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
——以黄山学院为例

2020-01-18芦洁媛胡善风黄良芳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应用型办学

芦洁媛,胡善风,黄良芳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一、引 言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即“四个回归”作为基本遵循,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即“以本为本”作为时代命题。[2]教育部“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提出“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3]

由此可见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常态化特征,国内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多重原因,更是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通过开展保障教学资源、监控教学体系、强化教学质量、完善考核机制等工作,实现学校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目前,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及时修改相关制度,更新教学理念,完善体系架构,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众多依托地方建设和发展的高校开始调整办学定位,从综合性、研究型向地方性、应用型转变。办学定位的转变使得高校也在建立与之相契合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是由于教育改革不深入和定位转型不精准等原因,仍有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

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不仅是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管理、教学监督与管理的重要路径,还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4]。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培养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在此阶段,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出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了实现向应用型的转变,地方本科高校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等,进行了办学定位及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调整。但是在教学质量标准等制度制定方面,部分本科高校无法结合自身类型、学科专业、地方特色等进行设置,导致教学质量标准难以统一,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难以有效进行。

(二)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督导

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对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教学运转运行等进行监督与管理。目前部分本科高校已建立由教务部门负责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部门统筹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架构,该架构的建立能实现教学日常管理与质量评价监控的分离,但仍有高校由教务部门同时负责教学管理与监控督导,这影响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力。此外还存在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力量不强的问题,部分本科高校教学督导成员对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够熟悉,对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缺乏了解和学习。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够彻底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具有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目前,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及时结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合作不够深入,面向企业、行业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的教学方式改革推进力度不强。

(四)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不够深入

地方本科高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本是要能使全体教职工形成教学质量文化的意识,只有使得教职工树立质量意识、牢记责任意识,才能推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教学质量文化的形成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上的革新,能让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的落实不只是在教学检查和督查环节体现,而是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建立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教学质量文化。

(五)奖惩机制不够完善

建立并落实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助于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而奖惩机制的不完善、机制运行不及时会导致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的制度措施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建立长效的问题跟踪机制,及时反馈监控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的处理解决进行后续的跟进,从而形成教学质量监控-反馈-跟踪-改进的闭环运行,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有质量、有效率地运行。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

高校要在分析自身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问题,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一)建立符合办学定位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在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规律的前提下,主动融入并服务地方建设发展。根据高校确定的办学定位,依据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涵盖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制度规范、监督监控、评价改进的系统。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以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为指导,还要结合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吸收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分析国内同类院校的相关一流标杆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内涵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实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有效对接,进而完善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包括专业知识、应用实践等。

近年来黄山学院以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办学定位,将办学定位融入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规划及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通过开展三级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优化课程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设置学科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操作可行性强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加强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加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工作的耦合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政府、第三方机构、社会公众、媒体舆论等搭建起来,对高校起到外力推动作用,具有典型的“外源性”特征[5]。由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部署开展的评估包括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随机评估、优秀评估和审核评估,其中的审核评估源自《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 号),它指出的要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6]教育部于2013 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强调审核评估将强化高校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纳入到其指导思想与原则中,关注高校是否能以评估为契机,建立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7]审核评估考察评估对象是否实现自身设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如何相应地推进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质量保障。审核评估的评估体系、评估方式更贴合高校建设发展实际情况,有助于实现高校办学治校的自主权。

近年来黄山学院以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为契机,围绕加快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广泛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转型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全员服务教育教学中心。着重实施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2018 年以应用型为主的工学类专业占现招生专业总数的30.9%,至2019 年底“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6.36%。加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如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展多形式多层面教学自我质量评估工作,推进多轮专业评估、专业认证、校内课程评估、教学质量考核、学生综合测评、常态教学检查等工作,通过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符合了评估的相关要求,深化了学校办学的内涵建设,完善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构建“以本为本”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做好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把教学管理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系,这是黄山学院推进教学立校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黄山学院构建“以本为本”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强化管理决策系统,完善运行机制入手,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具体包括管理系统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服务,职能部门强化管理责任,二级学院强化主体责任。同时,加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制度建设,实现教学检查常态化动态化,优化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估。通过构建并完善“以本为本”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等工作的主动性,围绕教学开展工作,增强主动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四)多维度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事后监控,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信息的收集、评价等[8],由教学质量标准模块和信息收集模块构成。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第一,丰富教师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教师教学评教工作,可由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同行互评、学院评教等构成,按比例构成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分数。第二,横向纵向比较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将教学质量报告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学校教学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同类型同区域高校进行横向的比较,明确自身优劣势,更快地找准教学质量发展的方向。将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及时传达到学院专业,促使其明确整改方向和发展目标。第三,优化教学督导队伍,教学督导队伍的构成,除退休老师参与外,还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优秀教师骨干,在优化队伍的基础上进行制度上的完善,使得教学督导从多层面多角度开展。

黄山学院在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督导方面,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如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的首要指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做到中长期的跟踪调查,对学生培养质量、社会就业需求导向等进行数据分析。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会。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督导工作队伍,优化教学督导员的选聘机制,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人员进行培训。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契合办学定位、耦合评估标准、围绕教学中心、落实“以本为本”,开展多维度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解决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