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位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探析

2020-01-19张婧婧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毕业生资源

张婧婧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经济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国内疫情逐渐平静,但国外疫情仍然严重,汉语国际教育(简称汉教)专业毕业生一直以来,就业面临困境,此次疫情让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研究汉教毕业生就业生态位问题,有助于动态地了解在疫情影响下,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内部精神逻辑和外部发展状况。在后疫情时代,引导学生在社会资源中正确自我定位,可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实现顺利就业,缓解社会压力。

一、汉教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生态位

MacArthur(1970)提出资源利用函数生态位 (resource utilization function niche)概念,将生态位和资源利用谱相等同。汉教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生态位指毕业生作为求职者在由高校、学生个体和就业市场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的确定是毕业生在就业环境中选择、占有和利用资源的程度和宽度来决定的,这些资源包括“内生态资源”和“外生态资源”。

(一)内生态资源

内生态资源是个体内部具有一定功能的各个生态要素的总和。具体来说,从内到外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最内层为精神生态层面,指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和自我认知等生态要素,是内生态资源系统里的导向指标,包括责任心、诚信、自信、积极、抗压和乐观等。外层是资源生态层面,指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三大生态要素,是内生态资源系统的核心支撑。专业知识要素包括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具体来说是汉语知识、外语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外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专业技能要素包括语言教学能力、文化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职业能力要素包括求职能力、就业资源利用能力。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各生态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二)外生态资源

外生态资源是指毕业生在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占有并利用一定范围的资源总和。主要有微观的家庭教育资源、中观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宏观的社会就业资源。微观家庭教育资源指毕业生父母的思维方式、观念类型等生态要素;中观学校资源指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及专业自信等生态要素;社会资源则包括经济水平与市场认同等生态要素。

内外生态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综合作用于毕业生就业生态位的定位,最终决定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内生态资源里的各个生态要素可直接对就业生态位产生作用。从内层精神生态层面来说,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适中的自我认知,有利于毕业生建立健康的就业生态位导向指标,顺利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如果就业价值观错位或者不当的自我认知会导致就业生态位导向指标错乱,加大毕业生个体就业的难度,加剧就业难局面。从外资源生态层面来说,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强弱,直接反映出毕业生切合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程度,是影响就业生态位确立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求职过程中,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都很强,但是缺乏展示“内功”的机会。对毕业生而言,培养和提高求职能力和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为就业服务的能力也十分重要,是确保毕业生就业生态位正确建立的保证。[1]

外生态资源各个生态要素不是直接对就业生态位产生作用,而是影响内生态资源各个生态要素。一方面外生态资源对内生态资源产生作用,提供条件和养分促进内生态资源各层面生态要素的演化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生态资源自身短板局限,阻碍了内生态资源的发展。此外,内生态资源也通过自身的占有和利用的程度反射出外生态资源的发展状况。

二、疫情下汉教本科毕业生就业生态位

基于生态位理论,一个物种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一定是选择、占有和利用了适合自身生态位生存和发展的相关资源。如果其中某一项生态因子超过了生物耐受临界值,就会导致生态位的错位,最终物种灭亡。此次新冠肺炎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大,可从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分离、生态位扩张和生态位宽度四个维度出发,分析疫情下汉教本科毕业生就业生态位。

(一)职业理想趋同,加深就业生态位重叠

物种生态位重叠是指不同的物种群体在生存空间里共同利用或占有同一个生态单元或同一种环境因子。在就业环境中,如果两个毕业生的就业生态位部分分离,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概率就比较小。假如两个毕业生的就业生态位有高度重叠,重叠部分就意味着同向排斥,各自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最终优胜劣汰。

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上下延期复工,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202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却没有减少,相比之下,劳动市场需求却大幅萎缩。加上疫情长时间持续和当前蔓延的国际疫情影响,学生面对前途的迷茫、不确定以及家人无形的压力,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有些已申请国家汉办外派汉语志愿者的学生放弃资格。在疫情下,毕业生极度渴望选择“稳定”“可靠”和“安全”的职业。据调查,汉教本科毕业生的理想职业类型排名依次为:“中小学语文老师”(47.9%),“企事业单位”(37.8%),“对外汉语教师”(14.2%),“自主创业”(0.1%)。由于求职者高度集中在某一个或两个行业,不仅加大了专业内部个体就业生态位的重叠,造成“自相残杀”,还加大了汉教专业与临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生态位的重叠,发生“同室操戈”。汉教专业毕业生势必要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展开激烈地职位争夺,就业艰难。

(二)专业特色不突出,阻碍就业生态位分离

有限的资源和多样的物种导致了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为适应环境,减少和避免因为有限资源而引发的竞争,不被大自然淘汰,在资源选择、生存空间和功能事实上,必须存在差异,消除大部分重叠,改变自身生态位,由趋同变为趋异,由竞争发展到和谐,从而加大对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长期共存。专业特色化是高校办学的核心,也是各个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直接影响学校与就业市场地供给和谐程度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020年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就业资源受限,大量毕业生的就业生态位重叠。而地方院校汉教本科专业存在专业定位与学校现有资源和市场需求匹配度较低、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不突出以及多元语言文化知识与课堂知识教学的融入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并不突出。在此情况之下,汉教专业就业生态位与其他专业就业生态位分离并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突出,存在感低。

(三)专业技能发展有限,抑制就业生态位扩张

生态位的扩张是某物种发挥自身潜力后,在竞争时出现某些扩大利用空间与资源的状况,进入过去没有占用的生境。任何一个物种都会不断吸收外界能量,与生存环境互动,让个体自身不断成长,蓄积能够广泛扩张其生态位的潜力,最终占有、利用和支配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想有效拓展汉教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成功率,提高就业质量,只有扩张其就业生态位,利用就业空间差异避免内部和外部的激烈竞争。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扩张生态位,这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中国高速发展了20多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数量变少,企业资金紧张,经济总量变少。在经济周期下行时期,劳动市场容纳不了那么多毕业生,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才。用人单位也会对毕业生进行精准识别,在“人才”内部进行细分,拥有突出的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才不被当作泡沫挤出去。而地方院校的汉教专业国内缺乏对口实习单位,国外没有海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时,只能去学校行政部门做文字工作,缺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性课程偏多,专业技能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低,专业技能培养不足。显然,专业技能低下削弱了就业空间差异,抑制了毕业生就业生态位的扩充。

(四)求职能力不强,制约就业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宽度是生态学上考察一个物种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生态位宽度是指某一物种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2]就业生态位宽度是汉教毕业生就业生态位中全部能够利用到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总和。求职能力决定了毕业生对其所处环境中各种资源的占有程度,能否进一步利用各种资源为自身服务。

学生求职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学校前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效果。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受此次疫情影响,学校现场春招工作取消,改为云端网络招聘,就业指导工作没有重视线上求职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指导部门发布的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不懂得如何甄别、分析与处理,缺乏意识对众多的就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只有不到30%的学生会仔细阅并记录QQ群里发布的就业信息。求职能力不强,使得毕业生难以又快又好地获取理想的求职信息,制约了就业生态位宽度。

三、后疫情时代汉教本科毕业生和谐就业生态位的构建

疫情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为迎合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高校要积极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就业的新路径,构建和谐就业生态位,提升毕业生与社会的适合度,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多元平衡。

(一)树立多元职业理想,减少就业生态位重叠

促进学生树立多元职业理想,减少就业生态位重叠,是顺利就业的基础。在当今“下行碾压式”的趋势之下,学历不再等同于能力,家长、教师和学校应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体验,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自信,积极独立思考,明白职业目标的设定不是“随大流”和“图好听”,逐渐树立起积极、长远与多元的职业理想,拓宽生态位,减少重叠。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也是生态位重叠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既不价值估价过高,也不价值估价过低。还需教育学生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客观的就业环境,制定与自身长远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匹配的多元的择业标准。并鼓励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到基层就业,实现多样化职业理想,减少就业生态位重叠。

(二)凸显专业特色,促进就业生态位分离

就业生态位的分离要求专业自身特色化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差异性发展。学校应重新思考专业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资源,促进就业生态位的分离,发展学生最优生态位。

汉教专业应结合地方院校特点调整专业定位,突出本专业的“汉语教育为主体,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多元发展”的专业特色,为社会输送多样化和应用型的人才。一方面,根据专业定位的要求和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3],把汉教专业分为师范方向、教育技术方向以及文化传播方向,使专业生态位系统内部进行分离。师范方向是培养适应国内外教学需要的汉语教师,这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教育技术方向是培养能够进行资源开发与服务教学工具开发,教学平台开发,教学主管和教育机构经营的国际化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文化传播方向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跨文化交流意识、文化传播能力的地方文化传播输送人才。

尤为重要的是,要树立多元化的培养理念,结合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培养方向,适度调整课程体系和实习方式。低年级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基础知识、中国文学、文化等其他语言文字工作都需要的“共性”能力,高年级突出“特性”能力,实习实训实现“个性化”发展。师范专业方向以教育为导向,课程突出汉语教育的专业化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语言要素涉及的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教学方法;课程、教案、教学活动等教学设计方法。实习基地应定位在国内外中小学。

教育技术方向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汉语教学相结合,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系统的课程设计,包括线上课和线下课的教学模式,教材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处理、管理及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实习基地应定位于教育培训公司。文化传播方向则基于通识教育思路,课程主要包括地方文化教学、地方文化推广活动策划、地方文化交流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知识。[4]实习基地应定位于省区市的文化、宣传部门。使汉教专业学生专业特色突出,为本专业毕业生确立职业理想做出明确指引,促进汉教、汉语言和英语三个专业毕业生之间就业生态位的分离。

(三)提升专业技能,加速就业生态位扩张

只有拥有和占据更多的生存资源,种群才能不断地增强生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汉教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技能是学生在综合专业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是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积极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拓展更大的就业空间,占据更好的就业资源。

此次疫情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可能还像没病之前一样,发生了许多生理、心理乃至行为方面的改变。[5]毕业生要想维持比较中等偏上的生活和职业状态,专业技能要比之前的毕业生提高一倍甚至几倍才能办到。学校要高度注重培养和优化汉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技能的竞争力,以加大就业生态位扩充。[3]既要对语言本体展开研究,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范方向通过课内外的教学环节,模拟实际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能更快地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将所学用到实处。

还应积极与国外学校合作,利用已有的斯里兰卡孔子课堂打造海外实习基地,打通毕业生的就业通道。也应积极同国内的汉语培训机构联系沟通,与校外各互联网教育平台或相关企业合作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学生毕业后也可成为培训机构的重要师资,建立“教学—实习—工作”国内外双轨体系,形成一条就业质量生态链。除此之外,还要扩大实践范围,为教育技术方向和文化传播方向的学生开辟在企事业单位实践交流的渠道,完善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为学生们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环境[6],拓展专业技能训练发展空间,建立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大毕业生就业生态位的扩充。

(四)提升求职能力,扩大就业生态位宽度

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使移动新媒体的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此次疫情将互联网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一线大城市的高校里,学生拥有更多渠道了解社会和职业信息。而地方院校的学生与一线城市学生相比,封闭的环境与学校资源的不足,似乎没能迅速搭上这班高速的“信息列车”,未能为自己寻求更为广阔的天地。提升毕业生对就业环境中各种资源的分析利用占有能力,扩大就业生态位宽度,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以院系为主导的具有汉教特色的职业辅导,破除学生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困境。在专注线下互动校园拓展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们找工作的范围扩大,效率更高。开展线上的校企平台,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免费、方便和安全地获取企业校招信息,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求职服务。建立线上宣讲室,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参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信息。从线下到线上,通过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和实用的就业指导服务,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6],扩大就业生态位宽度。

学校还须加强对学生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搜集、分析与处理大量招聘信息,能够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出符合自己就业意愿与要求的各类信息。另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倡自主创业或作为自由职业教授汉语。鼓励毕业生自己借助互联网信息时代,自创平台利用在校留学生进行宣传,开展世界各地在线汉语教学和远程汉语辅导等教学活动。创新和创业教育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扩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宽度。[3]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毕业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