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8王艺迪

黑河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王艺迪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贯彻好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在2017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今天,办好思政课教育意义重大。因此,面对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面对我国发展的各种问题,我们应理直气壮的办好思政课,用惊涛拍岸的声势,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引导。高校作为各种思想交流的前沿阵地,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质就是加强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曾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4],这足以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肩负起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和担当。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与时代接轨日益紧密,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频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也日益走在世界的前列,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变得越来越自信。然而,在这个包容性很强的时代,自媒体等网络空间更加开放的时代,多种文化思潮的碰撞在促进发展、优势互补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渗透的危险。面对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多元意识形态蜂拥而上,顺势而为,企图通过文化的渗透来占领我国的意识形态高地,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在不用一刀一簇的情况下吞噬我国,促使那些意志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太了解的大学生处于迷惘状态,甚至盲目崇拜和向往西方文化,进而效仿西方,崇洋媚外。面对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时不我待。

(二)科技广泛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技进步,使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日益强烈起来,使社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然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以手机软件微博为例,其APP 的广泛应用为人民更好的掌握中国动向,最早获悉全球突发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窗口。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然而,在这个浮躁的、碎片化的阅读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真实性都很有待考究,言论的自由,浅泛的思考,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甚至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应该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强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

(三)教育队伍非专业化

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队伍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目标的实现效果。如果教师向学生们传导的是一些是似而非、可有可无甚至无根无据、虚无缥缈的信息,学生们也一定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这支可靠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来开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存在着教育效果差,缺乏客观确定性,可信度较差的尴尬现状。这样的教育内容由于缺乏实际的证明和广泛的生活空间,也只能以空洞的说教形式出现,导致了学生对教育的内容产生了怀疑。与之同时,有部分思想政治老师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存在一定的信心不坚定,自身思想觉悟不高的问题,也是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配套设施落后

俗话说:“人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前高校在弘扬我国意识形态方面还存在配套设施落后的不足之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够完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不足、能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体活动不多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视野、文化视野、历史视野,要有够深的情怀、要有坚定的信仰、要有高尚的情操。充分利用学校文体活动的资源,用同学们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变迁的多视觉窗口,在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又增进了对党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五)课程模式单一

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自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课堂学习增添了活力,使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然而,我们过分使用自媒体教学,忽视了教学的主体——人,在教学过程中 的作用,使意识形态教育流于表面化。当前高校思政课堂虽然在“出勤率”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抬头率”低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好转。今天我们强调上好思政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能够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

二、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模式

1.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里,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教育客体,加之理论课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教师的授课方式又比较传统、规矩。学生的听课质量自然不高。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理论学习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灌输式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罗洪铁在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一书中提出“主导性主体”和“主体性客体”的概念。张耀灿、郑永廷和刘书林、吴潜在2001年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概念。”[5]两者皆在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类似于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带领同学们到当地红色地区进行参观。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可组织同学编排各种活动来弘扬中国精神文化,深入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运用“思政+”的教育模式

自全国思政课教师理论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堂创新不断,给思政课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春天。各国高校纷纷采取“思政+”的教学方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某高校将音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避免了灌输式教学在授课方式上的单调,也避免了教学过程中“两张皮”和“空对空”气氛,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也有利于教师、学生自身的发展。今天,思政课教师将音乐本身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思政课的内容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

3.领导干部上讲台

党中央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要上讲台,带头讲好思政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凝聚时代的力量。领导干部上讲台,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它有利于学生们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有利于学生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领导干部上讲台,可发挥在政治、阅历方面的优势,展现领导干部良好形象,拉近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让高校学生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领导干部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肩负起国家和学校赋予的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倾心尽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坚持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配合育人

在高校里,辅导员和教师有是两个教育引导主体,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二者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担任着不同的工作。因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割裂状态,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上,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应积极配合学校完成育人工作,二者联动育人,有效提高育人水平。专业教师要避免出现一学期下来,老师不认识学生,上课夹着书本来,下课夹着书本去,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面对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同学,教师应主动向辅导员反映,配合辅导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高效落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而且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5]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大学生思想文化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为解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现实需要,解决大学生的阶级立场与政治方向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之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我们应深深地意识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成长的需要。高校的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党委书记要抓好思想建设。

3.定期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铸魂育人引领者,是时代发展的先锋。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知识,了解新的教学设施,教学技巧,从而做好育人的工作。人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教师也是如此。经常进行教育培训,有利于教师队伍思想觉悟的提高,政治素养的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健全,高校教师政治理论的学习实效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党委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因此,要定期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培训,确保在大势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4.建立有效的调动思政领域课教师队伍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机制

思政课的活跃度不高,除了理论本身枯燥外,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一大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主动充电,通过积极观看慕课、与各位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来改善其语言技巧,授课方式,调动课堂的活跃度。面对学生比较关注的公务员考试和考研政治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涉入,在各个辅导机构报名学习考研政治的,除了说明对考研的重视之外,还有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学习不足。基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为优秀的思政教师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5.强化正面教育,狠抓阵地建设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建设,筑牢高校加强人的培育的核心内容,夯实教育的基础,提升整个队伍的组织能力。强化合作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高校应组织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示范引导,同时组织各种有趣的、有启发性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例如,学校可开展以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目的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积极运用这一协会普及知识,开展活动。紧跟时代的步伐,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总之,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是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