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2020-01-20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4期

421200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湖南衡阳

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也会经母婴传播。当前统计显示,妊娠期梅毒出现率逐渐升高,故新生儿中先天性梅毒出现率逐渐升高[1]。因为梅毒可以经母体向胎儿传播,对生育质量形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新生儿生长发育[2]。所以当前临床一直将控制妊娠梅毒发生、保证母婴健康安全作为重点关注问题。临床建议妊娠期女性要积极接受产前检查,对于检出为梅毒孕妇,要做好积极干预,防止梅毒发生母婴之间垂直传播,提高生育质量[3]。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妊娠期梅毒患者50例,总结干预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妊娠期梅毒患者50例,年龄22~35岁,平均(30.62±5.95)岁;妊娠时间11~40 周,平均(26.35±5.92)周。全部患者均接受临床检查确诊。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积极治疗、干预及随访,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病情信息的整理分析。①妊娠期干预:实施门诊治疗,使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双侧臀部肌注,1 次/周,连续3 周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间隔时间2~4 周。整个孕期一般使用2 个疗程,如果患者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高,还应该适当增加治疗疗程。并且,不仅患者需要接受积极治疗,同时需要患者丈夫也要接受全面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同样需要实施持续抗梅毒治疗。②新生儿干预:住院新生儿用药为水剂青霉素5 万U/(kg·次),静脉滴注,2 次/d,7 d后改为1次/8 h,共用药10 d。预防用药为苄星青霉素5 万U/kg,双侧臀部肌注1 次。检测TRUST,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在治疗后的3、6、9、12、15、18 个月分别开展随访观察,评估病情变化情况。③其他干预措施:利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全面调查妊娠期梅毒患者基本情况,同时评估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程度,并为患者做好保密工作,尊重患者隐私权。向患者介绍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讲解避免性疾病传播的正确方法,增加患者对性疾病认识。患者因为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易对自身病情及胎儿担心,容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所以应对疾病进行干预与治疗,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心理干预,通过了解患者真实内心状态,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疏导,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能积极应对抗梅毒治疗。

TRUST 滴度标准:①阴性:圆圈内仅见甲苯胺红颗粒集中于中央一点或均匀分散(未产生凝集反应);②阳性:圆圈内出现小黑色絮状物且液体浑浊(产生凝集反应)。

结 果

50 例患者通过治疗干预,足月分娩胎儿29例且均存活,最终引产胎儿11例,流产9 例,死胎1 例。针对患者和新生儿开展积极治疗干预,其中新生儿TRUST 为阴性20 例,阳性9例,滴度在1∶2~1 ∶16,其中滴度为1∶2 者4例,滴度为1∶4 者2 例,滴度为1∶8 者2 例,滴度为1∶16 者1 例。9 例阳性新生儿均接受积极治疗和随访后复查显示为阴性。

讨 论

梅毒是由于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类性传播疾病,具有慢性、系统性特点,临床可分为先天梅毒、潜伏梅毒、Ⅲ期梅毒、Ⅱ期梅毒、Ⅰ期梅毒[4]。当前因为经济水平改善,性开放程度增加,梅毒感染率逐渐升高,相应的越来越多孕妇也感染梅毒[5]。性传播、母婴传播是梅毒传播的两种重要方法,其中母婴传播不仅会对胎儿生长发育形成严重不良影响,对于家庭及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沉重负担,极大影响社会生育质量[6]。

梅毒只要能够做到早期检出,积极治疗,可有效预防母婴传播,保证婴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部分先天携带梅毒病毒患者,出现畸形、早产、死胎、流产风险较高[7-8],所以必须要做好患者早期诊断,积极进行抗梅毒治疗,减小梅毒对胎儿的影响,另外在胎儿娩出后同样实施积极抗梅毒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50 例梅毒产妇足月分娩胎儿29 例且均存活,另外引产胎儿11 例,流产9 例,死胎1 例。TRUST结果显示阳性9 例,通过进行积极治疗,复查时均显示阴性。本研究治疗中应用苄星青霉素是一类长效青霉素,能破坏梅毒螺旋体自溶酶细胞壁,促进其出现不可逆死亡。通过肌注方式给药,能够慢速释放活性物青霉素G,有效血液浓度能够维持1 周左右,被机体吸收及代谢速度非常慢,所以药效持续时间有保证。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女性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及时的检查是尽早发现梅毒孕妇的重要方法,对于确诊后的梅毒孕妇要做好积极治疗及干预,控制梅毒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