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心理调适思想探析

2020-01-19李迎春

关键词:纪昀际遇笔记

李迎春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以总纂《四库全书》并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享有乾嘉文坛领袖之誉的纪昀(字晓岚)晚年积十年之力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表达其个人思想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对于这部小说集的思想价值,前人多论及其通过谈狐说鬼批判理学对人性的压迫,揭示尖锐的社会矛盾。实际上,小说集所蕴含的心理调适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至少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以无所求的态度树立道德自信;以宽厚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以接受的态度直面人生冷热际遇;以义取而洒脱的态度对待财富;以老实的态度把持自己。

一、以无所求的态度树立道德自信

乾嘉时代,理学没落,读书人空谈性理,缺乏民生关怀。一些老儒高喊“存理灭欲”,情感枯竭,冷酷无情。更有道学先生以讲学家自居,以伪善为能,“古貌不古心”[1]157。有影响的儒者往往自立门户,以攻讦别人为能事,学术探讨蜕变为义气之争。流弊所及,读书人胸襟日渐狭窄,甚至唯以争礼数为自重。《姑妄听之》(一)有一则笔记讽刺一读书人活着不务生计,生活困顿,死了鬼魂还要与人家仆人争礼数。纪昀揭露其心理机制:“惟其不足于中,故悻悻于外也。”[1]157有感于知识界对自重的扭曲认识,纪昀提出真正的自重源于“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1]294。纪昀在《姑妄听之》(一)中说:“儒者每盛气凌轹,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苟道德无愧于圣贤,虽王侯拥彗不能荣,虽胥靡版筑不能辱。可贵者在我,则在外者不足计耳。如必以在外为重轻,是待人敬我我乃荣,人不敬我我即辱,舆台仆妾皆可操我之荣辱,毋乃自视太轻欤?”[1]268-269

纪昀非常推崇他的老师陈白涯挂在书房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尤其推崇“人到无求品自高”七字。在他看来,“无求”不是庸人哲学,而是不为名利所羁,自在宁静。

从无所求的人生态度出发,纪昀对前人倡导的“安命”哲学做出自己的解释。在《滦阳消夏录》(一)中,纪昀借道士之口说:“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1]3在纪昀看来,安命哲学的适用场域是个人名利,对于个人名利的追求应当设置适当边界,抑制贪婪欲望。否则,一个人就会成为物欲的奴隶。纪昀同时强调,“安命”哲学不能滥用到对待工作上。还是在《滦阳消夏录》(一)中,纪昀借该道士之口说:“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1]3可见,纪昀强调对待工作必须有使命精神,绝不能以安命为借口在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

二、以宽厚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纪昀受佛家思想影响,认为人与人交往,或恩或怨,都是因缘。缘有“情欲之因缘”,也有“恩怨之因缘”[1]264-265,普通的人际关系都属于恩怨之因缘,要以结善缘为重,为此必须种善因,种善因关键在于宽厚。

第一,宽厚待人。《滦阳续录》(一)一则笔记云:

一庖人随余数年矣,今岁扈从滦阳,忽无故束装去,借住于附近巷中。盖挟余无人烹饪,故居奇以索高价也。同人皆为不平,余亦不能无愤恚。既而忽忆武强刘景南官中书时,极贫窘,一家奴偃蹇求去。景南送之以诗曰:“饥寒迫汝各谋生,送汝依依尚有情。留取他年相见地,临阶惟叹两三声。”忠厚之言,溢于言表。再三吟诵,觉褊急之气都消。[1]364

纪昀非常欣赏刘景南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人发生矛盾时,首先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宽厚之心理解人家,留取以后相见的余地。

第二,通情达理。《笔记》中讲述了大量的理学先生以理责人、不近人情的故事。例如,《槐西杂志》(四)一则笔记讲某儒生责备友人服完孝不足三月纳妾属于动机不纯,友人也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责备他被狐精所惑一夜就大伤元气属于德不胜妖。纪昀主张朋友相处,既要讲归过之义,也要通情达理。纪昀指出“惟无瑕者可以责人”[1]379,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做人还是要厚道一点,不要责人无已,要在天理和人心之间找好平衡点,不要动辄就做诛心之论。对于纪昀借《笔记》批评程朱理学以理责人、不近人情的流弊,鲁迅给以充分肯定,赞扬《笔记》“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2]191。

第三, 不为已甚。《如是我闻》(四)一则笔记云:

甲与乙有隙,甲妇弗知也。甲死,妇议嫁,乙厚币娶焉。三朝后,共往谒兄嫂,归而迂道至甲墓,对诸耕者馌者拍妇肩呼曰:“某甲,识汝妇否耶?”妇恚,欲触树。众方牵挽,忽旋飙飒然,尘沙眯目,则夫妇已并似失魂矣。扶回后,倏迷倏醒,竟终身不瘥。[1]165

在这则笔记中,纪昀提出自己的观点:“夫以直报怨,圣人弗禁,然已甚则圣人所不为。”[1]165纪昀意在告诫读者,即便以直报怨,也应不为已甚。

第四,不搞恶作剧。《滦阳续录》(五)一则笔记云:

又董曲江前辈喜谐谑,其乡有演剧送葬者,乞曲江于台上题一额。曲江为书“吊者大悦”四字,一邑传为口实,致此人终身切齿,几为其所构陷。后曲江自悔,尝举以戒友朋云。[1]403

董曲江是纪昀尊重的前辈兼好友,他因为当年恶作剧招致受害者终身衔恨,让纪昀感慨不已。

第五,不议人隐私。从宽厚待人思想出发,纪昀特别反感议人隐私的行为,专门在《如是我闻》(四)一则笔记中借狐仙之口抨击议人隐私之恶:

夫房帏秘地,男女幽期,暧昧难明,嫌疑易起。一犬吠影,每至于百犬吠声。即使果真,何关外人之事?乃快一日之口,为人子孙数世之羞,斯已伤天地之和,召鬼神之忌矣。况杯弓蛇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使人忍之不可,辨之不能,往往致抑郁难言,含冤毕命。其怨毒之气,尤历劫难消。[1]151

可见,纪昀把议人隐私的行为直接定性为“伤天地之和,召鬼神之忌”[1]151的败德行为,这给今天的读者也有深刻的警醒意义。

三、以接受的态度直面人生各种际遇

纪昀主张对待人生各种际遇,都采取接受的态度。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有热火朝天、春风得意时刻,也有冰天雪地、诸事艰辛的日子。热与冷是人生两极,知其一要知其二,冷热相调,才能保持心态平和、头脑清醒。纪昀特别强调冷际遇中做热思考,热际遇中寻冷趣。

(一)冷际遇中做热思考

冷际遇中的热思考就是遭遇人生低谷时,以接受现实的态度思考怎样解决现实问题。

不回避现实,以饱满热情投入现实生活。纪昀曾经远谪新疆三年。到新疆后,他很快投入当时的新疆建设,脚踏实地调研屯垦生产情况,为改进农业生产工具、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业经济出谋划策。在赦还路上,他创作了160多首反映新疆生活的诗歌——《乌鲁木齐杂诗》,歌颂祖国的统一,赞美边疆的景色之美、资源之盛、生活之趣。正是因为纪昀能够对现实采取接受的态度,新疆见闻成了《笔记》的重要素材,新疆经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纪昀认为人生经历丰富是好事,酸甜苦辣都要尝一尝。《槐西杂志》(三)借于南溟之口说:“人生苦乐,皆无尽境;人心忧喜,亦无定程。曾经极乐之境,稍不适则觉苦;曾经极苦之境,稍得宽则觉乐矣。”[1]240经历过极乐之境的人,很容易有苦的感觉;而经历过极苦之境的人,很容易享受快乐。所以,在遭遇人生冷际遇的时候,可以根据感觉的对比原理,想象曾经遭遇过的更冷的际遇,或者想象别人遭遇的更冷的际遇。相比那些更冷的际遇,今天的际遇已经好多了,也就可以坦然相对了。

(二)热际遇中寻冷趣

在《笔记》中有很多游仙诗和鬼诗,从中可以看出纪昀对冷趣的欣赏能力。游仙诗的作用在于展述超然世界的美,中和热际遇中的躁竞心理。鬼诗展示的是一个出世的世界,这个世界昭示着人生的局限。显然,纪昀认识到人生不独有热烈时刻,也多有冷寂时光,事前就要有心理准备。尤其宦海之中,荣辱不定。非得有清醒的头脑和达观的智慧,才能适应变幻的局面。因此,冷趣是纪昀开给患“热中”顽症的官场中人的一个良方。

所谓“热中”,就是过分热衷做官,为当官而当官。纪昀在《滦阳消夏录》(五)一则笔记中专门揭示“热中”之害:“仕宦热中,其强悍者必怙权,怙权者必狠而愎;其孱弱者必固位,固位者必险而深。且怙权固位,是必躁竞,躁竞相轧,是必排挤。至于排挤,则不问人之贤否,而问党之异同;不计事之可否,而计己之胜负。流弊不可胜言矣。是其恶在贪酷上……”[1]65纪昀深受其父纪容舒的影响,在《如是我闻》(一)一则笔记中,录纪容舒之言曰:“聪明绝特之士,事事皆能知,而独不知人有死;经纶开济之才,事事皆能计,而独不能为死时计。使知人有死,一切作为,必有索然自返者;使能为死时计,一切作为,必有悚然自止者。”[1]102

纪昀一生多数时间,官高位显,但他不头脑发热,正是得益于他热际遇中能欣赏冷趣的修养,能做到在官场得意时保持宁静心态,冷静治学,成为文坛领袖。

四、以义取而洒脱的态度对待财富

对待财富,世人往往看不开,蝇营狗苟,疲于奔命,甚至以为这就是生活。对此,纪昀给以辛辣讽刺。《笔记》中刻画了两种人:一种人一生辛辛苦苦,与人争财,到死不休;一种人,一生以财为命。这两种人的活法既丑陋又疲惫。如何从对待财富的心理误区中走出来呢?纪昀主张在取财、用财、守财三个方面都要采取义取而洒脱的态度。

第一,不用不义的方式取财。纪昀在《如是我闻》(三)一则笔记中讲盗亦有道的道理,从反面强调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在《滦阳消夏录》(五)中还记载了狐精散刘某之财的故事。狐精为什么散刘某之财?因为刘某的财富不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取的,暗示不义之财终以不光彩的方式失去。

第二,不用过奢过俭的方式用财。《如是我闻》(四)一则笔记云:

董文恪公尝曰:天道凡事忌太甚。故过奢过俭,皆足致不祥。然历历验之,过奢之罚,富者轻而贵者重;过俭之罚,贵者轻而富者重。盖富而过奢,耗己财而已;贵而过奢,其势必至于贪婪。权力重,则取求易也。贵而过俭,守己财而已;富而过俭,其势必至于刻薄,计较明则机械多也。士大夫时时深念,知益己者必损人。凡事留其有余,则召福之道矣。[1]152

纪昀认同董文恪的观点,认为过奢过俭都是错误的用财方式。过奢过俭之害,对不同情况的人程度上也有区别。过奢的害处,富者轻于做官者,因为富者奢侈,耗费的是自己的财富;可是做官者过于奢侈,就一定会发展到贪婪地步,因为权力越大就越容易贪贿。过俭的害处,做官者轻于富者,因为做官者过俭,守护的是自己的财富;富人过俭,就一定会发展到刻薄的地步。因此,过奢、过侈都是极端的足以招致不祥的用财方式。

第三,不用占有的方式守财。《如是我闻》(一)一则笔记云: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载:赵清常殁,子孙鬻其遗书,武康山中,白昼鬼哭。聚必有散,何所见之不达耶?明寿宁侯故第在兴济,斥卖略尽,惟厅事仅存。后鬻其木于先祖。拆卸之日,匠者亦闻柱中有泣声。千古痴魂,殆同一辙。余尝与董曲江言:“大地山河,佛氏尚以为泡影,区区者复何足云。我百年后,傥图器书玩散落人间,使赏鉴家指点摩挲曰:‘此纪晓岚故物。’是亦佳话,何所恨哉!”曲江曰:“君作是言,名心尚在。余则谓消闲遣日,不能不借此自娱。至我已弗存,其他何有?任其饱虫鼠,委泥沙耳。故我书无印记,砚无铭识,正如好花朗月,胜水名山,偶与我逢,便为我有。迨云烟过眼,不复问为谁家物矣。何必镌号题名,为后人作计哉!”所见尤洒脱也。[1]99

这则笔记富有诗意地表达了纪昀对待财富持享用不持占有之心的达观态度。对待财富不持占有之心,是因为以占有之心对待财富,不仅影响财富的享用,还会给自己带来患得患失的痛苦。这则笔记还提出消解占有之心的方法,即像佛家那样,放大胸襟,把大地山河都视为泡影,足以消解对财富的过分迷恋之心。纪昀和董曲江虽然都对财富持不占有的态度,但还是有境界的区别。纪昀还希望自己的图器书玩百年后散落民间时鉴赏家说是自己故物,还有虚荣心。而董曲江连做佳话之想都没有,生前该享受时就享受,死后不管它沦落为谁家之物。所以,纪昀佩服他更洒脱。

五、以老实的态度把持自己

尽管纪昀本人诙谐机智,但是对机械之心却充满反感。整部《笔记》都贯穿着反机械之心的主线,表达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巧招祸的主题。例如《槐西杂志》(三)一则笔记云:

又一友好倾轧,往来播弄,能使胶漆成冰炭。一夜酒渴,饮冷茶。中先堕一蝎,陡螫其舌,溃为疮。虽不致命,然舌短而拗戾,语言不复便捷矣。此亦若或使之,非偶然也。[1]235

纪昀受老庄“天道好还”“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齐得丧”思想影响很深,认为:机械之心损人不利己,因为天有本然秩序,所谓“数皆前定”,机械、巧伪适足以打乱这种秩序,“干造物之忌”[1]124;更何况人生短暂,有如梦幻,营营者争竞不过蛮触之争而已,有何意义!因此,“痴是不痴”[1]235,应以老实的态度把持自己。具体言之,要做到四个“不”。

第一,不求过分之福。《槐西杂志》(一)一则笔记云:

刘熥,沧州人。其母以康熙壬申生,至乾隆壬子,年一百一岁,尚强健善饭。屡逢恩诏,里胥欲为报官支粟帛,辄固辞弗愿。去岁,欲为请旌建坊,亦固辞弗愿。或询其弗愿之故。慨然曰:“贫家嫠妇,赋命蹇薄,正以颠连困苦,为神道所怜,得此寿耳。一邀过分之福,则死期至矣。”[1]194

老人101岁了,仍然身体硬朗。纪昀分析原因说:“计其生平,必无胶胶扰扰分外之营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得以保此长龄矣。”[1]194可见,纪昀欣赏老老实实的人生态度,不求过分之福,保持性格的恬淡冲和。

第二,不凭仗长处随意卖弄。《滦阳续录》(四)一则笔记云: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1]395-396

在这则笔记里,纪昀描写丁一士功夫过人,却终因技高胆大而溺死于水。就此事,纪昀议论道:“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1]396纪昀意在启示读者,做人不能有恃无恐,人固然要培养特长,但特长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卖弄的,更不能凭仗特长而忘乎所以,否则特长反成取祸之因。

第三,不恃才傲物。《如是我闻》(一)一则笔记云:

竹吟与朱青雷游长椿寺,于鬻书画处,见一卷擘窠书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款题“山谷道人”。方拟议真伪,一丐者在旁睨视,微笑曰:“黄鲁直乃书杨诚斋诗,大是异闻。”掉臂竟去。青雷讶曰:“能作此语,安得乞食?”竹吟太息曰:“能做此语,又安得不乞食!”[1]107-108

这则笔记中的乞丐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一眼便知落款为黄庭坚(字鲁直)的书写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诗句的卷轴为赝品,因为黄庭坚是北宋人,不可能书写南宋人的卷轴。这样一个人居然沦为乞丐,纪昀分析道:“聪明颖隽之士,或恃才兀傲,久而悖谬乖张,使人不敢向迩者,其势可以乞食。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是岂可赋感士不遇哉!”[1]108纪昀感叹所谓怀才不遇,往往也有主人公自身的原因——恃才傲物,要么使自己悖谬常理,让别人畏而远之;要么使自己有才无德,让别人不屑挂齿。

第四,不奸诈取巧。在《笔记》中,纪昀讲了很多因为奸诈取巧而遭报应的故事,并议论道:“夫专其利而移祸于人,其术巧矣。巧者,造物之所忌。”[1]22“机械百端,可云至巧,乌知造物更巧哉!”[1]288纪昀意谓人算不如天算,做人不能奸诈取巧,而应有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

综上所述,纪昀的心理调适思想涉及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财富,如何对待人生冷热际遇,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关系等。在这些问题上,纪昀所开出的药方极具科学价值,对指导当代心理教育工作者、思政工作者乃至社区工作者做好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工作都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纪昀际遇笔记
郎世宁的际遇与转折又如何创造出独特的郎式写实风格
来时雾散尽
吟雪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我们时常宽己苛人
我们时常宽己苛人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