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加减法

2020-01-19李雄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加减法双一流一流

彭 勇,姚 松,汪 馗,李雄兵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十分重要,它是培育人才的摇篮,而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人才竞争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组成部分并占据重要地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5 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由已经进入双一流行列的学科及高校带头,逐步实现更多大学及学科由未进入“双一流”行列到进入“双一流”行列、由进入“双一流”行列到跻身双一流前列这一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的过程,完成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教育建设的新起点,推动了我国教育与世界接轨,这是一场“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优秀师资队伍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盛大工程[1],任重而道远。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课堂正是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更好促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各个高校对课程教学进行深层次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课程教学加减法的必要性

所谓加减法,就是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内容、体制、方式上的改革,增添与前沿科技接轨的内容,增加学生科研启发教育,摆脱应试教育框架,转变教育观念,于课程教学上做到松弛有度。这既是双一流建设下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一)学科建设需要对课程教学做加减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追求综合性大学的时代背景和热潮下,高校学科发展呈现大而全的趋势,然而,在“双一流”建设的号召下,高校开始集中精力和资源打造优势学科,少而精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两个基点,然而学科是知识产生最基本的载体,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支撑。因此,“双一流”建设究其本源其实是单一流建设,即一流学科的建设[3]。而对学科建设的“精心雕琢”势必离不开课程改革。学科建设对课程建设具有领导作用但又基于课程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并进。通过课程改革让优势学科蒸蒸日上,让课堂成为精品课堂,以适应当下时代背景。“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大大抑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导致其积极性下降,影响课堂活力,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建设要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科发展,因此对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要求更为迫切,对课程教学的加减法需求越来越高。

(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对课程教学做加减法

随着“双一流”建设逐步深入,毕业生名校效应逐渐瓦解,依靠高校身份带来的就业优势减弱,凭借自身科研投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效果加强,高校科研投入的正向作用比高校身份要显著[4]。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上述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教学的目标应该与就业岗位的需要结合起来。由于市场环境是变化的,与之相匹配的企业职业设置势必跟随其而呈现多元化发展,这个时候,学校的人才培养如若未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容易出现高校人才供给与市场环境需求脱节现象。对于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学生来说,与市场需求相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才是其首要关心的,虽然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囿于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薄弱,难以匹配市场需求,且除理论学习外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也至关重用,当前教育评价标准下存在学生考试成绩高,但运用能力低等现象。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情况中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将课程所授内容与岗位需求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对高校课程教学做加减法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

总之,推动“双一流”教育工程建设,离不开课程改革。具体来讲,要实施战略管理,构建清晰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课程成果转化导向机制,以及建设一流的课程文化。而这项建设讲究松弛有度,需要根据时代背景不断调整课堂管理方式,做好“双一流”建设下课程教学的加减法。

三、高校课程加减法的内容

高校课程教学主要围绕教学方式、内容和观念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由学科类型决定,并为课程教学定下基调;教学方式则是传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学观念则是决定了师者对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的认识,其转变对二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三者共同作用,相互渗透,实现高校课程教学高效、创新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和就业形势发生改变,对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观念做加减法十分迫切。

(一)课程教学方式加减法

教学方式是课程教育中为达到传授教学内容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包括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活动。对课程教学方式做加减法,减去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积极学习新教学方式并根据实际课程改良,多元化教学模式。

对难以适应当今市场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做减法。传统教学方式形式单一,“满堂灌”、“一言堂”式教学极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除此之外,将学生学期培养周期分为前期课堂理论灌输和学期末的实践训练两个部分的模式,不利于知识的融合运用,难以高效培养应用型人才,无法达到学科建设要求及人才要求。因此需要对高校课程教学方式的加减法,减去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方式。

对课程教学方式做加法的核心是多元化教育方式,适度采纳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如研讨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5-6]等并因地制宜,塑造富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现在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研讨式教学引导、启发和讨论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填鸭式教育相比,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于研讨式教学,教师是引导者,占据主导地位,其必须将教材、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教学氛围有机融合,设计论坛题目由浅入深,便于学生讨论学习以达到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改善学生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再者对于不同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学识背景、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相互尊重与和谐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更大范围上的教学相长。翻转课堂也是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性的新教学形式,其转变传统的课上教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课前完成教学视频自学,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的方式,对新观点、新问题和新思路进行检验修正,逐步形成知识共识,达到交互式、交流式学习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加减法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的而采用的素材及信息。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在纵向上做减法,在横向上做加法。

纵向上做减法是指要明确教学重点,将相关的知识点合并讲解,以清晰的思路找到教材间教学内容的共性和承接性,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解。具体为备课时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删减,授课时对无关课堂互动环节进行删减。以教学目标为标杆,理性分析是否存在教材部分内容与教学目标无关以及因客观资源局限而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内容,适当删减。以基本原理、概念及规律等作为重点,提取教材主干,以方法教学为主,以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实例为载体,搭配分析讨论,并用多媒体技术为工具全面形象地传授教学内容。

横向上做加法则是在明确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的维度。除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外,在理论内容上增加该课程前沿科技介绍,结合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前沿科技与课程教学融合,塑造与时俱进人才;其次拓宽教学平台,建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融合前沿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多元化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后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将工程实践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并形成体系,贯穿于“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岗位需求与学科特色,基于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及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课堂-平台-企业协同作用,实现理论-仿真-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7-8]。

(三)课程教学观念加减法

教学观念是对课程教学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倾向性认识。对教学观念做加减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点:对应试教育等脱离市场人才需求,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以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为最终目标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做减法,摆脱传统课程教学框架;加法则是要转变思维,积极学习与接纳多种教学观念。

对课程教学观念的加减法可着眼于以下方面:一是树立新的教师观,减去传统课程教学中师者仅传授教材所含内容的观念。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不然忽视的。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有机融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断融入行业发展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行业自豪感;二是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减去传统教学中仅以成绩论学生优劣的观念。由于现在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在这种环境下,考试成绩仅可作为部分参考,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也是重要评价指标,应多元化学生评判标准,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树立新的教学评价观,考试成绩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自然也不应该单凭其就对老师的课程教学效果一锤定音,以学论教为课程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主观评价、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的激发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较为全面地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对教学观念做加法。

师者治学要有潇洒,不囿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汲取创新的教学观念,有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机械的照搬套用模式,则变成了桎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课程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才能更好促进教师对教学观念和方式做加减法,迎接“双一流”挑战,但课程改革又不能一成不变,固守原有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创建更有生命力的课堂[9-10]。

四、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这个背景,作为科学、人才和创新交汇点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高校和机构所不具备的条件和能力,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双一流挑战,高校必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做加减法,才能有效地推进自身完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加减法双一流一流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关注一流学科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