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及其治理研究

2020-01-18付达杰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负效应职业技能教学资源

唐 琳,付达杰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兴起与发展,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时下各职业院校的重要发力点,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10月,上海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带动中国全国民众尤其是近2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1]。显然,职业技能竞赛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社会上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2]。成为我国对内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外推进改革开放战略和加速世界技能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职业技能竞赛的正效应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权福苗以近5年参加各级技能竞赛的100多名学生为研究个案,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综合能力明显高于没有参加竞赛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参赛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也优于没参赛的学生[3]。

郑睿、高丽洁从实证层面研究了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表明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竞赛效应”和“替代效应”。“竞赛效应”即指技能竞赛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替代效应”即指没有参与指导技能竞赛的教师由于受技能竞赛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水平也显著上升[4]。

林琳研究了中职护理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技能竞赛的相关性,得出类似的结论,即职业技能竞赛具有“竞赛效应”:参与技能竞赛的护理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高。也具有“联动效应”:没有参与技能竞赛的护理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参赛教师经验分享、充当助手配合等途径受技能竞赛的影响,其教学能力也有所上升[5]。

已有的研究基本聚焦于职业技能竞赛广泛而巨大的正效应,这些研究对于促进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加速职业技能竞赛创新与发展,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不管正效应如何明显如何巨大,职业技能竞赛依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负效应。

二、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何谓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本研究中的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系指职业教育中各类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及其利益相关主体产生的消极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的产生,在于职业技能赛占据了一定的有限教学资源。即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包括师资资源、实训资源和数字教育资源等。

倘若有足够的优质教学资源,职业技能竞赛无需消耗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投入的教学资源,则其负面影响自然不存在。故而讨论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其基本假设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负效应对立的是职业技能竞赛正效应,指职业教育中各类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及其利益相关主体产生的积极的正面影响。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间接性

一般而言,职业技能竞赛正效应往往直接作用于竞赛利益主体并呈显性状态,如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但负效应往往间接产生,呈隐性。譬如参赛学校往往选择最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最好的实训条件与教学资源,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实际上集训剥离了参赛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从而间接影响了他们其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同时集训侵害了未参赛学生的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的权益,间接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学习。这些负效应并未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未参赛学生”的学习间接反馈产生。

(二)动态性

动态性即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负效应既可能逐步放大酿成严重后果,也可能逐渐消失,甚至向正效应转化。负效应一般随着教学资源及其投入变化而产生系列变化。当师资资源紧缺时,遴选并激励优秀教师参与指导职业技能竞赛,会导致更多的教师热衷于职业技能竞赛指导而忽略日常教学,进而严重影响日常教学效果。但当优秀教师足够丰富时,教师指导职业技能竞赛无需遴选且成为日常教学一部分,则不会影响日常教学并可能促进日常教学。由此可见,动态性决定了负效应治理的可行性。

(三)多元性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活动,往往具有临时性。但其负效应却并非存于一时,而是长期存在的,渗透至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用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企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对学生的负效应未必同时作用于教师,对教师的负效应未必同时作用于学生,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

职业技能竞赛具有不同负效应。

三、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表现形式

职业技能竞赛的负效应是贯穿于职业技能竞赛全过程的,负效应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一)挤占教学资源

挤占教学资源系指学校为职业技能竞赛配置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从而挤占了日常教学资源,影响日常教学。不难发现,挤占教学资源的前提是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教学资源不可能无限存在,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总是有限和紧缺的。故而,挤占教学资源是职业技能竞赛最为普遍的负效应。

(二)干扰教学评价

职业技能竞赛的本质是学生的技能展示与比拼,衡量的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反映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将技能竞赛作为重要专项,并与日常教学渐行渐远,专门人马、专门场地和专门制度政策,与日常教学几乎没有交集,导致竞赛教学两张皮,竞赛成绩水平无法反映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成绩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往往会有失偏颇,而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造成不可避免的干扰。

(三)弱化教学激励

激励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励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激励与未激励之间存在“获得”差异。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竞赛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各职业院校为获得好的竞赛成绩,纷纷出台了专门的竞赛激励举措,获奖师生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也获得了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业绩支撑,获得感十分强烈。相形之下,一般的教学激励能则自然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教学改革创新。

(四)窄化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次性竞技活动,决定了其在赛项内容设计上,更注重于知识技能的先进性和复杂性而非阶段性和系统性。一些职业院校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时,往往以过往的真题和赛前的样题作为集训资料,进行针对性的解题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也以竞赛内容为方向标,弱化非竞赛涉及的内容,走向聚焦竞赛内容、只重动手操作、忽视理论知识的极端,窄化了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五)破坏教学生态

为保障公平性,职业技能竞赛往往需要统一相关软硬件设备。因为软硬件设备的统一,相应的供应商必然成为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主体。供应商在获得供应权限后,推销产品获得商业利益成为其主要诉求。学校若不购置统一软硬件设备,参赛自然很难获得好成绩,无形之中导致“设备捆绑竞赛”,且设备往往几年一换,增加了参赛成本,扰乱了日常教学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学生态。

需要强调的是,这五类负效应很少单独存在,大多时候是多种并存。各类负效应之间往往“相辅相成”,因为比赛专用软硬件设备的介入,破坏了常规的教学资源建设生态,导致教学资源投入不平衡,从而形成教学资源挤占现象,通过挤占教学资源获得竞赛成绩,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评价,弱化了日常教学的激励功能,进而促进优质教学资源与教师向竞赛倾斜,长此以往,负效应不断累积,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

四、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治理策略

当前职业技能竞赛一般按照层级分为面向全校的技能竞赛(以下简称“校赛”)、面向全省的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省赛”)、面向全国的技能竞赛(以下简称“国赛”),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的治理,涉及竞赛与教学的方方面面,无法一蹴而就,需分层推进,系统治理。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消除负效应,在消除的基础上,尽可能将负效应转化为正效应。

对于暂时不能消除的负效应,则尽力采取措施,强化正效应,减小负效应,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操作层面,可针对负效应特点,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改进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达到赛教相长与协同发展的目的。

(一)扩大校赛覆盖面,建立赛教资源共享机制

校赛作为最基层的职业技能竞赛,其竞赛方案完全由学校自主设置。扩大竞赛覆盖面,建立赛教资源共享机制,是消解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的基本举措。

扩大校赛覆盖面,其目的在于使竞赛成为大多数人的活动。一旦竞赛成为大多数人的活动,自然就成为日常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以专业实训课程为单位,将竞赛项目设置在实训课程上,形成每课一赛的竞赛课程全覆盖模式。并以竞赛成绩评估学生实训质量,将竞赛成绩赋予一定权重,结合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综合计算出学生的实训成绩[6]。

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实训课程是面向全部学生的,可自然而然地将竞赛由少部分人的竞技活动演化为所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使干扰教学评价、窄化教学内容以及弱化教学激励等负效应自然而然消解。

当前职业技能竞赛被职业院校视为专项工作,专门挑选的学生、教师和设备平台,导致职业技能竞赛不依赖于日常教学而独立运行,竞赛是竞赛,教学是教学自然会形成诸如破坏教学生态的备捆绑等现象。故而,以资源建设为切入点,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推进职业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建设实训室、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购置专业实训软硬件平台时,应充分考虑其竞赛功能。此外,师资亦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注重竞赛指导与专业教学团队融合,将竞赛指导作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纳入到日常师资培训之中,形成教师赛教协同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学、赛一体化。

(二)创新省赛国赛成果转化,构建竞赛反哺教学机制

校赛作为学校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其本身也是学校配置教学资源和开展教学改革的一种形式,影响力相对较小,扩大校赛覆盖面,是通过人人参赛来直接扩大竞赛受益范围,消解负效应,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省赛、国赛作为校际之间的竞技活动,较之于校赛,无论是学校、教师或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更多,其负效应治理尤为重要,也更为艰难。由于省赛、国赛的举办权不在学校,学校无法自由设置竞赛方案和竞赛规模,故而其负效应的治理重在以赛促改,通过竞赛成果转化,促进竞赛反哺日常教学,间接化解负效应。

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省赛国赛带动教学改革创新。省赛国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行业标准与企业主流技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将省赛国赛成果渗透融入到课程,固化到教材,形成竞赛成果。吸收竞赛的规则程序,重构优化专业实训方案,设置专项技能实训、分组竞技实训以及分岗模拟与综合实训等。

将竞赛环境融入对接到实训环境,并根据竞赛环节要求,完善教学平台。并组织构建教研科研课题组,开展竞赛与教学和专业技术前沿问题的科学研究。还可以竞赛驱动校企合作创新,将省赛国赛作为企业教学与顶岗实训的连接器。通过赛前指导老师带领参赛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体验,加强真实岗位技能训练,赛后指导老师带领获奖选手进企业顶岗实训,消化应用转化竞赛技能,生成新的技能成果,在此基础上,举办师生经验分享交流会和短期培训会,将成果反馈到新一轮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之中,形成竞赛与教学持续改进的协同优化途径。

(三)优化竞赛激励制度,培育竞赛育人文化

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有赖于一系列政策制度特别是激励制度的支持。优化激励制度设计,对于治理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激励制度直接作用于师生,通过激励可以调动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为获得好的竞赛成绩提供基本保障。

但是,目前的激励,更多的是以竞赛成绩为导向的结果激励,只给予获奖师生激励。缺乏对于竞赛成果转化应用的激励。激励只关心是否获得奖励名次,而不关心如何获奖和获奖之后的教学改革等问题。为此,需将以结果导向激励向过程导向激励转变,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激励,将竞赛转化及其成果积累创新作为激励对象,激励师生投身相关竞赛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以及课题研究,以期促进师生以竞赛为平台,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使得竞赛惠及日常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活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由教育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37个部门印发,从侧面表明职业技能竞赛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学校需面向专业建设,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推动校政和校企等多元互动,推动校企共同举办校赛,在企业车间开设第二赛场,将行业与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教育教学之中,形成竞赛育人的专业文化,从而强化以赛促教与赛教融合的正效应,自然弱化消解职业技能竞赛的负效应。

五、讨论与反思

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表明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虽已建立,但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作用并未真正完全发挥[7]。能否有效治理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不仅关乎职业技能竞赛健康发展,也关乎职业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治理职业技能竞赛负效应,不仅需要合理的策略行动,也需审视职业技能竞赛本身的价值功能。

需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竞赛是导向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8],但不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其作为一项竞技活动本身不承担职业教育教学任务,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技能展示与比拼,可发现诊断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而为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职业技能竞赛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技能展示与比拼,更应表现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质量而非专门的指导培训质量。理论上,职业技能竞赛不同于体育竞技,无需设置专门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过渡投入,实际上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功能,也弱化了职业技能竞赛对教育教学的检视与评价功能。

倘若取消指导老师的专门化指导,按照普通高考模式,推进全员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则挤占教学资源、干扰教学评价、弱化教学激励以及窄化教学内容等负效应就会自然消解。

猜你喜欢

负效应职业技能教学资源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寂静的春天》科技生态伦理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