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纸制作技艺保护现状调研

2020-01-18陈圆圆樊嘉禄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技艺原料文化遗产

陈圆圆 ,樊嘉禄 ,董 克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与教育学院,合肥 230022;2.安徽艺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合肥 230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上遗存下来的优质且独特的文化基因,其保护工作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意义重大。同时,向世界呈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树立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全面开展以来,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重申报,轻保护”现象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保护性破坏”或被过度地开发利用;传承人不履行传承义务,因后继无人而再次陷入濒危甚至消亡。从总体上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十分突出。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非遗领域存在的“轻保护”问题,必须定期科学地评估列入保护名录的各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状况,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形成长效机制。而建立科学规范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规范有序,避免盲目随意评估、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就如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这一问题,最重要的依据当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此外,不少学者在相关论述中都有一些具体观点的阐述,如王文章强调利用非遗项目盈利必须以保持非遗项目传统特点不变为前提[1];苑利、顾军对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职能有过系统论述[2];贺学君提出不能忽视非遗生命活态、深层底蕴和有机整体,强调要抓住非遗的“生命”本性,“守住它的根、它的灵魂。”[3]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代表性传承的定期考核工作,也从一个方面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为构建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计划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为重点,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提出我们的方案。按照课题组的分工,笔者负责宣纸制作技艺项目的个案研究,通过对该技艺项目的调查,了解其保护工作开展的情况及其成效,为构建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个案根据。本文报告该研究成果,采用访谈的研究方法,我们先后访谈了多位知情人,包括国家级传承人邢春荣、曹光华;大国工匠周东红;县非遗中心的翟小康、唐飞、潘青云,还有宣纸研究专家黄飞松等。

1 已开展的保护工作及其成效

1.1 当地政府的工作

宣纸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一直备受重视,特别是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各方面投入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第六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八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2017年12月26日宣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后于2018年3月30日得到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泾县文化馆作为当地非遗项目管理的政府机构,代表当地政府履行保护职责。据调研,泾县文化馆制定了传承人考核细则,规范考核,使当地非遗保护有章可循;监督上级下拨保护经费的流向,保障资金到位与合理运转;文化馆工作人员还编写了《泾川印象》记录、宣传宣纸制作技艺等当地非遗项目,向故宫博物院推荐采用宣纸修补古字画,拓展宣纸使用的渠道,积极扩大宣纸的影响力。此外,宣纸是人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层面对宣纸保护工作都有要求,文化馆负责对接和落实有关工作。

泾县文化馆作为泾县人民政府的代言人,还积极与传承人建立联系,通过QQ、微信等媒介实现点对点传达,开展常规化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并接待来自院校和社会的宣纸研学,搭建非遗普及与传承的桥梁。在传承人队伍建设方面,文化馆要求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两年收一次徒弟,虽然他们对徒弟后续管理并未作跟踪管理。

1.2 保护单位承担起保护主体的作用

宣纸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资企业,这是宣纸制作技艺有别于很多其它非遗项目的显著特色之一。该项目保护工作很多方面都是以宣纸集团为主体完成的。

20世纪70年代,生产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皮供不应求,泾县宣纸厂采取了“钱跟苗走”的办法,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小不同的青檀林陆续建立,有效地保证原料供给,实现了宣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5至2006年,随着宣纸产量猛增,青檀皮又出现了很大缺口。为解决这个矛盾,中国宣纸集团跟国营林场联合建设了青檀供给基地,又先后新增约2万亩青檀林。

原本一直使用的长杆稻草随着杂交稻的推广而逐渐减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商人或小企业守不住传统底线,偷工减料。90年代初,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掺用成本只有宣纸稻草浆或青檀皮浆1/6的龙须草浆,以降低纸浆的成本。有的小厂在晒草过程中加次氯酸漂白以缩短天然漂白过程等。然而,宣纸集团一直坚守使用地道原料的传统,在稻草原料加工工艺流程方面尽可能延续传统,只是根据草的软硬度稍作改进,在保护宣纸制作技艺方面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标准化工作也是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中国标准化协会、安徽省质监局、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对宣纸国家标准GB18739—2002重新作了修订,标准名称为《地理标志产品宣纸》,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后沿用至今。

近年来,宣纸集团围绕“做好每一张纸”从各个环节发力,建成百万斤燎草生产加工基地,先后启动实施檀皮集中蒸煮和黑液综合利用项目和产能提升技改项目,基本破解了原料、环保、产能等瓶颈难题,为新形势下传承宣纸制作技艺打下了坚实基础。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既是保护主体,也是保护对象。宣纸传承的模式从家庭作坊式的家族式传承,逐渐演变成了集体工厂式的师徒制传承。红星宣纸集团还与县里的一所职业高中合作开办宣纸工艺班,学徒期满进入宣纸集团工作,工作满三年即可退还学费。该班学生大多坚持到毕业,这种合作办学培养学徒的做法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上报到教育部。但这些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捞纸、晒纸等艰苦工作,陆续离开工作岗位。这种培训后来就转化为该校的一门文化普及课程。

1.3 传承人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苏州市对本市传承人考评指标分三块,一是传承人一直坚守一线工作,并且不断创作高水平的作品;二是传承人一定要带徒弟,履行较高水平的传承义务;三是传承人要在非遗项目对外宣介等方面做公益性的工作。苏州的考评内容就是按照上述法律规定确定的。

宣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总共有20位。其中国家级的有邢春荣、曹光华2位;省级的有孙双林、周东红、曹建勤、朱建胜、汪息发、郑志香、罗鸣7位;市级的有卢一葵、毛胜利、李正明3位;县级的有张晓霞、卜善海、张必良、沈天明、曹贵平、李松林、张汉荣、刘耀谷8位。此外,宣纸制品加工技艺项目还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佘贤兵1位,县级的王学兵、朱正海、郑智源3位;宣纸帘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级的曹兰芳、曹一松2位,县级的有曹斌卿、曹爱芳等2位。其中有的还荣膺“大国工匠”称号,有的被评为全国劳模,有的还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之外,还有一些优秀的传承人,如全国劳模赵永成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周乃空、罗鸣、钱邦发、吴中良、黄迎福、高玉生等。

据了解,上述代表性传承人中,有的尽心尽责履行传承义务,比如“大国工匠”省级传承人周东红,对宣纸制作这份手艺十分敬畏与尊重,对自己已经获得的荣誉倍感自豪。他一直坚守生产一线,传承手艺带徒弟;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在宣纸博物馆为来访的参观者演示捞纸;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提升,他的抄纸技艺堪称一绝,不愧为“大国工匠”。另一位大国工匠毛胜利与孙双林、汪息发、张晓霞、卜善海、沈天明、曹贵平等也一直坚持在一线生产。但是,也有一些传承人或在管理工作岗位,或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意,在传承技艺方面却无所作为,自己不在生产岗位,也无暇带徒授艺。如果按照苏州市的做法对代表性传承人逐一进行考核,有一些传承人可以被认定为不合格。上文提及的另两个项目传承人也有类似情况,个别传承人未履行责任,而只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2 保护工作的效果评价

2.1 宣纸原料供给的保障

宣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不仅需要做纸的后继有人,原料同样不可或缺,因此,原料的可持续供给情况是考核评价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传承状况的一项核心指标,也是考核评价其它很多传统技艺的一项核心指标。只有采用原汁原味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正宗正货的宣纸。具体地说,一是要保证原料的正宗,二是要保证原料供给的持续。

调研中得知,由于青檀林原料基地建设有了雄厚的基础,现在青檀皮的供给比较充足,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只是原料采伐和加工有时会跟不上生产的要求。

稻草原料方面,在当地全面推广杂交稻之后,原来的长杆稻草便日益稀少,实际使用也很罕见。在这个过程中,原料加工工艺也在变化,越来越远离最初的模样。前些年试图恢复长杆稻草,结果原料成本奇高,无法实现初衷。

不仅如此,收割机的普遍使用,在收割方式上的改变,使稻草原料供应雪上加霜。为了节省成本,收割机在收割时并不是从稻草的根部切割,而是从中段收割,长短不齐,大大降低稻草的出浆率。针对这一问题,2000年前后,宣纸集团花了三四十万购买了一批收割机,免费为农户收割,目的是通过齐根割,从而得到完整的稻草。

当时这种做法也遇到了挑战,因为影响到当地收割机专业户的利益,厂里的这些机器常常遭到恶意破坏,加上当时集团的收割机是定期去某一片稻田收割,导致其中相对晚熟的稻因滞后而无人收割。后来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现在这种收割机已经普及了。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政府为了环保,严禁燃烧秸秆,也大大有利于稻草的收购。

宣纸制作的原料供给情况,青檀皮的供给可谓优秀,但稻草的供给只能算得上合格,综合评分为良好。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宣纸制作技艺工艺流程十分复杂,涵盖多个工序。其中抄纸、晒纸工序是核心。这方面人才培养情况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宣纸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现在的年轻人很难适应。过去宣纸制作技艺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培养效率较低,一般培养一名熟练的“抬帘工”需要1—2年,培养一名熟练的“掌帘”师傅则需要5—6年。传授技艺的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傅在教徒弟的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而且工种的选择也相对固定,一旦选择捞纸、晒纸或剪纸,就会跟定相应的师傅一直学下去。所以宣纸工人技能比较单一,很少有人熟练掌握两道以上工序的技艺。

一些代表性传承人没有履行带徒传艺的义务,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宣纸制作技艺。泾县现有宣纸和书画纸生产企业数百家,约三万人从业人员中年龄高于40周岁者占80%以上,整个行业传承人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值得称道的是,为走出这一困局,宣城市工业学校开展宣纸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作为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支持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立项。经过三年的努力,创造性地开展了“厂中施教,学用合一”小班化现代学徒制,探索出一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新路,已培养二百多名学员,为本地的手工纸生产企业输送了生力军。

在传承人的培养方面目前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后续乏人的担忧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盟。该项指标总体评价只能是合格。

2.3 创造性继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保护第一,但是从来都没有不变的传承,而融入一定的创新对有些非遗项目来说未必是坏事,[4]因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变化,传至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其发展水平往往并不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而对于古代曾经达到的艺术高度,还需要“创新发展”才能恢复重现。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并非脱离传统的随意改变,而是遗产内涵的发掘,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早在2005年之前,泾县就着手恢复20世纪50年代的古法宣纸制作技艺。现在这种古法工艺生产的宣纸每年的产量大概有近20吨,其市场价格大约为普通宣纸的两倍。

宣纸制作技艺的核心内涵是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从原料制备到成纸工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罗纹”“白鹿(丈二)”“扎花”“龟纹”“露皇(丈六)”等名纸的制作方法,到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失传了,经过数十年的不断研究探索,在1985年之前已经陆续恢复。不仅如此,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新品种也不断地被研发出来。2000年首创二丈千禧宣,2015年成功开发了三丈三巨宣,2018年10月,再一次打破极限,成功制作了四丈手工宣纸。这些巨幅宣纸的推出,当然与新技术条件的引入分不开,但是更标志着宣纸制作技艺在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上都更加成熟。这方面总体评价为优秀。

2.4 创新性发展

拓展与创新也包括应用领域的拓展。比如用宣纸印邮票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之前宣纸上不了印刷机,后来通过技术研发,解决了软、透的问题,才成功地印刷出宣纸版纪念邮票。

早在2000年北京奥运会上,宣纸集团的几位传承人就现场向世界展示了这门中国古老技艺。近几年在宣纸研学方面拓展很快,2007年建成宣纸技艺体验园,后又投资1亿多元,建设1万多平米的中国宣纸博物馆,大力发展宣纸研学游、亲子游、国学体验游、创作写生游,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20万人次。宣纸研学旅游呈火爆态势,单日接待学生量突破2 000人,单团突破1 000人。在研学过程中,尤其是90后、00后的青年学子在了解宣纸制作技艺的同时,感受到宣纸传承人的工匠精神。红星宣纸在北京开设了首个宣纸体验工坊,这是一个微缩版的宣纸文化园,让首都的顾客在本地也能体验宣纸文化。

与文旅、文创、电商、新媒体深度融合,拓展与提升品牌影响力。新时代大众旅游日益普及,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日益便捷,电商销售改变人们消费模式,必须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不断拓展新领域。例如,推进文旅融合,善用新媒体新媒介,使宣纸走进大众生活,让宣纸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活起来、火起来。应用新媒体、真人秀等新形式宣传宣纸制作技艺,吸引了上千万人次的关注。下一步,正在打造 “中国特色、世界唯一”的中国宣纸小镇。同时,大力开发宣纸文创与衍生产品,2018年推出了40多款文创产品,完成网络销售1 438万元,同比增长了219.55%。

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宣纸集团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画院创作写生基地,在全国八所美院设立红星宣纸奖学金并成为他们的创作写生基地。每年举办一个大型活动。2015年中国美协年度工作会议和中国宣纸博物馆开馆仪式,2016年中国美协第六期培训班,2017年举办“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展,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广大书画艺术家吸引到泾县来,将企业和泾县打造成书画艺术交流的平台,使之成为“宣纸圣地、艺术宝地”,成为广大书画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基地与家园。该项指标总体评价为优秀。

3 问题与反思

宣纸制作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原有的基础和近些年的工作总体上看是比较有成效的。概括地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得到完整保护,并在某些方面达到历史新高度;原料总体上可持续供给,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传承人队伍目前还可以满足需求,但有后继乏人的忧虑;产品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出现明显下滑;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保护、实物收藏展示与研究工作都有重要进展。

总结宣纸制作技艺保护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宣纸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保护主体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宣纸集团是国有企业,厂长是政府委派人员担任,这就决定了宣纸集团与其他非遗保护单位有着质的区别,既是企业,又在很大程度以可以代表政府履行保护义务,比如在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牵头做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宣纸博物馆、传习所等等。同时,该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行业中一家独大,履行保护工作的能力也是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这也是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不同于其它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之特点。

保护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政府层面,代表政府履行保护义务的县文化馆,由于人手不足和掌握的资金有限,往往只能做到上传下达,有时对于上级文件精神能否落实到位不能保证。宣纸发展与保护条例出台后,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也没有人来监督。

保护主体宣纸集团公司,其国企性质有显著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市场的嗅觉灵敏度不强,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等,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得辩证地看。

原料采集与加工方面仍然令人堪忧。目前从事原料采伐和制备的人员年龄大都在六七十岁,四十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很少,后继无人问题突出。

在传承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过程中,已经有很多方面的新技术被采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新技术主要应用于机械性劳作,只要确保核心环节的原真性,制作出来的宣纸就不会变味,便可达到保存其属性和文化价值之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总结宣纸制作技艺保护工作中成功的经验,还是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的比较突出的部分。

猜你喜欢

技艺原料文化遗产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