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高校智库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

2020-01-19宋悦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智库成果人员

宋悦华,朱 帅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85)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党和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各类智库提供智力支持。当前社会面临诸多综合性、复杂性问题,例如社会保障问题,不仅需要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同时需要人口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解决,这为跨学科、综合性属性的智库提供了发展机遇。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以来,各类新型智库蓬勃发展。这其中高校智库发展尤为迅速,知名且有影响力的高校智库不断涌现,例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等。高校智库相对于官方智库以及民间智库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新型智库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当前高校智库建设存在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解决,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承担的使命

(一)政府层面:建言献策

在2015年通过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首批入选的25家智库机构中有6家是高校智库,高校智库是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一员。国家有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文件中,赋予智库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还要对国家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战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研究报告,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

(二)社会层面:舆论引导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智库作为“政策思想”的“发源地”,需要发挥引领社会舆论的作用,帮助民众理解并支持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高校智库因为高校的属性而拥有与生俱来的“公众形象”优势[1],因此高校智库在进行舆论引领时具有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所不具备的优势,高校智库对舆论进行引导,可以使公众更容易接受。

(三)高校层面: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始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智库虽然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主的机构,但也承担培养人才这一基本使命。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与高校一般人才培养既相同又存在着差别。高校智库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智库型”人才,不仅要有学术能力上的培养,还要有政策研究、政策建言能力方面的培养,为高校智库发展培养储备专业型人才。

二、新型高校智库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8家辽宁省内的高校智库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当前高校智库建设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校智库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不畅通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主要通过自身的资源与政府部门进行联系,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沟通机制不畅通,影响信息资料交流、成果转化应用等。某高校智库的一位研究员表示,学校方面会给创造一些平台,例如学术论坛、座谈会等,在这些平台上智库研究人员自己主动去与政府人员接触从而建立联系。但是总体上与政府双向沟通渠道并不畅通,有些成果无法及时上交。另一所高校智库的研究员则指出,学校会有一些平台的搭建,但主要还是需要自身主动走出去寻求与政府合作的机会。沟通不畅使得高校智库无法及时了解掌握政策走向,导致一些研究成果没有时效性、针对性。与官方智库相比,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是一种松散型的关系,缺乏联系的紧密性,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通,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2]。从而导致有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无法通过相应的渠道到达决策部门的视野内,不仅浪费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还打击了科研人员对咨政研究的积极性。

(二)新型高校智库成果评价机制不合理

智库成果评价工作是知识生产的一个核心工作,智库成果评价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新型高校智库的发展。某高校智库的一位研究员在回答现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是否合理的问题时表示,智库成果评价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考核智库成果方式不够合理,对于智库成果的认定和评价也比较困难,比如说给一个县做咨询服务难道就一定没有给一个省做咨询服务创造的价值高吗?这是值得商榷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对于咨政类的智库成果仅有获得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才会纳入评价范围而获得认可。高校智库成果评价“唯批示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但是要得到主要领导的批示是很困难的。当前对高校智库成果的认定方式比较单一,对高校智库成果范围界定也并不明确,例如在网络媒体平台发表的学术性言论及文章、通过采访及论坛等方式运用学术观点正确引导舆论等成果,并未包含在现行的高校智库成果评价体系中。访谈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咨政成果获得领导批示才具有价值,才会算入绩效考核范围内,这种简单的“唯批示论”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够严谨,也无法对应用性成果进行准确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符合智库成果评价机制的初衷,甚至有可能造成一些功利性的寻租行为。同时,在对智库成果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进行成果统计,例如某些研究成果的内容由于涉密等原因无法反馈被采纳的具体情况,有些成果经过汇总后由学校统一上报,当政府部门反馈学校整体的采纳情况时已不可能再细分到具体科研人员身上,这些也都体现出高校智库成果评价机制的不合理。

(三)新型高校智库人员管理机制不灵活

高校智库发展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不足会直接导致高校智库无法正常运转。当前人才紧缺已成为高校智库建设的瓶颈之一。调研发现,超过九成的受访人员都认为专业的智库组织需要专业型人才,目前智库选人用人还是采用传统的学术选人方式,对专业型人才引进较少;在人才培养上因为没有相应的学科点授权,无法自主培养所需人才。同时,智库人员管理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研究人员多是由各院系教师兼职,人员构成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从受访者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智库的人员管理机制比较混乱,智库研究人员来源主要是依托院系的师资力量进行组织,专职研究人员较少甚至没有,专业型人才引进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智库人员的编制问题成为高校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障碍。高校人事制度管理通常优先保障教学科研需要,智库机构较难获得足够的岗位编制,导致无法对外吸纳优秀的研究人员。而校内教师兼职方面,首先要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量要求,同时受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因素影响,兼职人员一般投入智库研究的时间精力有限,成果产出数量、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

(四)新型高校智库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是否充足是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又一关键性因素,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解除智库研究人员在做项目时的“后顾之忧”,从而有助于产出高质量的决策咨政报告。就智库资金筹集方式、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一所高校智库的研究员表示,经费主要来源于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的资金,同时学校设立一个种子基金供全校教师申请,支持智库项目研究。调研结果发现,高校智库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学校的拨款资助以及课题经费不足以支撑新型高校智库的快速建设。而高校通常不允许智库机构向企业化发展,并且在社会捐赠方面缺乏足够的制度性渠道,高校智库无法获得其他筹资途径,容易出现经费短缺的状况。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智库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操作执行。但智库机构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机构,其资金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严格按照学校有关经费使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容易造成智库经费使用困难的现象。资金的来源与经费的使用管理是制约高校智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新型高校智库运行机制完善对策

(一)构建“智政”双向沟通机制

当前高校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智政”结合亟须制度保障和程序规范[3]。高校智库产出的成果需要通过某种渠道传达到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中,首先可以搭建一个高校智库与政府决策部门的双向沟通平台,通过沟通平台使高校智库人员可以有效地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参与机会。双向沟通平台的搭建可以让高校智库人员深入了解政府决策部门的政策诉求,也可以让政府决策部门及时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使最终出台的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搭建双向沟通平台有助于政府与高校智库形成一种长期合作机制,高校智库根据社会热点以及自身的研究方向自主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的课题,可以为政府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同时,高校智库根据政府部门的需要承担指定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校智库来说,这种长期合作机制有助于长远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智库的价值;对于政府决策部门来说,这种长期合作机制有助于拓展政府部门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和公共管理水平。

(二)改进智库研究成果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组织机构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制定合理完善的成果评价制度是高校智库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对智库研究人员进行考核时,除了要对其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等级进行评定外,也应对其成果的转化进行科学的评定,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某些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在主要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章或言论的阅读量、接受相关媒体的采访次数等。对于智库成果的评价不能“唯批示论”,得到批示的科研成果还要进行后续的评价,例如是否体现到具体的公共政策中,或组织实施后对社会的影响是否积极、社会公众的好评程度等。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给予一定的重视,对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应用给予相应的激励,例如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加分的激励或是直接给予奖金的物质激励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高校智库决策咨询功能。

(三)创新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人才培养功能是高校智库区别于政府智库和民间智库的显著标志,也是高校智库优势之所在[4]。目前高校智库人员构成的梯度有所欠缺,硕博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低。高校智库作为高校的附属机构,其内部汇聚了大量学术背景深厚的教授、副教授职称的科研人员,高校智库的人员管理应更加开放一些,可以吸纳优秀学生到课题组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这样可以完善高校智库人员梯度建设,也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人才培养的功能,使学生在参与智库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助于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快解决高校智库专业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在人才流动方面推动所谓“旋转门”机制的建设。“旋转门”机制作为一种促进人才交流的机制,可以使政府决策部门的人员或是退居二线工作的领导干部进入高校智库从事政策研究,还可以让高校智库专家学者进入相关政府部门任职,了解政府决策体制运行情况,将公共决策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等[5]。这样可以促进高校智库人员灵活流动,提高智库研究成果质量,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四)完善智库经费筹集管理机制

高校智库有效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欧美知名的高校智库资金筹集方式十分多元,除了自身承担研究所获取的经费以外,还有大量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公益机构的捐赠以及个人的资助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布鲁金学会74%的资金都来源于捐赠。强大的捐赠来源与美国的慈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这确实是我国目前智库建设所缺少的氛围[6]。在我国,高校智库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制约高校智库的快速发展。借鉴欧美等国家高校智库的筹资方式,我国高校智库可以根据文化环境特点拓宽筹资渠道。高校智库可以联合或协助政府承办某些会议来进行资金的筹集,还可以与一些大型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为其提供培训与咨询的服务来创收。政府也可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对高校智库进行捐赠。经费管理制度应结合智库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充分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对智库机构与项目经费使用减少审批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给予一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以激发科研人员开展智库研究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智库成果人员
工大成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