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生中心”视角下高师“和声”课程教学质量探究
2020-01-18王翠华
王翠华,黄 玥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新时代高教40条” 就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的基本原则[1]。文章从“坚持学生中心”的理论内涵着手,结合该基本原则解读高师音乐学专业《和声》课程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提升《和声》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坚持学生中心”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发展
自2003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工作方针”“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等方面,多次提到教育应“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2]。2018年教育部召开的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坚持“以本为本”,“坚持学生中心”的基本教育原则。纵观十几年来关于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到“以本为本”“坚持学生中心”,这些关于教育的名词似乎在变化着,他们之间究竟有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呢?从一名高师教育者的角度来悟:首先,以上两种提法都关注了“什么是教育的根本?”“高等教育的改革为了谁?”的问题。而最新提出的“以本为本”教育理念更加明确地凸显了本科教育或者本科群体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其次,再来看看“以学生为本”与“坚持学生中心”这两种提法的内涵与发展。“本”在汉字中为“根本”之意,与“末”相对,如“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即是。从汉语语意来看,“以学生为本”的提法似乎过于绝对,才会出现“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教师为本”的议论与争辩。也许正是基于此,“新时代高教40条”中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的好,更注重学的好”的教育原则[1]。
二、“和声”课程重要性的解读
“和声”课程对于专业音乐学习者而言,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
首先,从音乐专业知识体系结构来看:音乐专业任何方向的学生学习和声都是必要和重要的。对于作曲专业学生而言,和声在作曲技术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中位于第一,是学习其他作曲类课程的基础,其基石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器乐演奏、声乐演唱或其它音乐专业学习者来说,和声是认识多声部音乐本体的必学课程,只有学习了和声才能弄明白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如何构成的等问题。同时,和声课程与多门课程均有直接的关联性,诸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曲式分析、歌曲写作、即兴伴奏等等。
其次,从高师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和学业深造角度而言: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发展目标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即为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音乐学科的师资力量。而在参加基础教育教师统一选拔笔试的考核环节中,和声知识点的考核是学科专业知识中区分度与难度的关键点和重难点。同时,对于毕业后想进一步学业深造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和声知识点的考核几乎已成为研究生入学初试必考课程之一,同时该门课程也成为衡量和决定学生能否更高层次理解音乐、诠释音乐的关键。再次,高师音乐毕业生岗位教学方面:即兴伴奏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课堂教学必备技能之一,同时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展示。除了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外,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建构主要来自和声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指导与键盘和声的弹奏实践。因此,“和声”课程知识量的储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岗位能力。
由此可见,“和声”课程无论是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阶段,还是在毕业生入职、升学考试中,甚至在其职业生涯中都是重要的。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更需要施教者更深入地研究教育对象,在“坚持学生中心”基本原则下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三、“和声”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和声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窘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课程自身特点与实际招生规模之间的矛盾:“和声”课程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知识点多且杂,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密切,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知识点弄不明白或者看似明白但没有实践训练的话,都会影响到后续知识点的持续性进行。因而“和声”课程中一对一、面对面批改作业非常必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人数骤增,一般高师院校每学年招生音乐专业学生3~4个自然班,一个班级约有40~50人,一个年级将近两百人。一对一面对面修改作业成为奢求,教师的教学压力极大。
其次,教学时间缩减与教学内容复杂性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和声课程的教学周由18周课时缩减为16周课时。对于同时兼具理论性与技术性的“和声”课程而言,在课堂上把和声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已经困难,更别说写作、弹奏等实践性教学与技术性指导。
再次,理论知识与键盘弹奏相脱节: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键盘和声是必不可缺的技术训练,且键盘和声弹奏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未来能否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工作。在和声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键盘和声技能与弹奏实践能力的教学和检测。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牢靠,最后连一首简单歌曲的和声伴奏任务都完成不了,学习效果及实践应用能力发展较差。
四、提升“和声”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坚持学生中心”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首先要分析高师“和声”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其次要明晰和声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以下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要求与需求,围绕高师音乐专业“和声”课程教什么、怎么教问题来探索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粗略。
(一)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坚持学生中心”视角的高师“和声”课程究竟应该教什么?这是每一位和声教学者应深究的问题。梳理有关传统和声理论书籍及和声教材,“和声”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及知识点众多:从和声材料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自然音和弦与变化音和弦;从调性发展手法上来看有离调、交替、转调、换调处理等;从和弦音构成角度又有和弦音与和弦外音的处理,等等。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和声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高师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首选那些能够满足学生从事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知识点。首先,自然音体系和弦是教学的重点。自然音体系和声材料主要包括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及其转位,常用结构的七和弦即属七和弦、下属七和弦和导七和弦。当然,如学生的理论素养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话,可以适当拓展变化音和弦与简单的近关系转调知识。其次,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和弦外音、作品结构分析与终止式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经典歌曲旋律外音的分析与作品结构终止式的设计。
(二)科学优化教学方式
在和声课程教学方式上,除了要承袭传统的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外,还要以和声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导向,加强键盘和声的教学。键盘和声是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经典和声语汇”写作与弹奏的训练[3]。首先,“经典和声语汇”的教学可以从正三和弦的完全进行(T-S-D-T)开始,常用的无升降号的大小调上进行键盘和声的熟练弹奏是必要的。之后,需要在常用大小调(三个升降号)上进行各种调性的移位练习。在键盘和声的伴奏织体上首选柱式和弦,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纵向和声音响感,而后可以做各种分解和弦的练习与弹奏。其次,随着和声理论教学的深入学习,“经典和声语汇”的和声材料也要进行相应替换。如学习自然音体系的副三和弦时,“经典和声语汇”需要由原来的T-S-D-T变化成T-SII6-D-T或者T-S-SII6-D-T的和声进行。如此,和声材料的有序替换,使得所有的自然音和弦材料及音响结构都得到了有序的训练和应用。
“和声”课程中有效地应用键盘和声的教学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和声教学中学生只会进行四部和声写作,而不会应用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学生将各门课程很好地衔接起来,为即兴伴奏以及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视觉与听觉的统一。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界学者及教学改革者的关注与肯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理念,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角,活动的主体。该教学模式不仅与新时代提倡的“坚持学生中心”的基本原则相吻合,且能有效地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分成线上(课外)和线下(课内)两个教学模块,以下是该模式在《和声》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线上教学模块部分。教师需要提前录制“和声”课程的知识点特别是理论学习的部分,并及时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教师上传教学视频,除学生学习教学任务外,线上教学还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主题讨论环节的设计。主题讨论可以是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的有针对性或者拓展性的主题,也可以是学生针对知识点学习中的疑点或尚没有解决的问题发起的主题讨论。在线讨论环节之后,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点进行课后线上作业的上传。作业可以不采用单一的书面形式,学生可以将和声写作的内容以音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依据学生专业方向的特点和区别,这种音像形式可以采用钢琴演奏、四部合唱、音乐制谱软件制作等多种方式录制展示。总体来看,线上教学模块的教学与学习环节包含了教学课件制作上传—课件学习—线上讨论—作业反馈等多个环节。
其次,线下教学模块部分。“和声”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解决课程疑问和实践拓展两个教学环节。学生在线上看似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和声分析、写作与弹奏实践中却效果欠佳。在线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协助学生解决线上自主学习过程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和声”课程而言,检验学生线上知识水平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和声写作,而面对面一对一的改题方式既是和声教学多年的传统,又是解决和声写作疑难杂症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除了和声写作,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键盘和声的弹奏和检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此看来,《和声》“和声”课程翻转模式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考虑的是和声分析—和声写作—键盘练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
综上所述,提升高师音乐学专业“和声”的课程教学质量,要始终“坚持学生中心”为指导原则,合理压缩“和声”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以自然音体系和弦为基础,探索更加实用的键盘和声写作与弹奏的教学方式,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写作与弹奏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和声”课程的教学改革只有围绕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实施,才能有效地提升“和声”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高师音乐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秀的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