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对策研究

2020-01-18王晨森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基层群众

王晨森

(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当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公共媒体、商业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多种形态媒体共存发展,新型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极大的挑战。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将实现信息技术革命,加剧新媒体更迭,势必会对公共媒体发展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1]在新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加强与新媒体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赋予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对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理论宣讲面临的挑战

1.1 信息传播速度快,学习能力下降

中国近年来加快了高速宽带网络等基础工程建设,并在国家层面采取提速降费等一系列促进互联网等相关行业大力发展的有力举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后带动了“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产业蓬勃兴起。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减少,人际关系疏远,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快餐文化盛行,精力过度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学习能力下降。多数被动性学习本身便难以产生教与学良好互动,即时信息移动终端更加分散了学习精力,学习效果甚微。

1.2 信息传播渠道广,监管难度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转型升级等因素促使QQ、微博、论坛等app越发完善,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需求。然而信息传递渠道过多难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商业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基于自身的特征,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甚至会采取夸张、隐瞒甚至欺骗等偏离事实的宣传手段博人眼球,获得观众流量。群众在获取真实信息的同时,也会被虚假信息蒙蔽双眼,群众思想动态与实际情况容易产生偏差。在互联网信息传递过程中,如何实时、精准地监管大量的数据信息,有效地把舆论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显得尤为艰难。在此背景下,保证基层理论宣传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极为重要。整合多渠道信息传播路径,加大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力度也是新时期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1.3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适应互联网节奏慢

基于互联网市场份额大、产投比高、准入门槛低等特点,相当部分年轻人进入了互联网行业,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也在加剧“互联网+行业”发展。“互联网+行业”对社会各行各业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更是颠覆性的。急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也对IT技术人员乃至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应变迅速、工作效率高等。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主体是由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组成,具有年龄结构偏大、工作模式固化等特点,部分工作者难以适应快节奏的互联网,更加难以有效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资源,达成与群众深度交流和合作。办事人员通过系统平台高效完成交办的事项仍尚存困难。

1.4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主客体、理论内容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宣讲主体重视程度不够,宣讲工作流于形式,不经分析直接转述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现象屡见不鲜;[2-3](2)基层理论宣讲客体理论水平层次不齐,客观认知存在着局限性。宣讲主体亟需创新宣讲理念,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方式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4](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纷繁复杂。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理论内容失真、以偏概全等现象,在借助其他信息传播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5]

2 创新基层理论宣讲的必要性

2.1 运用互联网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已成为必然趋势

基于空间、维度上的极度便利,营销、教育等行业以及交友、抢红包、购物等娱乐活动均可在网上进行。传统的基层理论宣讲存在着工作效果差、效率低、信息无法实时共享等问题。《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一文高度强调了互联网的影响力和重要性。[6]“智慧党建”实现精准、互动、共享的党建模式,构建了新型党建新格局。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和优势,加强“互联网+”在基层理论宣讲中的作用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

2.2 运用互联网能提高基层理论宣讲效率

县(区)级机关办公室承担着上传下达、公文处理、档案管理、机关事务、对外接待、信息调研、督查督办等大量繁杂性工作。乡镇(街道)一级机关人员工作更是直接面对一线群众,除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外,沟通协调服务性工作更是数不胜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助推创新基层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一站式”办公、“一网式”服务、“一键式”监管、“一站式”运行、“一卡式”结算等创新型服务已经融入到了各个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中。“互联网+”开创了地方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行政的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7]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属于基层事务性工作中的一部分,让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搭上“智慧服务平台”快车有助于高效、便捷地开展相关工作。

2.3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便于理论宣讲直接有效地深入基层

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可信度有待加强,基层群众难免会被错误信息误导。基于目前社会现状,基层理论宣讲务必要在群众中形成影响力,占领舆论高地,这便对理论宣讲工作的时效性、广泛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的逐级下达宣讲精神、内容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目前的工作需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采用微博、公众号、app等直接与群众接触的新媒介加强基层理论宣传力度,创新理论宣传方式。采用媒体的形式,加强思想交流与碰撞,使得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话语权。

3 “互联网+基层理论宣讲”新型模式探索

3.1 创作互动、体验、交流的网络宣讲模式

创作、推送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文章或视频,多以主题漫画、短视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理论内容,使得理论真正“活”起来,接地气。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发布最新理论成果,开设学习和讨论专栏,建立理论素材资源库;开设“微课堂”“微视频”等网上学习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日常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在线授课,与民互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网络“交流式”宣讲形式加大了群众在基层理论学习中的参与度,让群众在学习中“动”起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2 构建信息全、安全高、监管严的官方网络宣传路径

构建各种官方网络宣传路径,抢占舆论高地,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完善信息传播途径,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信息传播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建立网络信息传播法律法规,规范审核流程,强化监管力度,确保有法可依、按章办事。严厉打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为群众守住底线,确保群众学而有思,学而有用,学而有为。

3.3 实时更新网络学习软件,确保网上学习有效果

依据互联网发展,充分整合网络平台资源,实时更新简单易学的学习教程、学习软件,为一线宣讲工作者和基层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根据不同需求的岗位编排有区分度的学习教程,均要确保教程简单明了。阐释实际操作流程时附上操作图片、视频等,确保操作简单易学。委托第三方开发模块化、程序化学习软件,并在适合的选项中附上学习链接,可供延伸学习和指导。学习人员可以在软件操作导引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纠错。

3.4 紧跟网络发展,多渠道设置理论宣讲公众平台

建立理论宣讲公众号,第一时间采用受群众欢迎的app。维护微信、微博公众号、小程序等,定期更新,保持平台活跃度。与相关平台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促使企业加大理论宣讲公众号推送力度。与热度高、价值观正的流量“大伽”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公众人物的口吻、独特的表现形式达到加强理论宣讲的目的;采取多形式表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群众,增加群众关注度。

3.5 加强地区间交流与合作,以赛促学

委托第三方建立信息共享app,完善平台功能建设。添加通讯功能,设置游戏比赛环节,让学习人员在玩中所学;同时,政府部门应在以赛促学中发挥带头引导作用,调动基层人员的学习兴趣。开设线上线下互动课程,克服空间上的障碍,确保教学的充分交流。尝试人工智能(AI)教学模式,增加线上问答环节,程序化构建每位学员学习实时状态,倒逼学员培训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同时老师将根据学员学习掌握情况实时对疑问点进行解答。[8]

3.6 整合理论学习网络历史记录,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真实需求

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群众思想跟踪系统,为提升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供有力依据。[9]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即时终端持续更新配套,信息传输得到极大的便利。浏览信息等历史痕迹记录在网络客户端服务器中。技术人员根据关键指标设定程序化分析系统,动态、多维度掌握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思想转变影响因素以及对基层理论宣讲的真实诉求。以群众具体需求为导向,转变基层理论宣讲内容、模式、方式等,用基层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新颖的模式、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3.7 运用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提高学习趣味性

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嵌入基层理论宣讲中。[10]VR技术核心在于模拟现实,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置身于虚拟世界中,恍如身临其境。基层理论宣讲视频可以采用VR技术,让群众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AR技术核心在于增强平面事物立体感,赋予其更多真实感,让虚拟的东西“活起来”。基层理论宣讲图册可以结合设备采用AR技术,加强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感,让群众想学、爱学。AI技术核心在于使得计算机等操作系统智能化,拥有“人类思维意识”,完成“人类行为操作”。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对繁杂基础的行为(如:群众思想动态变化、基层理论基础掌握情况等)分析可以交由AI技术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能,更给基层群众的学习带来便捷和兴趣。

4 结 语

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主动适应“微时代”的新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共享、互通、互鉴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宣讲工作。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形式,广泛运用群众语言、民间艺术等表现形式,借助VR等技术后期制作特效,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更加通俗化、具象化、立体化,更加符合群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各地政府应适应时代发展节奏,不惧艰难,敢于挑战,在信息时代中建立“互联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新模式,将基层宣讲工作渗入到各个领域。

猜你喜欢

理论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