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研究
——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

2020-01-19钟友坤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深度思政

谭 静 ,钟友坤

(河池学院 1.教师教育学院; 2.教务处,广西 河池 54630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结合到具体的某一门专业课程上来,课程思政要思考的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哪些思政元素?该如何有效融入?要解决好的就是如何发挥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

近年来,深度学习成为学习科学领域一个研究的热点,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从研究发展方面来看深度学习的内涵功能、价值取向、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它是一种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学习方式。

一、深度学习:一种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学习方式

(一)深度学习与“入脑入心”

最初学者们对于深度学习的认识,偏于心理学认知学派的“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如比蒂(Beattie)、柯林斯 (Collins)等认为,深度学习方式意味着学生为了理解而学习,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理解,强调和先前知识与经验连接,注重逻辑关系和结论的证据[1]。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学者黎加厚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2]。也就是说,深度学习之 “深度”较之于死记硬背和简单记忆的浅表的、易忘的浅层学习,最重要表征是:应当能够使知识保持长久,并能运用。而要做到这些,学习者必须把握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即使知识结构化,而不是碎片化、孤立化地保有知识[3]。

政治理论的学习要求“入脑入心”,其实质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政治理论学习时应该采取深度学习的方式,能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精神信念相互关联。不仅能正确领悟、记忆持久,还能不断内化,深刻认同,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外化于行。课程思政过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同样不应该是过眼云烟、蜻蜓点水、模仿装潢,专任课教师应该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设计好能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 “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所获,有所悟,心有所念,行有所动。

(二)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一切现代的教育教学或学习都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随着对深度学习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全视角的深度学习观。认为“深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思维,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更是情感、意志、动机、精神乃至身体等全方位的投入的过程。”“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所能学到的不能仅仅是知识或思维,抑或是解决问题等理智方面的能力,更应当是全面的发展,像情感、意志、精神、激情、德性、灵性、自由、理想、卓越性、超越性等这些能够赋予学生的整体生活以意义乃至对于学生终身幸福至关重要的品质与价值理应是深度学习过程中相伴随的、内在具备的特质。”“深度学习过程还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学习者在与他人互动以及环境互动中,关注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最终能够迁移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义生成的过程。”[3]总之,深度学习应秉持“全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小原国芳),培养 “理性、道德和精神力量”的人 (赫钦斯)。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纲要还指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课程思政的根本旨归即培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意在于让大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技术和发展理性智能的同时,能厚植家国情怀,能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建立起美好的人生理想,能提升精神道德境界,把“小我”的理想价值追求融入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大我”中去。这种旨归的实质与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是相互契合的。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实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的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它是一种走向深度学习的课程。为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和有利于培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开设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该课程试从深度学习的视角,革新教学方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课程思政教育。

(一)触动情感,深化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深度学习是一种伴随着情感体验的学习。教育情怀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热爱、忠诚和信念的程度,体现为主观上的从教意愿”[4]。教育情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和专业发展的情感向心力。只有当教师以“敞开”的状态纳入坚定的教育价值信念,经历了情感的认同,才能形成理念上的笃定的教育情怀并使之持久甚至终身发挥作用[5]。可见让师范生在学习中 “经历情感的认同”是树立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切入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不同于中小学学科课程的面向学生整体生活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以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人”,尤其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从小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是非常好的一门综合育人的课程。小教专业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首先他们要有这样理想和决心:要去推进这门课程的有效开展,要充分使这门课程发挥起“综合育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去落实素质教育、补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育人短板。那么要如何让师范生经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的认同”呢?面对师范生本身就缺乏综合实践活动的受教育经历的学情,首先可以让他们通过充分接触优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鲜活案例,比如“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我是种植小能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让他们深入感受和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开设的目的和价值。再为他们勾勒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个个有创新能力,人人会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美好画面。让师范生从内心深处理解,这样一门课程,确实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很好的一门课程,是非常值得并且应该去落实的一门课程。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小学实施的现状:虽然是一门必修课程,但一直以来都不太受一线教师的重视。有些教师没有看到它的价值,教育的观念还更新不够;或者是看到了它的价值而不知道该怎么开展,因为没有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丢给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兼职指导,无法做到专注、专心和专业[6]1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变得有名无实,被改换成了其他学科课程。一方面是理想的美好,一方面是现实的滞后,这种反差再次深深触动了师范生们,进一步强化他们要改变现状,落实该课程的愿望和理想。

但理想还要落实为行动,教育具有行动性。或者说,教育就是一种行动。人的行动必然要以情怀和信念为支撑。学生有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想和意愿之后,还应该让他继续思考:为了以后能有效地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现在你该怎么做?从而让师范生理解明确我们目前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了专业课程,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才有力量改变现状、实现理想,真正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让学生将教育情怀化为眼前的行动。

有情感的触动,有理性的认识,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强化师范生将来作为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要锐意改革,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有效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理想信念,才能让师范生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关联知识,让政治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7]深度学习也要求学习者“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即使知识结构化,而不是碎片化、孤立化地保有知识”[3],要让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入脑入心,就应该找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在关联点,设计让知识有机融合的深度学习方式。

在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原则之一是“开放性”。开放性强调学生要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拓展活动时空和内容,使自己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强调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而“整合性”原则则强调要注意道德、艺术、科学等学科的融通整合,要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这些原则与五大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协调、绿色”发展的原则是有着相通之处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跟五大新发展理念中的哪些理念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有什么相通之处?学生必然要去认真阅读了解五大新发展理念及其内涵,在思考对比其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关联之处时,就要进行一种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对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入脑入心。从而也让学生深刻理解正是培养富有新发展理念的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用“开放的、整合的、自主的”方式去策划综合实践活动,去培养人。

每门专业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内容,但课程内容能融入哪些思政元素,这就需要专业任课教师不断加强自我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拓宽政治理论视野,挖掘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自然渗透,有机融合,相机而教。

(三)反思自省,促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自我教育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别于被动学习、灌输式学习的,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建构式的学习。唤醒学习者的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取得好的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中能依据自我的知识经验、关照自我的人生经历,才能较好地把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君子当一日三省吾身”,自省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学习传承的一种精神修为的方式。自省或反思就是一种结合自身经历,主动促进自我成长的深度学习方式。

1.叩问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小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要让中小学生在平衡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中和谐发展。在理解这个理念的时候,也让师生反思自我,是否处理好了和自我、他人、自然这三者的关系,能否悦纳自己,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相处时能否欣赏其优点,包容其不足?喜欢合作善于合作吗?能否正确平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约能源的重要?准备如何做得更好?

2.分享经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是要让中小学生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理解这一课程总目标时,就可以让师范生挖掘自身经历:你体认过哪些积极的价值观念?是如何体认的?你的责任担当的意识如何?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你是如何发挥你的积极作用?你承担了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分享你的故事和经历。通过鼓励大家讲好自己的故事,从而树立起正面的榜样,激励师范生相互学习,见贤思齐。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8]11同伴之间的故事分享、经历分享,同样可以起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叩问自我和分享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挖自己的人生经历,关联自己的人生经验,积极地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师范生把塑造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自我,变成明晰的自我意识和主动追求。

(四)多元实践,厚植家国情怀、专业情怀

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式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也指出,为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要“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可见不管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认识到“实践”就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深度学习方式。课程思政不妨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促德智双馨。

1.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首要一步就是要选定好一个活动主题。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也可以是社会热点,还可以是地方文化。在指导学生选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主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家乡特色的文化资源,如宜州的刘三姐歌谣文化、东兰县的红色文化,桂西北的铜鼓文化,各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去关注社会热点,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学生要开发出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就要去了解和挖掘这些资源,在了解和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家国文化的丰富厚重、历史的悠远,唤醒其家国情怀,激发其“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理想信念。

2.在调查观摩实践中,培养专业情怀

要让师范生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有切身体验,有情感的触动,厚植其教育情怀,可以让师范生深入一线小学切实展开调查访谈,了解学校是怎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如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和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到底受不受师生欢迎及其原因;也可以了解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的典型的问题是什么,学校的特色、理念是什么,可利用的优势资源有哪些;还可以带学生去观摩综合实践活动做得好的学校,或者让学生亲自尝试设计并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师范生切身感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酸甜苦辣,亲自触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问题,从而厚植师范生教育情怀。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唤醒合作共赢意识

“与他人相处正是人生意义之所在,无共处就无生活……生活只能在与他人的积极共处中去创造和展开,或者说,只有积极的共在才能肯定存在,才能实现存在之生生本意,否则必是存在之否定”[9]102。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社会,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成长是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的,人的学习成长是在与具体的情境中互动实现的。好的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是开展深度学习的途径方式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从学情调查到资源开发,从方案设计方案汇报答辩到组织实施,要求学生在个体充分思考创造的基础上,小组分工合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学习共同体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容纳,相互肯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习成员都应该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承担自己的责任,合作共赢。

深度学习与课程思政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契合点。如何通过深度学习来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有效地进行,如何让深度学习与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合形成合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值得各门具体专业课程具体探究。

猜你喜欢

师范生深度思政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思政课“需求侧”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