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刍议
——以河池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1-19韦永稳
韦永稳
(河池学院 图书馆,广西 河池 546300 )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办校定位作了改变。在教育部教发[2015]7号文件“普通地方高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指导意见中,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强调服务对象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高校学术机构,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是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需要作相应改变。本文以河池学院图书馆为例,在概述其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基础上分析当前其发展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概述
依托桂西北特色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条件,结合地方高校办学转型定位要求,河池学院图书馆着力从特色地域文献信息资源、特色历史文化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方志文献信息资源、特色产业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校本文献信息资源5个方面构建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一)特色地域文献信息资源
1.少数民族文献
(1)特色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文献
河池学院“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于2014年7月获得立项,成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校智库)。图书馆设立民族学专柜,突出地方急需和问题导向,服务目标民族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发展,致力于为仫佬族、毛南族和京族的文化形态、文化传承与发展和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3个方向的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2)河池民族文化论著、民族日常器物和服饰资料
河池境内居住47个民族,其中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等8个民族是世居民族,一代代河池各族先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普查数据显示,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量达5 740个,涵盖17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刘三姐歌谣、壮族蚂拐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有33个项目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7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级项目592个[1]2。图书馆特藏部设有少数民族研究资料室,收藏桂西北少数民族文献资料。为研究红水河文化、铜鼓文化、红土地文化、长寿文化、刘三姐文化等提供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少数民族日常器物、服饰承载民族文化信息,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河池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展示中心与河池学院图书馆合作征集、收藏河池境内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类日常器物、服饰。2016年7月至今已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陆续征集到戽斗、龙骨车(木质灌溉工具)、纸炮架(木质制作爆竹工具)、傩面具、白裤瑶男女童装和盛装等139件。
2.河池山歌文献
河池是广西山歌的富矿区。宜州区盛传“刘三姐歌谣”,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县、天峨县一带的壮族村寨,至今还流行在春节期间举行“蚂拐(青蛙)歌会”(又称“蛙婆节”)的习俗。河池学院图书馆典藏《仫佬山歌选》《壮族传统山歌拾遗》《壮族山歌与人的社会化》等河池各民族山歌集和研究文献资料。图书馆与文传学院开展合作,从巴马、东兰、大化、都安、罗城、环江、宜州等县(区)征集情歌、故事歌、礼仪歌、革命歌、谜语歌山歌资料,现已交付出版社分辑出版。另外,图书馆特藏部开设刘三姐研究资料专柜,有“刘三姐歌谣”(古歌、情歌、风俗歌);刘三姐研究资料集、刘三姐歌舞剧本、刘三姐唱腔和选曲电子音频、刘三姐研究硕博论文目录等资料。
(二)特色历史文化文献信息资源
1.黄庭坚研究文献
黄庭坚于崇宁三年(1104年)五六月间至宜州,卒于次年九月三十日。崇宁四年(1105年)为乙酉年,黄庭坚从乙酉正旦开始写日记,止于八月二十九日[2]18。鉴于“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名望以及与宜州的历史机缘,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藏部设黄庭坚研究文献专柜。目前馆藏有《宜州乙酉家乘》《黄庭坚在宜州文献诸说》《短笛长歌独倚楼 黄庭坚在宜州》《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等文献。
2.浙江大学西迁(宜山)研究文献
浙江大学于1938年9月至1940年1月在宜山停留办学。校长竺可桢在《国立浙江大学宜山学舍记》中提到“本校在宜山一年,蒙当地人士之协助,拨文庙、工读学校及标营等处房屋场地以为校舍之用,得以弦诵不辍,虽竹庐茅舍,而研读如故。”[3]307浙江大学西迁(宜山)是宜山历史、中国教育史、抗战史珍贵的文化资源。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藏部设浙大西迁(宜山)资料专柜,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研究文献。馆藏文献有《浙大在宜山且慰乡思苦》《浙江大学在宜山举行抗日义捐活动》《宜山浙江大学被炸结果的检讨》《现代教育史诗的一支插曲——竺可桢宜山办学记略》《马一浮与〈宜山会语〉》《竺可桢日记》《抗战文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浙江大学》《实地实事——国立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录 广西·宜山篇》《宜山画报——浙江大学宜山办学记录》《烽火弦歌——浙江大学西迁宜山时期师生创作诗词汇编》等。
3.河池碑刻文献
河池碑刻是河池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积淀。它们以碑志(记)、牌照、诗词、题记、画像等形式真实地记载河池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行政区划、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河池历代文化记录的证据,是河池历史文物和不可再生的遗存文献。图书馆征集了河池各县区碑刻文献,目前馆藏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文集》《宜州历代石刻集》《宜州碑刻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碑刻族谱辑录》等碑刻文献。
4.河池历史名人研究文献
河池地区有众多的历史名人,他们在军事、政务、文教界留下自己的足迹。古代河池名人散见于古代志书,主要是官(文)吏、武官、科举名人。民国以来的河池名人录主要由政协或文史部门组织编纂。河池学院图书馆目前收藏了《河池地区古代志书整理汇编》《广西文献纪闻》《广西历史人物传》《河池历史名人传记》《河池地区民族概览》《宜州历史名人丛书》《韦拔群》《广西将军传》《中华英魂韦拔群》《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卢焘烈士》《韦祖珍将军传》等文献。
(三)特色方志族谱文献信息资源
1.河池各地州府县(区)志
河池一地历史悠久。历代中央政权均在境内设置行政行机构予以管理。历经府、司、专区更迭至2002年10月辙地设市,文献记载有2 000多年的历史。研究古今河池风土人情,离不开古今志书有关舆地、建置、食货、学校、武备、秩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类记载。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藏部设立史料文库,有中国地方志集成专柜,另有明清两代《广西通志》、清代民国《庆远府志》以及民国至现当代各县(区)志。图书馆官方网站的大成故纸堆数据库和特藏部服务器可以为读者提供翔实的电子扫描版方志文献。
2.族谱、谱牒文献
族谱、谱牒是一个氏族探本溯源、阐明血统,记叙宗族来龙去脉之间的民间史册。各氏族修编的族谱、谱牒为了明确族人的宗亲辈分关系,以维系宗族成员的联系,实现聚众合族和实行族权统治的依据[4]126。族谱、谱牒也是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科研人员考究民族渊源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地方民族、民俗的重要文献。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藏部积极征集河池各地氏族族谱、谱牒资料,目前馆藏《毛南族谭氏谱牒》《桂西卢氏族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碑刻族谱辑录》《南丹莫氏》《南丹莫氏土司史》《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等文献。
(四)特色产业文献信息资源
1.旅游产业文献
河池依托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产业,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历史遗迹、革命(红色)旧址、民族风情等资源助推河池旅游经济发展。河池学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解河池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人文景观资源的途径。目前典藏《风情河池》《长寿之乡河池行》《河池名胜古迹》《广西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广西名胜志》《广西红色文化》《广西红色之旅》等文献。
2.特色养殖产业文献
河池是著名的桑蚕和食用菌产业基地,所辖宜州区先后荣获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中国蚕桑之乡等称号[5]109。河池学院图书馆迎合地方特色养殖产业发展需要,为读者提供食用茵裁培、桑蚕种养与深加工文献。目前有《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农家食用菌培植法》《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图解》《无公害食用菌安全生产手册》《图说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蚕原种》《桑蚕资源产品深加工专利、工艺技术》(5卷)等纸质文献,另有《蚕桑辑要》《中国蚕业史》《东南蚕桑文化》等电子文献供读者查阅。
(五)特色校本文献信息资源
1.学校特色学科文献
河池学院立足地方特色的办学定位,在二级学院的学科建制上注重校本特色,部分学科取得较好成绩。文传学院先后培养了东 西、凡一平、何述强、温存超、费城等作家。体育学院民族竞技体育项目独竹漂、高杆绣球、板鞋竞速等项目屡创佳绩。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藏部典藏了河池学院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学科、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系列丛书,《河池作家》《本土文学的解读与阐释——河池学院教师广西新时期文学评论集》《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程》《大学体育教育教程》等文献。
2.师生(校友)科研成果汇编文献
河池学院的科研成果会集在师生(校友)的科研著作和历届学生优秀毕业论文里,它们是体现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文献。河池学院图书馆典藏了各年度《河池学院教师学术论文汇编》《校友论文选集》《河池学院图书馆论文集》《优秀毕业论文集》等文献。
二、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集收藏、开发、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作,其建设势必包含两大核心特色化元素:一是文献信息资源内容、形式特色化,二是服务读者方式特色化。在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遇到具有共性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相对单一
文献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类型的纸质载体,还包括非印刷型的缩微资料、机读文献、视听资料、电子资源等,这些不同载体的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藏书的范围,特色馆藏也不例外[6]121。河池学院图书馆目前收藏的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虽然有一些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用器和服饰,但数量较少,主要还是纸质类型文献信息资源。
(二)特色文献采集机制不健全
文献采集(acquisition)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获取经过选择的文献的过程[7]97。文献采集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相关的文献,要求采购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快捷地采集到选中的文献充实馆藏。河池学院图书馆主要以购入方式订购或现货选购、邮购特色文献,非购入方式采集机制尚未建成,通过征集、交换或捐赠方式获得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极少。
(三)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开发能力不足
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开发能力不足,没有完善原始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序著录和内容浓缩。这在客观上影响读者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成为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的瓶颈。
(四)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读者方式单一
河池学院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特藏部。与其他同类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一样,特藏部对读者执行只查阅不外借的闭架管理制度,读者需要亲自到特藏部查阅、复印或拷贝电子版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这种传统、单一的服务读者方式,其弊端是读者不能方便快捷地查阅使用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笔者曾接到浙江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读者的查阅求助,但受限于只查阅不外借的闭架管理制度,此类服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五)特藏部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图书馆设特藏部有利于开展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特藏部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图书馆学方向的专业人员。对于不少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受到待遇、学校人员安置方面的掣肘,缺乏专业、方向对口的人员配置,非专业人员进入后,需要花较多精力提高相关专业技能,效果也难言满意。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可以从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类型多样化、采集机制、二次加工及开发、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提高岗位人员业务技能5个方面探寻建设途径和方法。
(一)增加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类型
馆藏特色文献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还应有其它载体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地方歌谣应有音频影像电子资料,地方特色的碑刻文献应有捶拓图片资料。河池号称铜鼓之乡,则适当馆藏几面实物铜鼓。增加资源载体类型,可以丰富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二)健全特色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机制
文献采集是一项长期、连续、技术性强的工作。特色文献信息采集除了常见的图书采集方式之外还需要岗位人员的实地采集。图书类文献可用购买和非购买方式采集[8]21。非图书类文献,如音、视频歌谣或民族日常具器、仪式用具和服饰,一般需要岗位人员实地筛选采集。这两种情形需要健全特色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机制。一是对外方面,图书馆与各县(区)史志办、博物馆、文化局、政协等部门或民间人员加强联系,搭建相对固定的沟通渠道,与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财务处等部门沟通并落实采集资金;二是对内方面,图书馆需要制定可行的采集方案,确保特色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工作正常开展。
(三)对特色文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和开发
特色文献入库后,进入服务读者环节前需要进行文献加工、开发,即上升为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依据原始文献的外表和内容特征,对大量无序的原始文献按编辑目的进行收集、著录和内容浓缩,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化并形成可供检索的一种文献形式[9]40。目前,河池学院图书馆只是对采集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了粗略加工,尚需要进行系统化著录和内容浓缩简介,做好书目、索引和文摘,才能顺畅的服务读者。
(四)向读者提供多样化特色文献信息服务方式
破解传统、单一的特色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一个办法是依靠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多样化的服务。河池学院图书馆注重特色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探索开放获取地方文献资源等多种服务模式[10]137。特藏部对地方特色文献信息做了扫描、拍照等数字化处理,储存在服务器中。目前能为读者提供一些相对便利的服务,但还没达到快捷、高效的服务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一是图书馆参考咨询部、技术部、特藏部联动,特藏部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参考咨询和技术部提供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多媒体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读者方式;二是图书馆自建或外包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设置访问条件,嵌入图书馆官方网站,读者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自主链接、查阅或下载相应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五)努力提高岗位工作人员业务技能
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建设的执行者是特设的岗位工作人员。岗位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能力。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需要有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了解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和重点,拥有丰富的书目文献知识,善于捕捉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等能力。岗位管理人员需要在岗位实践中向区内外同行、专家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
四、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结合高校所在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构建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呈现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馆藏优势。在不断努力探索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图书馆服务高校师生教学研究和地方科研能力,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同级高校图书馆的横向竞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