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重视德育教育
2020-01-18屈永坤
屈永坤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兴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备受学界的关注。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另外从我国当前的社会氛围来看,也急需通过推广德育来提升国民总体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在当前我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对该问题的研究解决。
一、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净化学校周边
学校是我国的公益事业单位,所以学校妾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做到,关爱留守儿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对留守儿童有歧视心建,尊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扰,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爱。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学校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性格各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在尊重兒童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潜力,多从正面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种缺点,树立正确的观念。
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还应当尽最大努力给他们一个快乐、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我们更可以联合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监督和净化工作,争取不让营业性的网吧、歌舞厅等场所消弭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意志和进取心,多方合力,让校内和校外的环境得到改善,提升德育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培养和重视道德教育、心理咨询辅导
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而留守儿童大都自尊心强、内心封闭、情感压抑,不愿意和与自己有一定年龄和思想隔阂的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倾心交流。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法制教育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帮助留守儿童树立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行为,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道德进步的需求。学校加强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能对为学生的道德进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德育教师无疑应该具有更高的师德水平,方能以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和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如果能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年轻有为而又对心理学研究感兴趣的教师,让他们掌握系统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技巧和方法,心理教师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合作能力及健康人格
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留守学生中间,与留守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设计一些潜在课程,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一体化的课堂生活。可通过登山、远足拉练、行为训练、学习磨练和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和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深入农村、厂矿等,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乡情、了解实际,使留守学生在真正的社会课堂中学习社会规范,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体验社会角色,唤起他们对家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也让他们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抛弃烦恼、创造快乐,在创造中发现真善美,发现人生命的意义,从而消除留守儿童过于实用功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四、营造社会教育环境。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上学逐渐从国家限制到支持,因此,进一步加强受教育权的立法保障以及配套机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迅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基本的教育,在各级教育机关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配套机制,建立起良好的成长环境,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施行的。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小环境的社会风气治理,给予儿童正确的道德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现,既有学校的责任,也有政府的责任。政府、学校、农村留守儿童三者的矢系应当是政府通过学校这一个媒介让学生享有各种教育资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