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骚》中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

2020-01-1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离骚楚王花草

王 晶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

在传统的隐喻理论当中,把隐喻定义为语言问题,没有考虑到隐喻中包含的思维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语言都是非隐喻的,将隐喻归类为一种修辞语言。直到1980年,约翰逊和莱考夫对隐喻有了新的研究,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修辞的表达形式,而且是一种行为和思维的方式,还对隐喻所包含的认知理论进行了阐述。

一、概念隐喻

(一)定义、特点以及分类

莱考夫与约翰逊这二人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指出,在语言中充满了各种隐喻的表达,对那些基本的隐喻表达来说,由于人们对它有着一定的概念基础,所以被称为概念隐喻。而概念隐喻的形成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不断实践以及对世间万物特征的经验探索,从而对事物有着特征和属性的概念。概念隐喻主要指的是通过隐喻的形式来对概念进行表达,人们可以利用本身对某种事物的抽象思维来对抽象的概念进行表达。从这里可以发现,概念隐喻其实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经历展开联想与理解,举例来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途”,在这一句当中,将旅途映射为人生,即使在旅途中遇到过挫折痛苦、快乐与欣慰,在旅途中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也会到达目的地。旅途过程隐喻了人生里的磨难,遇到过的人,以及人生最终的结局[1]。

隐喻主要分为三个类型: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其中,本体隐喻是指根据实体所包含的经验来对抽象的观念和感觉进行理解,把模糊的、抽象的思想情感或者心理活动这些无形的概念,与有形的实体联想到一起;结构隐喻主要是指利用始发域中包含的明确定义和完整的结构来对目标域的模糊定义和不完善的结构进行理解和认知;方位隐喻主要是指将方位的概念映射到非方位的概念上,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映射。

(二)概念隐喻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有许多研修学者针对不同语言翻译应用了隐喻概念。通过隐喻的理论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之中,都能够灵活应用概念隐喻,总结出独特的翻译策略。当前,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隐喻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在外语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外语词汇[2]。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网络上流行的很多东西也应用了概念隐喻。一些软件开发过程中也使用了这种理论概念。我们以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为例,从中也发现了概念隐喻的应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一部分企业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培养员工的团结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会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军事型、家庭型和协会型等不同的团队组织。这样便于团队成员的分工配合,更好地进行成员间的互动。我国古诗文中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是比较含蓄的,其中包含的寓意比较深远,需要读者细细品读。由于受许多格律的限制,我国诗歌大多比较简短精练,因此诗人就会把比较复杂的情感或事物抽象化、简单化,因此,诗歌和隐喻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政治敏感时期,诗人为了免遭政治牵连,将诗歌进行了概念抽象。屈原作为一名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经历了楚国的兴衰,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颠沛流离。在《离骚》中,屈原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例如:用花草和各种人物等,对楚王的昏庸和奸臣小人的猖獗以及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进行了映射。屈原借此抒发了心中的忧愁,表达了爱国之情和自身的高洁人格[3]。

(三)概念隐喻的构成

一些认知语言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把隐喻分成多个组成部分,例如体验基础和目标隐喻之间的关系等等。研究学者蓝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指出隐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结构比较清晰,一部分结构比较模糊。隐喻并不是随便产生的,而是在我们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身的经验出现的。隐喻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商业当作旅程,可以简单地将商人与旅游者相对应,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企业便是一个起点[4]。在商业策略的基础之上选择旅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

在人认知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基础,而概念是身体对于世界的体验获得的。人类在认知的过程中,从最基本的概念转换到比较复杂的概念,而身体也在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中了解到隐喻的体验基础。

概念隐喻有多种特点,例如普遍性和创新性等等。不同的特点映射出来的内容是不同的,隐喻的系统性要求人们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来理解概念。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概念将会被隐蔽。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隐喻性的词语针对隐喻的概念和本质进行研究,从而把握其中的特征。

二、对《离骚》中包含的隐喻进行类型分析

屈原在《离骚》中,使用了许多花草,来对精神、品格以及价值观进行映射,抒发心情和表达观点。

(一)本体隐喻分析

使用许多香花美草来对优秀的品行修为进行隐喻。屈原在《离骚》中,使用了“菌柱”“薛荔”“胡绳”等等一些香花美草,来对良好的节操品行进行隐喻。诗人在运用众多香花美草进行隐喻时,同时也能表达出诗人满腹才华和博采众长的特点。在诗歌中,诗人还对本就是非常芳香的植物不辞劳苦地进行修饰,例如搓胡绳、串花瓣、结惠草等,使得这些花草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发挥出其他更多的作用,从而隐喻了诗人对高尚的节操和品格的终身恪守与不断追求,还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增加自身的才干学识,从而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5]。

屈原还在《离骚》中,采用了木兰和宿葬这两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木兰是一种即使没有树皮,也可以存活下去、不会枯萎的植物;宿葬在严寒中也能够存活,从这足以看出这两种植物的坚强。诗人使用这两种植物来对诗人身处逆境但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进行隐喻。屈原在当政时期,明知坚守正气会受到其他党羽的排挤,直言进谏会受到小人陷害,但仍然坚守自己的爱国责任和对君王的效忠之心,将个人生死与功名利禄抛到脑后,坚决不同流合污。但还是受奸人所害,受楚王的废弃,颠沛流离、流放在外,风餐露宿、孤苦无依,一身抱负得不到重用,在这样身心都饱受打击的情况下,却没有自暴自弃,依旧保持爱国情怀,忧国忧民[6]。

诗人还在《离骚》中运用了许多苦味辛草和粪壤,对扭曲的价值观进行隐喻。例如:在“户服文以……其不可佩”中,艾草味道苦,不适于当配饰,但在文中却挂在腰间当做配饰,相反的是,幽兰本适合配在腰间却被人所不齿。在这里面,诗人将艾草作为始发域,对朝中奸臣小人持有以丑为美的价值观进行了隐喻,抨击了这些奸臣小人叛离正道、陷害忠臣、颠倒黑白的所作所为。再例如:“苏粪壤……其不芳”中,“粪壤”是又臭又脏的秽物,人们普遍避之不及,但在文中人们却将它配在身边、装入香袋。由此,隐喻了世人扭曲的价值观,抨击了世人善恶不分,将本应该废弃的东西加以爱护,却对美好的事物深悲痛绝。从中也暗示了诗人忧国忧民,对当今国家和人民的现状不满,可谓是用心良苦。还表现出了诗人坚守高洁的品格,诉说自己势单力薄、不得人赏识、无人明白,是一位孤独的奔走者。

(二)结构隐喻分析

在《离骚》中,诗人用美女来隐喻楚王。例如:“普令丰隆……之所在”中,宓妃貌美,很受男子欢迎和追求,但她却自大于自己的美貌,不守礼法。诗人将玩乐不羁的美人宓妃隐喻为楚王,抨击楚王为一国之尊,位高权重,却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并没有利用好自身权利去保卫自己的民众,容易听信小人的谗言,昏庸无道,不重用贤才,枉废了忠臣的爱国之心。再例如:“望瑶台……之佚女”,在这之中“佚女”便是美女,美女让“鸠鸟”去做媒,却被另一位媒人捷足先登。从中隐喻了楚王手握大权,诗人就算心中有很好的施政设想,但也无法实行,得不到楚王的支持。诗人心怀一腔热血,心怀梦想想要被楚王看中,但人事难料,被其他的臣子捷足先登。

诗人还用“众女”和“帝阍”来对当道的奸臣进行隐喻。“众女嫉……余以善”,将宫女的嫉妒隐喻为小人的嫉妒。在楚王争宠中,小人不仅嫉妒对手,还对对手进行造谣诽谤,间离与楚王之间的关系。抨击他们为争权夺势、争当宠臣,结党营私、蒙蔽国君以及陷害忠臣的恶行,还讽刺了楚王昏庸无能、不识奸臣。例如:“吾令帝……面望予”中,“帝阍”指的是天门守卫的狐假虎威,将要到达天门的人阻拦在门外,来隐喻当道奸臣,在当值时欺上瞒下,对忠臣的谏言百般阻挠。

(三)方位隐喻分析

其中“惟草木……之迟暮”,表达时间飞逝以及草木凋零,这么久的时间里楚王仍然没有清醒,诗人忧愁难以唤醒楚王。草木无情、渐渐凋零,渲染出凄凉的气氛,让人不禁忧心忡忡。从“落”字也看出来诗人的担忧,为楚王和楚国人民忧愁,还怕国家也如落叶一般凋零没落。

三、《离骚》中展现出的植物形象分析

《离骚》作为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从中表达出屈原坚贞不屈的政治思想和爱国之情。诗人在诗歌中借助花草等植物,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满腔热血。例如:“纷吾既……又重以修能。扈江蓠……以为佩。”诗人从诗句中对自己所具有的先天内在美进行评价,但还不满足现状,仍在不断努力;用香花美草佩于腰间来修饰自己,写出自己不断努力想要进步,不断充实自己的愿景。又可以从“江篱”“辟茈”以及“秋兰”这几种香花美草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的无奈和忧虑。紧接着感叹自身美好才华后,又写“草木之零落”来将草木比喻为自己,还未被赏识便凋零的无奈伤心。

从现代的隐喻理论中,通过始发域与目的域之间的映射,能够将两种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始发域的“植物”与目的域的“生命”相联系。植物在播种、生长以及枯萎的过程一一对应着生命的孕育、成长以及最终死亡。在诗歌中,将修葺植物对应着人的修身养性,将植物的开花对应着人在一生中获取的成就,将赏花对应着成就被人赏识。从中可以发现,这两处的花草表达出了诗人的隐喻。

从屈原对植物的形象进行描写,体现出来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屈原一生忠诚爱国,经历磨难但不畏艰难,爱国之心依旧甚至更加强烈。例如:“余既滋兰之……树蕙之百亩。”“翼枝叶之……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众芳之芜秽。”在这些诗句中,对“滋”“树”的描写均是指种植,栽培。“留夷”“揭车”以及“方芷”这几种植物也都是一些香花美草,主要是描写对这些香花美草的精心栽培,希望它们可以茁壮成长,虽然花草都会凋谢,也无需伤感,但是真正让人伤心的是这些美丽的花草凋零在田园之中,无人关怀。诗人对花草凋零的描写,写出了心中的惋惜和悲痛,隐喻了自己身为贤才不被重用的悲痛,也表达了自己曾经为了国家栽培了许多的贤才却都不被重用,被小人离间,让人不禁惋惜和愤恨,让人失望至极。在这时,描写出的植物形象与之前两例不同,之前是将植物比喻为自己,表达自己的才华,后两例来将植物比喻为园丁的自己,培育了许多贤士却不被重用。种花育人对应的是自己培养人才,收获对应的是人才对自己的回报,花草的衰败对应为人才的背离。这样的表达形式,还有植物的隐喻形象与上面两例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依旧是在运用植物来对生命进行隐喻。

四、由《离骚》映射到现实生活

现代的隐喻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将诗歌中的隐喻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常见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到对植物的熟知概念,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理解。例如:在这句“生命犹如一株植物”中,对生命进行了延伸。可以延伸为人在成长中不断地被栽培,或者理解为植物被埋没在土地里,人的才华被埋没了;还可以理解为臭名昭著的人会自食其果,甚至还可以联想到香消玉殒的林黛玉,将不断长高的植物联想为长高的人,还可以将植物的开花结果联想为教师的桃李满天下。

结束语

离骚中的花草形象虽然是古代文言文经常会应用的隐喻典范,但也是人们比较习惯的思维方式。这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风格。把日常的话语和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通过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能够提高整个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也能够让人们日常话语变得更加丰富。

离骚有非常浪漫的意境,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具有隐喻现实的意义。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以及一些邪恶势力的丑恶嘴脸。也从侧面表达出了作者高洁的形象。作者在诗中通过一些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变得更加的绚丽多彩,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快速地引起读者的共鸣。离骚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也是因为其中丰富的研究价值,是作者用自己的凛然正气和坚贞高洁来表现对当时统治者的无奈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在隐喻的过程中,讽刺了一些当局者,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离骚楚王花草
楚王失弓新编
勿摘花草
花草春夏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