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顿钢琴奏鸣曲的主调和声思维特征与风格探析

2020-01-20崔雅静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顿大调调性

崔雅静

(集美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的作品在承继先辈体系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在和声史上构筑了一代丰碑。海顿终其一生共创作钢琴奏鸣曲52首,虽较莫扎特、贝多芬而言作品演奏机会较少,但不能低估其成就。海顿钢琴奏鸣曲不仅继承了先辈所创作的成果,还做了总结性的概况与发展,以大师风范在大小调体系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古典乐派主调和声思维,奠定了功能和声的基石,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名副其实的奠基人,并直接影响了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因此,有必要对海顿钢琴奏鸣曲的主调和声思维特征及风格进行探讨。

一、海顿钢琴奏鸣曲的主调和声思维特征

以海顿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中,器乐创作独特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音乐创作手法,并自然而然地生发一种旋律、和声合而为一、互融互存的全新主调音乐风格[1]。

1.功能和声

古典主义时期以主调音乐为基本体制,此时大小调体系已然定型,功能和声体系发展成熟,极大地促进了曲式结构的形成与音乐的发展。以海顿的《G大调小奏鸣曲》《C大调小奏鸣曲》为例,功能式和声全面贯穿于全曲之间。其一,海顿以主题动机全面凸显和声的功能性,在《G大调小奏鸣曲》1—12小节中,从属音D到首节主音G是以一个上行四度进行,加上主部主题均采用的是主、属和弦,不仅强调了主调G大调,还突出了和声的功能性;而在《C大调小奏鸣曲》中,主部主题采用的也是主、属和弦,弱起小节及首节前3拍采用的是小附点加顿音方式,通过分解和弦与属音G的强调,进一步强化了主音C大调的动机。其二,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以T、D、S功能为模式的终止形态及S-D-T序进方式成为和声构成的标准架构,其并非仅仅体现于终止式中,而是几乎统领所有主调和声的运作,如《G大调小奏鸣曲》中,功能和声作为曲式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而T-D-S-T构成了奏鸣曲调式布局的标准规格。其三,海顿钢琴奏鸣曲具有相对固定的和声功能序列,如《G大调小奏鸣曲》139—143小节中,终止形态均采用的是T-S-D-T和声序进方式,加上和声语汇侧重主属的交替变换、持续低音对调性的强调及离调性变音体系和声的发展,使和声在不稳定进行中得到解决,进一步明确了主调,强化了下属和属功能[2]。

2.动机和声

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动机和声贯穿全曲,极具主调特点。在标题音乐兴起以前,动机和声以其独特的内涵、极具意义的和声因素被运用于较为固定的动机模型之中,提供象征性、暗示性等多重功能。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旋律、乐段等的展开均运用动机和声以突出主题特征,特别是在长大旋律与主题的结合之中,动机和声广泛充斥其间,其序列严格遵循调性关系、功能逻辑的要求。此外,在钢琴奏鸣曲中,海顿擅长将动机和声打造成一连串连续和声形态,以进一步突出和声的逻辑性与功能性,继而全面支撑起整个乐句、乐段的调性与功能,如在《D大调钢琴奏鸣曲》49—103小节中,海顿连续运用钢琴、乐队同时演奏的动机和声,将其设计成乐段,突出了乐段的逻辑性,而在49—59小节中,海顿通过柱式和声、分解和声的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显著调性的声部,实现和声序列彼此间的对比与统一;而在第60—74小节中,动机和声连续规模虽短小,但也采用了两种动机和声,打造出一种连续的动机和声序列,确保了乐曲总体调性的统一,在74小节海顿甚至设计了主、属持续音的和声语境,为连续动机和声提供了有序的功能承接途径[3]。

3.色彩和声

以海顿为代表的古典乐派和声,除了功能和声以外,还同时发挥了和声的色彩表现作用,通过功能和声、色彩和声的交相融合,极大地增强了钢琴奏鸣曲的表现力。第一,海顿借助柱式与分解和弦两大织体的对比,使奏鸣曲在音响方面形成强烈对比,以《G大调小奏鸣曲》《C大调小奏鸣曲》为例,其主部均采用的是柱式和弦织体,更趋向于简洁朴实;而副部采用的则是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织体,华丽并为旋律营造出浓厚的气氛;第二,海顿采用省略五音的属七和弦及导音七和弦等不协和和弦,增强了和声的色彩性,模糊了调性,以《G大调小奏鸣曲》73—75小节为例,该展开部分借助e小调、a小调属七和弦及d小调导七和弦展开,设计了色彩和声;第三,海顿还擅长采用和弦外音,针对钢琴奏鸣曲的主题动机,借助回旋音等装饰技法,有效强化旋律的色彩性,加上持续音与上方声部和声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突出高紧张度的和声色彩性,以《G大调小奏鸣曲》139—143小节为例,在结束部第三小节,海顿借助于主持续音,而对于高音声部则采用的是I、V65、I、V7和弦,如此复合方式增强了色彩和声的功效[4]。

二、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和声风格

海顿早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有《帕蒂塔》《嬉游曲》,其创作风格受格瓦根塞尔、埃巴赫的影响极大。在创作技巧方面,瓦根塞尔使海顿受益匪浅,通过精心采用三连音音型、阿尔贝蒂低音、旋律模进、附点节奏及简洁的琶音等装饰元素赋予乐曲独特的交响曲旋律风格;而在创作形式方面,海顿借鉴埃巴赫创作风格,通过典型呈式部结构、小步舞乐章等的运用与自然朴实民间音调的融合,赋予奏鸣曲清新欢悦的民间气息;在调式方面,海顿通过乐曲各乐章调式统一、同主音大小调调式布局、主调属方向转调变换,使钢琴奏鸣曲主题性格趋于一致,风格仍以古钢琴音乐织体为主,甚至暗藏洛可可艺术痕迹[5]。从和声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体现出多元风格。

1.简洁的和弦材料

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简洁的三度结构和弦及转位形式的应用极为广泛,海顿借助正三和弦,突出主、下属及属七三个重要和弦,将其散布于乐曲的起始、终止抑或半终止等各处,极大地增强了和声功能,为西洋大小调体系奠定了和声基础,使调性更明晰而集中。与此同时,部分副三和弦的运用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功能和声系统,重属、副属和弦等设计于奏鸣曲展开部形成离调进行,极大地拓展了下属功能,丰富了和声语汇的内涵。以《D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该乐曲是海顿以克罗地亚起源的舞会悦耳音调为依据进行创作的,海顿借助V/V-V、VII/V-V、V2/IV-IV6等,打造出具备双重意义的和声语汇,加上变和弦的运用,赋予乐曲独特的风格,海顿在原和弦的基础之上增设变音,转变了和弦原本的结构,使和弦倾向性大增,赋予和声浓郁的色彩风格,而如此设计并不会改变其原本的功能,也不会影响新调的内涵。此外,海顿采用最广泛的变和弦即降II和弦,且多将其应用于重属和弦、终止四六和弦前部,赋予和声强烈紧张度的同时,还强化了乐曲半音的倾向性及和声的色彩性,进一步推动了调性动力性的发展[6]。

2.典型的和声进行

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最常用的和声进行手法是传统典型和声语汇中的功能和声进行,如D-T正格进行、S-T变格进行、S-D-T复式正格进行等。其中,海顿运用最多的是D-T正格进行、S-D-T复式正格,很少采用阻碍进行手法。海顿严格依循古典乐派艺术风格及美学传统,追求完美的形式、秩序,以理性主义秩序为基础,借助力度、速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础元素,通过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组织方式将其有序地融为一体,展现乐曲的无比壮丽。海顿借助功能和声强进行,有效强化了钢琴奏鸣曲的调式调性,使整部作品趋向规整统一。在《D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海顿以正格进行手法巩固了乐曲的调性,该手法极具古典特色与代表性,正格进行不仅运用于乐句、乐段乃至整个乐章的终止处,还成为乐节,甚至整个乐段结构乐思的和声支撑架构。除此以外,S-D-T复式正格在《D大调钢琴奏鸣曲》中也十分常见,其主要以和声终止式手段运用于乐段结束之处,以充分传达海顿的创作构思与思想情感。虽然,阻碍进行手法在该乐曲中使用不多,但作为海顿常用的和声进行手法,该进行手法不仅有效拓展了和声的功能性内涵,强化了和声色彩的变化,且无论从乐思发展来看,还是从音响效果来看,此进行手法均有效凸显了和声的序进色彩,反映了海顿情感意图的丰富多变[7]。

3.规范的和弦外音

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和弦外音极具色彩性地运用也独具艺术特色,此类装饰音虽并无和弦音那般重要,却极大地美化了旋律、修饰了和声、烘托了氛围、提升了意境。在《D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海顿所运用的和弦外音很多,无论是倚音、延留音,还是经过音、辅助音,抑或先现音、颤音、自由外音等,均推动了旋律的流动性,使声部间形成丰富而多元的节奏组合,强化了和声的色彩与紧张度变化。当然,在和弦外音的运用过程中,海顿十分规范严谨,其虽擅长运用装饰音进行乐曲创作,但为了将钢琴这一乐器的特征发挥到极致,海顿颇费功夫。以自由外音为例,此类外音使用十分自由,部分隶属和弦外音,而部分则不属和弦外音,只能算作自由运用的自由音,海顿通过远关系转调等方式科学处理,使其精致、细腻地呈现海顿的内心情感。

4.古典的调性格局

海顿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多遵循古典乐派的曲式调性格局,多依循的是T-D-S-T调性布局原则,赋予乐曲理性、均衡的古典主义风格。从《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安排来看,第一乐章采用的是T-D-S-T,此乃奏鸣曲最典型、最规范的布局,在呈示部中确定主调,随后转向副部属调直至结束部,如此安排不仅与主题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还为展开部动力发展奠定基础,随后展开部的调性开始从副部属调逐步朝着下属深远趋向发展,通过离调的设计引发乐曲的不稳定感,强化乐思的对立,最终通过调性由离调向主调的回归,使展开部矛盾逐步从对立转向统一。而对于第二乐章,海顿采用的是T-D-T调性布局,使调性于主、属两调间互为呼应,既有对比效果,又趋近统一。在第三乐章中,调性布局为T-S-T-S-T,通过主、属调间反复循环,使该乐段的主题思想与其他乐章互相交替,使乐曲对比统一关系更为凸显。由此可见,海顿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大多延续了古典乐派的典雅的调性布局方式,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形象与听觉感受,强化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凝聚了浓郁的古典艺术风格,产生了强大的审美效应[8]。

三、结语

钢琴奏鸣曲作为一种大型器乐体裁历经百年流传日趋深入人心,在全球音乐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众多优秀音乐家都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领域留下了优秀的作品,海顿就是其中之一。当前,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并非海顿的创作主流,其音乐成就更多地体现在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创作方面,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其钢琴奏鸣曲的品质,这是由于其作品显露出极具特色的主调和声思维特征,彰显了其所积淀的深厚创作功力与丰富人生阅历,而其浓郁的艺术创作风格更显示出巨大的艺术价值,为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广为流传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海顿大调调性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G大调随想曲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演说艺术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演奏运用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谈“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