏省中医院本部针对分院具体情况派出专家指导分院专科建设工作,对骨伤科、眼科、消化科、麻醉科、病理科等7 个专科均由本部专家常驻负责或者定期指导,本部年轻医学骨干博士、硕士分批常驻溧阳分院,担任科主任助理参与临床诊疗及管理工作。一年来,江苏省中医院本部高级专家通过定期来院坐诊和不定期来院开展会诊、义诊的形式大力支持分院工作,共计来院坐诊114 人次、手术325 人次,膏方19 人次,为溧阳市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院府合作”一年来,溧阳分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5 项,开展溧阳市首例手术8例,其中1例为江苏省首例,填补溧阳市若干项医疗手术空白。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间镜下髓核摘除术、白内障双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③注重科研培训,畅通双向转诊,加大医院科研能力建设: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长期进修、短期培训。共派出职能部门、科主任、护士长多人次赴江苏省中医院短期培训,选派骨干参加江苏省中医院举办的“省中黄埔”培训班,实施临床医护人员赴本部三年轮训计划,目前已经轮训61 人。在中医护理培训方面,邀请江苏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长期临床一线工作的高年资护士长给分院的护士授课,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针对疑难危重患者,畅通了双向转诊,与江苏省中医院本部建立门诊、住院转诊绿色通道。1年来,共上转疑难病例347例,下转86例。科研方面,2018年荣获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立项1 项,荣获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创新研究课题1项,首次开展院内课题的申报。
存在的问题
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呈现“倒三角”形式,高精尖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等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医院中,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发展成长有限,形成恶性循环,基层得不到足够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业务指导不深入,基层医院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缺乏合理科学培训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较弱。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人民卫生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大医院拥挤、基层无患者的现象。
上下转诊双向不平衡:目前双向转诊工作缺乏制度规范和科学管理,溧阳分院上转本部病例数是下转的4 倍。①基层医院方面,自身医疗能力较弱,基层医院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医疗技术风险实施上转行为;②患者就医意识和习惯从客观上阻碍了下转行为;③鉴于大型三甲医院的学科发展要求和逐利心理,康复期患者有时需要后续治疗和科研需求,医院不会积极主动去下转患者。
建 议
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激励机制:从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角度来讲,强化和创新自身服务供给能力是关键,加强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建立江苏省中医院导师负责制。本部导师根据科室年度计划,深入指导分院学员医疗业务,实行灵活进修与培训,开展查房、病历书写、讲座教学等,不仅加强双方沟通交流,更是倒逼形成长期业务往来机制。另一方面,注重人才引进,制订人才引进细则,尤其专科领军人才,突出中医药优势建设。重点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识、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的分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规范双向转诊,推进互联互通:围绕“畅通绿色通道、优化转诊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统计分析”,构建双向转诊机制体系。医联体内应规范与统一双向转诊渠道,助力分级诊疗。制定统一的双向转诊规范标准和流程,形成规章制度。按照转诊标准开展双向转诊,在信息平台预约转诊信息,规避人为主观因素。促进医联体内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开展本部与分院远程会诊,检查结果同质化,减少重复检查,患者在溧阳分院检查项目,由江苏省中医院医师出具诊断结果,并指导分院确定治疗方案,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借助“院府合作”构建“连续性高质量紧密型医联体。”
结 语
推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强化基层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江苏省中医院还将以医联体的形式围绕紧密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原则,助力我省分级诊疗工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