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整合与再阐释: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
——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为个案

2020-01-19吴德群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旅游节嘉年华壮族

吴德群

(百色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一、研究的问题与数据来源

壮族是注重节日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在国家保护、发展与繁荣民族传统文化政策的推动下,壮族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创新并引起学者们的思考。

玉时阶讨论了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认为现代化给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带来了极大冲击,应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1]。黄润柏提出了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的6种途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开放包容中吸纳创新、结合时代的大众需要创新、以大众为主体创新、在培育大众文化自觉中创新以及多维动力参与创新[2];覃彩銮以田阳布洛陀信仰为例,总结了壮族节日文化创新过程中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企业资助和学者支持的多维动力模式[3];此外,罗香妹、张国军、李慧等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为例,从旅游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角度讨论了壮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问题[4-5]。学者们关于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的研究,对我们认识节日文化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启发。但上述研究很大程度上仅是明确了节日文化创新的一般方向、路径和动力,而对文化创新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机制则少有解释。用问题的形式来表达就是:在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实践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共存关系是怎样建立的?实现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化相统一的机制是什么?本文试图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为例,运用文化整合和再阐释两个概念,理解和回答上述问题。

本文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相关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新闻网、广西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及其他重要媒体发布的有关“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新闻报道。

二、 多元整合:“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五位一体

传统意义上的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习惯上多称为壮族歌(圩)节,节日活动主要为歌圩对歌,兼有少许的农贸和民间信仰。歌圩时间各地并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的节日名称和活动主题。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规定“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全体公民放假2天。“壮族三月三”于是成为壮族“三月三”节日名称的法定表达,也成为广西各民族共同的节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2号)中,自治区政府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提出要求: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文化资源,“创新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2015年,在《广西贯彻落实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方案》中,自治区政府把挖掘发展区域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壮族三月三”作为拟打造的民族节庆品牌之一,位于广西19项民族品牌节庆之首(1)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贯彻落实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5〕90号)。。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59号),要求挖掘和整合广西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壮族三月三”培育成为广西旅游民族节庆活动品牌。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又明确提出将“壮族三月三”打造成“八桂嘉年华”。2017年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节日徽标和主题歌曲《广西尼的呀》。

自2017年始,“壮族三月三”的名称统一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从当年自治区层面的节日活动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五大部分: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系列活动、自治区商务厅组织的“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自治区旅发委组织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自治区体育局组织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自治区民宗委开展的“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系列活动。2018年及以后,自治区层面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内容基本固定为五大板块:“壮族三月三·八桂壮韵浓”系列文化活动、“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体育活动、“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系列旅游活动、“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系列商贸活动和“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系列活动。

文中“五位一体”中的“五位”指的就是构成“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五个活动板块。这五个板块包含了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名优特产的线上线下营销、旅游景点的推介以及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维系等重要内容,形成了“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经济建设+旅游推介+民族体育+民族团结”这一五位一体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框架,实现了传统“壮族三月三”与现代“八桂嘉年华”的整合。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整合性不仅体现在其总体内容结构的五位一体,还体现在各个板块内容的综合性或整合性。

“壮族三月三·八桂壮韵浓”的综合性表现在:该板块在展示包括各种非遗在内的壮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广西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既呈现了广西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又呈现了全国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展示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以2019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壮韵浓”系列活动为例。自治区层面的“民族舞台三月三”优秀剧目展活动中,不仅展示了壮剧《百色起义》《牵云崖》,还展示了彩调、桂剧和京剧等《折子戏专场》[6];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西南传统音乐舞蹈类非遗展演活动中,展演了西南地区多个民族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如广西壮族天琴、京族独弦琴、瑶族猴鼓舞、海南黎族民歌、重庆土家族传统舞蹈、四川羌族合唱、云南彝族烟盒舞、西藏藏族弦子舞、蒙古族安代舞等[7];由自治区文化、旅游厅和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不仅邀请了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歌手,还邀请了韩国、日本、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手,并演出了印度名曲《拉兹之歌》[8]。

“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国际电商节于2016年首次举办,旨在通过网络平台,促销广西特产,塑造广西品牌。电商活动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汇聚了广西各地各类特产,形成了广西特产品牌市场。2016年三月三电商节,广西全区设立了7个会场,700余种产品、上万个SKU上网销售[9]。2017年,设立8个电商会场,上万个SKU在上千个网店销售[10]。2019年三月三电商节还在北京京东总部设立分会场,在广西14个设区的市推出“一县一品”,上千家网店和上万个SKU在网上促销[11]。二是联合多家电商平台。广西三月三电商平台涵盖了京东、淘宝、国美和苏宁易购等主流平台。2019年三月三,电商平台已增至百家;三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电商节实行线上跨境销售与线下现场展销同步进行。2016年三月三广西网络零售额10.7亿元[12]。2017年三月三为13.8亿元[13],2018年三月三线上线下交易额超20亿元[14],2019年三月三线上线下销售额21.7亿元[15]。

“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板块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其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广西全境的“三月三”文化旅游品牌。其中,较为典型的品牌有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柳州三江福禄乡三月三民族传统花炮节、桂林秀峰区 “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全州两河李花文化旅游节、梧州苍梧仙迹桃花岛“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北海合浦壮族三月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旅游文化节、合浦壮族三月三茶文化旅游节、贵港港北区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玉林容县柚花旅游文化节、百色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贺州黄姚古镇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来宾武宣县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崇左壮族三月三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这些文化旅游节充分整合了广西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特色人文资源,并将之融入地方旅游,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对广西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17年三月三和清明假期,广西全区共接待游客约1 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3亿元[16]。2018年三月三假期,全区接待游客1 635.4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26.5亿多元[17]。其中,柳州接待游客329.80万人次,旅游消费27.30亿元;桂林接待182.18万人次,消费19.13亿元;崇左接待118.31万人次,消费5.94亿元;来宾接待78.50万人次、消费6.70亿元;河池接待87.36万人次,消费3.57亿元[18]。2019年三月三及清明假期,全区共接待游客1 912.08万人次,旅游消费149.8亿元[19]。

“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板块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该板块全面挖掘和展示了广西各民族传统体育。2019年三月三期间,在南宁主会场和北京及广西93个县(市区)分会场,共开展民族体育活动591项。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如竹竿舞、板鞋竞速、高杆抛绣球、背篓绣球、抢花炮、独竹漂、爬竹竿、舞龙舞狮、民族武术、旱地龙舟、打陀螺、滚铁环、碰彩蛋、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顶竹杠、斗鸡、拔河、象棋等;在综合展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民族体育炫”还充分展示了众多现代体育项目,包括各种球类、健美操、啦啦操、广场舞、交谊舞、拉丁舞、摩登舞、曳步舞、民族服装秀、轮滑赛、卡丁车比赛、攀岩、竞技钓鱼等[20]。

“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板块,则充分体现了壮族三月三的民族团结或社会整合特点。该板块的系列活动,首先体现了广西各民族间的团结。“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的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是广西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广西各民族共享假期,共同参与节庆活动。节日期间,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广西各民族文化,共同展示,相互交流,争奇斗艳;各民族特产线上线下同步展销,各民族共同参与体育竞技。其次体现了广西各民族与国内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与团结。节日期间,广西盛情邀请国内其他兄弟民族参加节日。如2017年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共邀请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近20个少数民族的140多名歌手。各民族歌手或互相交流,或同台竞技,共享佳节[21]。再次,体现了桂台一家亲的血肉联系。广西把加强桂台联谊,维系桂台一家亲作为重要主题,贯穿历年三月三。邀请台湾各族青少年赴桂交流,密切桂台两地青少年交往,增强桂台一家亲的情感纽带。

“社会是一种‘跨时间’的现象。它不是由其瞬时间的存在构成的。它只是历史地存在着,……正如它有空间上的整合一样,它也有时间上的整合。”[22]352同样,文化也是一种跨时间的现象,“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五位一体不仅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特质的整合,也是不同时代文化的整合,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通过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被同时呈现于节日场景,形成二者的共存关系。

三、再阐释:传统“三月三”与现代“嘉年华”的意义互予

再阐释,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概念,指的是“旧有的意义被赋予新要素的过程,或新的价值理念改变了旧有形式的文化意义的过程”[23]78-79。该概念旨在解释不同文化接触时可能发生的交融现象。其中“旧有的意义”或“旧有形式的文化意义”可以理解为“主”文化或传统文化。相应地,“新要素”或“新的价值理念”可以理解为“他”文化或现代文化。若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框架中理解,文化的再阐释,指的就是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接触时,或者是现代文化要素获得传统的意义,或者是传统的文化要素获得现代意义。本文的再阐释指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在现代文化获得传统意义的同时,传统文化也被赋予现代意义的过程。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整合为一体,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共存关系,为二者的再阐释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壮族三月三”赋予了现代“八桂嘉年华”以历史感和民族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新事物的形式与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度存在的事物,并且以这些事物为出发点和方向。新事物吸取了存在于它们之前的某些东西。”[22]38“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作为一种节日创新形式,同样也是以壮族传统三月三为基础,“吸取”和继承了壮族传统三月三的众多特质。首先,“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继承了农历“三月三”这一时间形式,凸显了“歌”节这一主要特征;其次,继承了众多传统节日活动:如包括传统体育在内的各民族非遗的展示和三月三习俗等;再次,继承了壮族传统三月三节日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如能歌善唱的民族性格、乐观向上、热情好客、开放包容和崇尚和谐的价值观念等。这些文化精神连同“壮族三月三”这一民族节日形式,构成了现代“八桂嘉年华”的民族文化底色,增强了其历史感,形成了人们对壮族“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的悠远记忆与想象。循着这些传统价值、记忆与想象,传统与现代实现了连接。

另一方面,现代意义上的“八桂嘉年华”也赋予了传统“壮族三月三”以时代感和开放性。从前文所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系列文件可以看出,从传统“壮族三月三”到“八桂嘉年华”的形成过程,可看作是壮族三月三节日从传统自发的节日民俗向现代节日品牌发展的过程,即传统三月三的现代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根据国家及广西地方现代治理的需要,壮族三月三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并相继被赋予“民族文化品牌”“民族节庆品牌”和“广西旅游民族节庆活动品牌”等新的时代使命和价值。而品牌化过程的实质,则是现代文化特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传统三月三的大量融入。这些现代文化要素包括流行歌舞、时尚体育、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民族团结等。由于这些要素是国家和地方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与现代治理要素的结合,使得壮族三月三获得了现代治理内涵,“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因此也成为一种现代节日治理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由此可见,发生在“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情景中再阐释的两个过程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换句话说,就是“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既继承了壮族三月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又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既根植于民族传统的土壤,具有中华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内容,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和情感;又融入了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要素和现代文化内容,表现了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包容、追求富裕、健康、文明、快乐的节日时尚和友好合作的开放精神。正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相互阐释,“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实现了现代转化。

四、结论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的现代形式,是壮族传统三月三节日的继承和创新。继承和创新的机制是多元整合与再阐释。多元整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建立了节日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共存关系,为节日文化的再阐释创造了结构语境;通过再阐释,一方面,现代文化因被植入传统文化土壤而获得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因被纳入现代化框架而获得时代内涵,实现其现代转化。“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创造性转化逻辑印证了金耀基先生的如下观点:文化复兴不在求返于传统,“而在发展、开拓出传统与现代化的‘合’来……文化复兴如真正有其历史的与时代的意义的话,则必须在建立中国之文化的新综合。……中国之真正健康的现代化,必须是此一文化的新综合之生动的表现”[24]340。

猜你喜欢

旅游节嘉年华壮族
嘉年华里的大肚子熊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水果嘉年华
新疆吉木乃:萨吾尔冬牧文化旅游节开幕
世界八大跨年“嘉年华”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魁北克冰雪嘉年华
壮族山歌
旅游节目的功能革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