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职业化教学探究

2020-01-19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外语应用型

代 红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战略部署,引导和推动部分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本科高校的转型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后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依托传统的高等教育,是融合“实践本质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本质的高等教育”[1]的新型教育类型,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更注重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职业化教育是系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综合培养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2]职业化教学强调教学的职业化取向,即以职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以服务市场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求日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3]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外语教育。

外语职业化教学的核心是外语教学,职业化强调教学的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外语职业化教学即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外语教学模式。应用本科教育的应用本质,要求外语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职业化人才。外语职业化教学概念正是以此为基础提出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职业化教学逻辑

(一)国家政策指导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4]本科高校转型志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5](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避免同质化,指导部分地方高校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转型,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顺应时代要求、自身纾困或创业型发展,部分地方高校实现了应用型转变。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6],提出到2022年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属性是地方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其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需求,强化专业能力本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办学定位于实用性和专业化,体现出明显的职业教育倾向。《决定》指出:“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高职教育的升级版,是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关注人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秉持大应用观”[7],融通理论和实践,着力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培养兼具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应用、能力和专业等关键词满含职业化的意蕴,教学的职业指引水到渠成。

(二)外语价值理性回归

在传统认知中,外语教育是通识教育,外语被当作交际的工具。随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语言服务行业提供多元化语言服务,助力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语言服务中,翻译和本地化是核心表现形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语言服务的重要内容。[8]站在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借助外语的推力,向世界展示了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实力,建立国际话语体系仍然离不开外语和外语人才的参与。真正认识和充分发挥基于工具理性的外语价值,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地位的稳固和国际话语地位的建立。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主观精神世界和自在陈述的语言世界并存,第三世界即语言世界间接作用于第一世界,影响第二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9]根据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代表人物奥斯汀的言语行三分说,语言具有表达力、执行力和影响力。[10]语言能超越时空限制,满足人际沟通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现人们的价值追求。在培养“外语+”复合人才的今天,外语不仅是语言交际工具,也是专业能力呈现手段。外语教学要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赋予外语人才新的时代内涵,以语言教学为基础,融通商务、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内容和手段,做好国际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衔接。

(三)社会人才需求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一带一路”能够带动国内及沿线国家语言、技术等方面人才就业。“一带一路”语言人才需求迫切,语言类人才分列国内和沿线国家媒体和网民关注热度的第一和第四位。[11]“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不难发现,为“一带一路”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地方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经济发展方向,地方优势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语言铺平发展道路。从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和高校主动为市场提供优秀、复合的外语人才两方面,都证实外语教学要走职业化道路,对接企业需求,重点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功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众多,地方高校要结合“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借助政策红利,基于供需视角、针对性地加大外语人才培养的力度,补足部属高校的短板。

(四)外语教师职业发展驱动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语教师是教育生态圈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维持生态平衡,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发展观,做出适时的实践性职业规划,这是基于外部生态的需要。另一方面,外语教师面临职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选择,这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基于本科高校应用性、专业化教学的核心特点,外语教师要顺势而为,强化外语语言功底,结合相关专业实训与实践,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多方位实现教育价值,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应用型本科外语职业化教学特点

(一)以培养职业胜任力为目标

《意见》指出,要强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的是教学的能力本位。本科应用人才的能力包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开拓能力。外语作为交际语言,同时承载和表征文化,外语教学涉及源语和目的语双语文化场景,外语职业化培养还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开拓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四维能力结构,涵盖外语应用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突出了外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培养综合的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以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价值,不负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职业接轨

2014年的《决定》和次年的《意见》以及2019年《方案》都提出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依据,描述胜任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企业的用人要求。职业教育课程按照职业标准设置,能摆脱“学科本位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确保职业教育符合生产和工作需要,使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教师要以学习者为视角,透彻解读特定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和教学支配地位。

(三)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有两大流派: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前者以技能为核心,后者以能力为本位,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模块化教学符合《方案》指引的“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模块化教学将学习内容和培训技能进行精准细分,便于教师教学准备,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单项知识和技能,成为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学的基本组织模式。

(四)教学手段创新

教学方法是影响投入与产出比例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创新具体操作形式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适应未来的职场活动开展,外语教学要突破课堂讲解的局限,加大实训比重,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以项目为教学单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训练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灵活运用众包翻译、跨境电商网页本地化、商务谈判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以小组或个体为单位,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懂跨文化交际、开拓创新的综合型和立体型人才。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实践,以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学生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应用型本科的外语教学评估除了常规的卷面理论测试,更多采用技能操作测评。为“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4],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习目的和要求,以语言在职场中的运用为考核对象,采用在线开放评估、项目业主反馈、小组互评、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考察、评估学生的语言和实践操作过程、发展及成果,实现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动态、可视化过程性评价,强化质量管理。

三、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师的职业化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王守仁[12]认为,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建设能力、教学内容选择能力等。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职业化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应该突出教学的职业性,也即是实现职业化教学。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师教学能力中的职业化部分。

(一)职业化的意识和态度

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教育,应用型本科强调职业化、实用性职业素养教育。外语教师要转换外语教育理念,树立职业化教育观,坚持能力本位教育的职业化价值取向,强化教学中的职业意识。教师要唤醒自我驱动意识,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主动适应本科高校转型的新要求。同时在教学中传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纠正学生对真实学习的理解偏差,创建、模拟职业化场景和任务,针对性进行语言和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以职业化意识和态度为起点,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体现应用性、职业性和学术性是称职的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运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学知识的能力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由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在舒尔曼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基础上提出。TPACK 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 PCK的首要构成要素是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关注[13],教师要了解学生需求、能力结构与水平等要素,以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技术于教学设计,运用教育技术构建教学知识体系以实施有效教学。

(三)智能教育应用能力

教育应用能力,即将外语知识运用于实践,转化为职业技能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对接行业需求,创建与职业场景的构成和功能近似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化情景中按照职业规范完成工作,实现经验和能力的迁移和提升。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找合作单位或项目,给学生创造实习与实践机会,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掌握技能,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平衡、共同发展。换言之,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换,信息输入到价值输出的转换。将职业培养理念转化为行动,实现外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智能教育能力的核心是实践性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实现学生可迁移能力的提升,具备不同场景的实践适应能力,从而将理性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教育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发展。

(四)跨学科的贯通能力

跨学科教学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多方面内容组合在一起,建立起有内在逻辑支撑的实质意义的联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具备跨学科的贯通能力究其根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过程中急剧增长的知识突破学科界限的限制,生产的扁平化发展使劳动分工弱化,企业工作要求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融合。[14]作为直接服务企业的外语教学,应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跨学科领域开发课程与开展教学则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跨学科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关注个体案例和在过程中进行发现式探索,与《方案》倡导的模块化教学精神相一致。

四、应用型本科外语职业化教学实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发展则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发展要遵循从理念到行动的理性道路,行动导向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和行动—经验学习理论,按照职业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确定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在职业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外语教学的职业取向要求以行动为核心,以课程内容开发—教学实践—反思为路径,以教师行动和学生行动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中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一)开发职业化课程内容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化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师要以学习者为视角,“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要求为中心”[15],基于TPACK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将实践性知识融入课程内容开发”[16],建构职业化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或模拟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需求接轨,缩短学生进入职场的适应期间。课程内容开发要遵循“情景化、完整性、反思性”原则[17],兼顾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和学生的层次性三要素。社会、经济和学生都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实时和有效的课程设计对外语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决定》强调,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资源共享。基于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要充分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以TPACK为指引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新的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职业技能和素养教育发展进程。

(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践

现代职业教育追求综合职业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在内的人的完整行动能力。[18]赋予学生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就有了可靠的路径。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和整体性发展,以项目任务做引领,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知、思考和工作,在自我监控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行动导向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性、责任感、合作精神,完成技能培训到综合能力发展的过渡和转化。

郭建如、吴红斌[19]研究发现,教师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成正相关关系,并提出“实践教学资源充分”、“教学行为学以致用”的观点。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即结合学校教学情景和相应职业的实践情景,设计、组织教师活动。应用本科的有效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带着同理心去设计教学内容,营造真实的教学情景,运用教育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技术实验、表演教学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并适当结合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触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反过来,学生需求可以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20]强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创造实践机会,充实实践教学资源,产教融合则是教学行为发生转化,职业实践能力得以生成的学以致用过程。以校企合作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将教学融入生产,产出经济价值。

(三)开展教学反思

《决定》提出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对实习、实训进行考核必然脱离传统的终结型试卷测试方式,转向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训活动中的参与要素与环节都成为考察对象,也即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碎片化、精准化评估,便于师生及时调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的前提是发现偏差或问题,这正是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方面,基于过程进行回顾性反思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的有效方式。教学反思可以采用教师自查、自省形式,也可以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或者教师向相关专家咨询,重点就教学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和提出应对解决方案,关注学生的实训、实习目标实现程度。外语职业化教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尝试,尤其需要不断反思,审检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纠偏,或者根据实践需要和市场就业信息反馈进行实时调整,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综合素养。

五、应用型本科外语职业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参与的动力则来自完善的制度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正向功能,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价值。同时,要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兼顾企业和学校双方利益,使校、企双元同步发展,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促进教学效果改善的前提。要完善教师实践培训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让外语教师在行动中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还需建立教师实践激励机制和实践实训考评机制,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外部动力,激发教师企业实践内生动力,推动教师成长,增强教师职业化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处于转型适应期的外语教师要增强自我动力意识,明确职业化教学能力结构,在教学中实现自我驱动式发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融合。相关专业的教师可以组成教师共同体,协同成长,形成发展梯队,开展互补与互助式学习和工作研讨,促进团队和个体的综合能力提升。学校可聘用实践能力强,胜任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职业化教学发展,培养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三)充实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教师赴企业接受培训,师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项目,或企业派驻专业人员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训,是深化校企合作与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不畅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可作为替代方案。在校内建立实训室,既可利用上市的教学平台进行模拟实训,又可实现教学与实验人员共同开发、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利用企业真实案例组织教学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和质量监控。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应予以更多关注。基于事物的新颖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多方探索,开拓创新,利用政策红利,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发挥最大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借用SWOT分析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优势在于定位明确,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发展机遇在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需求。应劣势则在于学校多由学科型和研究型高校转型或新建而成,教育教学观念尚未适应转型要求,课程和教材建设仍按照学科理论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够,产学研结合不到位。由此带来的发展威胁将是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无处就业的尴尬局面。而教育与市场不匹配甚至脱节,不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

SWOT作为一个分析系统,目的在于调查列举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佳组合帮助目标对象实现最佳决策。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把握当前的政策环境、动力机制、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多要素有机结合的有利条件,转变威胁为机遇,对接企业和行业需求、职业标准以及职业规范,转变观念,切实做好职业化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构建职业化教学模式,抓住机遇,发展好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助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人才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就其外语教学而言,要以职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完善外语职业化教学框架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化外语应用型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加速职业化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