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瑶族非遗文化的运用研究
——以贺州学院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为例
2020-01-19卢念念
卢念念,江 浩
(1.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贺州学院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广西 贺州 542899)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作用下,国家大刀阔斧的将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局从直属机构晋升为组成部门,文化部则从纯粹的文化属性拓宽到赋能载体属性,旅游的综合属性必然带来文化在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上的综合性。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及政治因素影响下,依附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成为这一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通过文化复兴来实现民族复兴以达到提升民族自豪感的目的。于是,作为一名设计专业教师,在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将本土化的民族文化内涵渗透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当中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最终引领学生设计出既饱含民族特性又提升文化语境的优秀文创产品是当前需要我们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去探索与实践的。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贺州地处桂湘粤三省交界,是中国南岭地区瑶族文化的核心区域。贺州的瑶族人口30 余万,占全国瑶族人口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过山瑶、土瑶、平地瑶三大支系为主,瑶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成为贺州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之一。经济的落后、瑶族村落的相对闭塞使得瑶族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瑶族服装与服饰生态环境被较为完整的保存。2006 年,瑶族服饰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遗名录。
作为贺州的唯一一所高校,贺州学院深扎于瑶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保护和传承瑶族非遗文化是高校对地方所能做及做好的服务。加之近几年,贺州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达到推动经济的作用。贺州本地的文化旅游市场,急需推出一系列富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高品质旅游文创产品,以打造具有贺州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因此,我们的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将传统的课堂教授式、自定义设计主题式教学逐渐转变成课堂教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将原先纷杂的设计主题进行良性引导,以瑶族非遗元素为主要设计主题,设计出具有较高辨识度的整体的系列性产品。
一、瑶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保障
(一)政策支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出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017年3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这是新时期促进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的总体计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贺州学院紧紧围绕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强化学校办学特色,语言博物馆、族群文化博物馆、瑶族传统服饰技艺传习馆、贺州瑶族服饰展示馆享誉社会,成为地方靓丽的民族文化名片。特别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创新上,从调研保护、场所建设、展示宣传、设备投入、传承创新等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固定的瑶族服饰传习馆、展示馆,建设了民族服饰、传统金工传承与创新实验室为本课程的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1.建成了“贺州瑶族服饰展示馆”。230 多平方米展馆,共征集展示了贺州十一个瑶族支系男女盛装、清末民初少数民族地区珍贵的服饰展品等500余件,展馆建成两年来共接待中外嘉宾和社会群众12000 多人,宣传了非遗保护传承工程和瑶族服饰文化艺术。
2.建成了“瑶族服饰”创新成果展示厅。150 多平方米展示厅定期面向公众展示创新成果,搭建了瑶族服饰传承创新展示的良好平台。
3.建成了“瑶族传统服饰技艺传习馆”。每月定期邀请民间艺人到传习馆传授技艺,面向市民与高校师生免费授课。2016 年4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贺州手工艺保护和发展项目国际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培训班”在该馆举行,传习馆师生团队参加全程培训,补充团队成员非遗保护知识盲点,提高了国际视野。传习馆取得较好社会效应与赞誉,为瑶族服饰技艺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固定优越的培训学习场所。
4.建成了“瑶族传统金工传承与创新实验室”和“民族服饰传承与创新实验室”。2 个实验室设备总值150 多万元,可同时满足35 人实验工位需求。实验室可以对已经处在濒临失传的瑶族服饰传统金工制作技艺记录与创作题材的传承创新,可以为瑶族服饰传承创新和人才培训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基础条件保障,同时,可为瑶族服饰传承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制作能力提供设计开发重要实验条件。
二、瑶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改革方案
(一)民间艺人教师走进课堂,领悟纯粹的瑶族民族文化艺术
把瑶族民间艺人、地方艺术大师及瑶族非物质传承人请进课堂,让他们给学生讲授最地道最纯粹的瑶族文化脉络及其艺术特色,从瑶族历史到对自己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再到瑶族服饰制作工艺,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点,焕发学生对瑶族文化的兴趣。
(二)走出课堂,在田野中探寻瑶族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根源”
设计所需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往往并不是端坐于教室或者图书馆当中就可以获取的,只有从饱含丰富内涵的田野中才可以搜寻到设计的灵感和具有使用价值的纹样、影像、口述等资料。
贺州拥有6 个瑶族自治区县和65 个瑶族各支系村落,由于各支系迁徙的源头、时间、落脚地等不尽相同,因此,各支系之间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也不尽相同。在各自审美价值观念与区域文化落差的影响下,各瑶族支系的服饰的表现形式各有千秋,这就形成了丰富绚丽的瑶族服饰文化,为我们设计元素的收集整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1]13。
1.瑶族族群支系划分田野调查及整理。在瑶族服饰田野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族群的支系来列分:大的划分可分为过山瑶服饰、土瑶服饰、平地瑶服饰三大支系,细分分为土瑶服饰、东山瑶服饰、西山瑶服饰、开山瑶服饰、高山瑶服饰、平地瑶服饰、盘头瑶服饰、红头瑶服饰、公会瑶服饰、仙回瑶服饰、天堂瑶服饰、石门瑶服饰十二类[1]13。
2.瑶族服饰色彩归纳田野调查及整理。瑶族服饰传统纹样上的色彩常见为五色:青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
3.瑶族服饰配饰归纳田野调查及整理。瑶族服装配饰可以归纳为帽冠、头巾、胸挂、珠挂、围裙、腰挂、香囊、挎包、绣花荷包、网袋、烟袋、绣花鞋等。
4.瑶族服饰图形纹样归纳田野调查及整理。瑶族服饰图形纹样可归纳为象征原始崇拜的图形纹样、象征迁徙记忆的图形纹样、象征自然崇拜的图形纹样、象征宗教信仰的图形纹样。
(三)资料整理,在田野调查资料中探寻文化内涵
瑶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将所有的文化和情感通过纹样在服饰上进行表达,服饰是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瑶族服饰纹样显现着瑶族人自古以来的审美取向,在服饰的纹样中构建族群的情感关联以及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当中,带领学生通过有形的文字和图片记载和无形的口口相传的语音记录,整理出瑶族服饰上由浅至深的丰富文化内涵。
1.瑶族服饰传统纹样上的较为常见的五色,来源于祖先盘瓠犬身上的五色:青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瑶族人民信奉道教,五色也可以用道教文化中的五行色来进行诠释: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2]94。
2.瑶族服饰图形纹样里,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瑶族人将对祖先、对神明、对自然的敬仰镌刻在服饰上:(1)瑶族原始图腾崇拜象征的图形纹样,即盘王印。盘王为瑶人的祖先,与盘王相关的图腾是瑶族人民最重要的图腾符号。(2)瑶族迁徙记忆象征的图形纹样:瑶族人民将他们民族迁徙过程中途径的山山水水记录在服饰之上。波浪纹、山形纹、河纹等都是在记录他们民族的迁徙记忆。(3)瑶族自然崇拜象征的图形纹样:瑶族人民定居在深山之中。长久以来,由于不断地迁徙和被其他的强势文明所压迫,使得他们生产力相对低下,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力的落后使得瑶族人民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产生了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自然中万物皆为神。他们把对万物的敬畏和喜爱以图形形态的纹样刺绣在服饰上,其中比较常见的纹样有:云雷纹、连鱼纹、松枝纹、木栓纹、太阳纹、米字纹、蝴蝶纹、八角花纹、牛铃纹、花草纹、鸟纹、火纹、四叶莲纹等[3]。(4)瑶族宗教信仰象征的图形纹样:瑶族的宗教是瑶族文化与道教文化融合的产物,并受到了中原佛教、儒家、地方信仰的影响。在瑶族服饰的传统纹样中,儒释道的文化符号成为主要的装饰纹样较为常见。比如万字纹、万字不断纹、鬼仔纹等。
(四)元素提取,赋予瑶族传统图案元素新生命
在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瑶族服饰上的图形图案,在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厘定。一是不经过任何修改的将传统瑶族纹样完整地进行拓印或再绘制。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图形,都保留其原有的风貌。二是瑶族服饰传统纹样里较多是自然的几何图形纹样,可以通过将自然的元素进行简洁的概括,或是将图形中的点线面进行打散重组,或是对其进行变形处理,使其具有更强的装饰性。将图形进行IP 化,整理出可供更多范畴设计使用的图形元素库。同时,尊重瑶族的民族情感,对类似于盘王印专业的特殊图形,不能轻易地进行修改再设计,这是需要重点提醒学生的。
(五)设计运用,将瑶族传统服饰元素附加值升华
在设计领域,将民族传统纹样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的作品在市场上较为常见,这也是如今多数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文创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放眼望去,较多的产品设计师将民族传统纹样元素僵硬的套用在某些通货性质的文创产品模板上,使得这一类民族元素类的文创产品不能准确地传达瑶族服饰中的情感特征和内涵,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需要从现代设计法则和大众审美中去寻找一个合适的“点”,需要我们去教授学生更多的形式美法则,引导他们欣赏和分析更多的优秀文创设计作品,从审美的源头带领学生走在正确的设计思维道路上。希望在课程中,能够让学生能巧妙地将瑶族服饰的各类元素运用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唤起消费人群的认同感,做到准确地把握好其“形”与“意”的结合。以下列几个较为典型的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板块为例。
1.服装类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方法
提取瑶族服饰中的色彩,与当季流行色相结合,在服装的色彩搭配上,既需要去思考从尊重瑶族人民传统审美取向和五色的深厚原意,也要结合当下流行的色彩,取其中一个合适的“度”。
从服装的版型裁剪上,有两种设计的方法方式可以作为教学引导,一是从传统瑶族服装的款式中进行提取,将传统版型进行改良,添加现代服饰审美取向的同时,保留更多的传统版型。二是将当下流行的版型与瑶族传统服饰上的装饰性元素相结合,在服装的局部上做文章,既时尚又不失瑶族文化的风韵。
2.首饰类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方法
在首饰设计课程的设计教学引导上,可从首饰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两个角度入手,考虑首饰的佩戴部位,具体的使用功能性及该首饰的佩戴方式等角度来确定首饰载体的形状和大小和载体中纹样的位置及形状、大小等。可以将瑶族纹样中的几何图形纹样看作单纯的点线面构成形式,运用概括、变形、夸张等各种设计手法,通过解构重组的方式将其进行再设计,也可以对于瑶族服饰传统纹样中符号性质比较强且必须保持原形的部分特殊图案,从尊重文化及民族情感出发,可以将其完整地运用在首饰造型上。还可以从瑶族服饰传统纹样中提取可以单独成型的图形纹样,将其作为首饰作品的外观形状[2]95。
3.陶瓷类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方法
陶瓷类特殊且便捷的花纸印花、粘贴、雕刻等装饰工艺,使得将瑶族纹样元素与之相结合得以实现。瑶族纹样元素可以作为陶瓷作品的装饰部分,也可以成为陶瓷器本身的造型元素。
总之,在当前国家经济形势下,加大对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改革和投入,提升学生文创产品设计的能力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审美情趣和丰富设计思维是设计类课程当前的主要任务,枯燥的设计课程不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贺州本地瑶族非遗文化内涵及其工艺种类丰富,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我们应合理利用,努力挖掘瑶族文化元素和文化价值并进行设计专业教学转化,为更多非遗文化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