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保护与利用探讨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0-01-18于靖怡

黑河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民国馆藏

王 颖,于靖怡

(1.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和林格尔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民国图书指的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出版发行的各类图书,其在封面设计、装帧样式、出版形式等方面有了不同于古籍的新的突破,在内容上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记录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形态,其思想文化价值丰富,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财产。然而,民国图书的馆藏现状却令人担忧,存在一系列问题,濒临“消亡”的危险,其保护和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馆藏民国图书丰富,对民国图书进行保护和利用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探讨馆藏民国图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一、民国图书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一)民国图书的珍贵性

民国时期,虽然只有短暂的38年光景,但中国近代社会却经历了沧桑巨变和急剧转型,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时期。期间,中国社会正处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革命风潮不断,先后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民主科学思潮兴起,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学术思想百家争鸣,各种社会思潮汇集、碰撞,形成了民国时期的特殊文化景观,涌现出了像蔡元培、鲁迅、巴金、胡适、李大钊、丁玲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民国图书是记载特殊历史时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还原历史原貌的最佳文本,是研究中国党史、外交和版图等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弥足珍贵的财产。

(二)民国纸张的特殊性

起源于中国唐代的宣纸因其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自古以来就享有“纸寿千年”的佳誉,相比之下,民国时期的纸张却大相径庭,“不易保存、薄而易脆、耐磨性差、老化酸化严重、褪色泛黄……”,保存寿命只有50-100年,这和当时造纸和装帧工艺落后、造纸材料复杂、保存不当等因素有关。书籍存世时间长短取决于纸张寿命之长短,如不及时抢救,民国图书将濒临“消亡”的危险。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詹福瑞说过,“如果不及时抢救这些触之即碎的文献,民国文献将在五十年到一百年内消失殆尽,中国的文献历史将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断层”[1]。

(三)“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2012年,国家图书馆策划并启动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这个全国性的文献保护项目旨在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抢救和保护民国时期的珍贵文献,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2]。多年来,在我国图书馆学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下,“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除了举办各类座谈会和研讨会培养专业人才外,国家图书馆同时也在云南、山西、烟台、福州、兰州等多地开展“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宣传推广活动,目的在于向大众普及民国文献保护的理念和积极推动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民国文献保护工作中来,共同拯救一百年前的珍贵文化遗产。

二、民国图书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近些年来,党中央针对“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3]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礼仪之邦,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也需要我们来继承和发展。民国图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创作的重要文化成果,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是坚决不能“消失殆尽”或“断层”的,我们要竭尽全力将其保护、利用、继承并弘扬。

(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文献是图书馆立足服务的根本,是图书馆开展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尤其是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地开展符合读者个性化需求的特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一切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和服务,离不开专业、主动、有创新精神的馆员,但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都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根本。民国图书作为馆藏资源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尤其对于高校中的广大历史文献学的师生读者来说,民国文献特别是革命文献是他们查阅史料的第一手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书是为了用的”,民国图书作为珍贵文献,不应该仅仅被束之高阁,作为图书馆的“收藏”,而是应该受到保护和充分利用,为其适合的读者发挥作用。当前,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平衡好“藏”和“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资源并充分开发利用。对于破损严重的民国图书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保护工作,只有保护好了才能充分地利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1.数量丰富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综合性师范院校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创业,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珍品汇集,截至2018年底,全校纸本图书总量达到255.6 万册。据校志记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有4 万余册,大多数采购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内蒙古图书馆事业史》一书中有过这样的描述,“1959年开始,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采购图书,补充教学急需、地方出版书籍和单位内部出版书籍等,还到各地的古旧书店挑选书刊,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所藏民国时期出版的书刊90%收集于这一时期”。

2.涵盖学科较多

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门类,但是以政治、历史、文学三类藏书最多,而且还收藏了很多国内罕见的印本,如解放区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单行本、选集本,王同惠1936年出版的《广西省象县东南乡花篮摇社会组织》(第一版),戴季陶1928年出版的《日本论》等。

3.在特藏书库密集排架保存

目前,民国图书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特藏书库密集排架存放,尚未进行保护整理。这部分图书入藏较早,采用《山东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手工分类,登录账目与其他普通图书的账目一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束缚

民国图书是我馆多年来面临的一大难题,思想上的顾虑导致此项工作迟迟未开展。一方面由于民国图书破损严重,部分处于“触之即碎”的境地,经验缺乏导致我馆总是“想动而又不敢动”,担心方法不当而造成适得其反,破损更严重。另一方面,大多数区内兄弟院校还未开展相关工作,可借鉴的案例少之甚少。

2.存放条件差

我馆民国图书没有存放在单独的书库,而是和其他古籍线装书、港台图书、各类丛书以及部分工具书一起存放在特藏书库。书库里条件很有限,未采取恒温恒湿和防尘的措施。民国图书没有涵盖套子,简陋地密集排列在书架上,有些甚至比较杂乱,三三两两堆放在一起,需要整理。而且,由于长时间无人问津,民国图书大都布满尘埃,让人望而却步。

3.底数不清,破损严重

虽然校志记载“馆藏民国图书丰富,大约4 万余册,但是没有具体的最新清点数据,底数不清,需要摸清家底。由于民国纸张的特殊性及受灰尘、虫蛀的影响,我馆民国图书已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老化酸化、发黄变脆,部分破损十分严重,存在掉页、掉屑、一触即碎的现象,急需进行抢救性修复。

4.没有编目数据

我馆虽有《大成故纸堆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但是民国图书作为馆藏特色资源,还未建立书目数据库,因而无法为读者提供本馆民国图书的电子检索、资源共享以及开展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所以,当前有必要对我馆的民国图书进行整理、回溯,增加到本馆的书目数据库中,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有力的文献支撑。

5.专业人才匮乏

对于普通图书的破损,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装订、更换封面、粘贴等处理,不需要专业的人才。然而,民国图书的保护修复工作并非简简单单的操作,而是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处理,需要专业的修复人才,否则适得其反。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直以来没有专业的修复人才,也没有开展过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导致破损的图书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6.资金短缺

资金问题是制约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大长期难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改善存放条件、购买保护涵套、对破损图书进行专业修复、培养专业人才、数字化处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将军难打无兵之仗”,资金短缺是民国图书保护和利用工作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4]。

四、对高校图书馆民国图书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我馆的实际做法和笔者自身的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打破思想束缚,果断开展工作

近些年,学校领导多次强调对民国图书进行保护的重要性。2018年底开始,我馆领导班子针对民国图书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征询图书馆老领导意见、赴兄弟院校实地调研、派馆员赴名校图书馆考察调研、电话咨询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了相关工作。2018年底,我馆就民国图书的整理、保护及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特藏部老师们开始着手准备相关工作。2019年5月,我馆召开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制定了民国图书保护工作事项,决定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对馆藏民国图书开展整理工作,整理过程暨开展保护、清点及回溯建库三项工作同步进行。

(二)清点最新数据,购买无酸牛皮纸保护袋

为了实现对民国图书的综合管理,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启动的同时,我国也同步开展了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广大公众和学界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获取和实现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我馆欲开展民国图书的保护工作,首先必须要摸清家底,清点最新数据,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特藏部的老师们一边倒架、整架,一边人工清点每层每架图书的具体数量,共计清点出馆藏民国图书8 整架,41130 册,其中包括丛书集成(7280 册)和万有文库(4825 册)两部丛书,为后续民国图书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通过调研区内外高校图书馆,塑料制品不利于民国图书的长期保护,我馆决定采用既环保又经济的适合本馆民国图书的五酸牛皮纸保护袋。根据我馆民国图书的规格和数量,通过厂家初步订制和购买了4 种规格的牛皮纸袋,分别为厚度为小于1cm 的、界于1-3cm 之间的、大于3cm的和特殊规格的。把回溯完毕的民国图书按照大小装入不同规格的纸袋中,并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上架,既有利于民国图书的保护,又有利于民国图书的查找利用。

(三)争取资金支持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党和国家这些年越来越大力倡导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政府部门在资金上的支持。尤其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是一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厚,民国图书作为我馆的特色资源应该可以争取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可以考虑申请一些民国图书保护、修补和利用工作的专项专款。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鼓励和发动有科研能力的馆员老师们多多申请一些民国图书保护工作的课题项目,争取项目经费的支持。通过申请一些校级、自治区级或者国家级的课题,既可以推动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又可以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完成本馆的民国图书保护工作。

(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5]”可以看出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民国图书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会涉及到文献修复、微缩、数字化处理、编目、脱酸、杀虫、祛霉等多种专业技术,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所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及部分地方图书馆多次举办有关民国图书保护、修复及编目的培训班,如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培训班、民国文献修复培训班和民国时期文献编目研修班等,还有“民国时期图书标引中应注意的问题”、“民国时期图书的著录”、“全国联合编目系统民国时期图书联机上载与馆藏编制”等专题讲座,希望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多选派专人进行学习培养,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为推动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贡献力量。

(五)提高回溯建库质量

回溯建库就是把传统的馆藏目录转换为机器可读目录的格式,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对民国图书进行回溯编目,是保留民国图书“灵魂”的主要方法,既可以丰富馆藏书目数据,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支撑;又可以促进书目系统的完整,为全国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贡献力量。所以,民国图书回溯建库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高度重视。首先,在该项工作启动之前,我馆编目人员成立了民国图书回溯编目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并根据民国图书的特点和我馆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民国图书回溯细则》,成员们进行岗前培训和学习。其次,回溯前我馆向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老师请教了有关民国图书著录的相关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最后,在回溯的过程中,编目小组成员之间总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尤其是碰到一些疑难杂症时,会共同商讨,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我馆的细则来,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遵守。民国图书大多是繁体字著录、货币单位不统一、出版发行不规范、版本信息复杂多样,回溯编目难度较大,要特别注意 091、200、205、210、305、517、518、730 等字段的著录。总之,一定要确保民国图书的书目数据质量,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6]。

(六)建立馆藏民国特色文献资源库

民国图书是我馆的特色资源,对其进行清点整理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保护好民国图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发其丰富的内在价值,建立民国特色文献资源库,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的利用空间,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学术价值大、国内罕见的珍贵民国图书可以集中存放,进行专业的物理修复,放入民国文献纸本书库,形成我馆的特色书库。回溯过程中,根据我馆的著录细则和标准,将所有的民国图书整理成书目数据,建立民国特色数据库,丰富我馆馆藏目录,方便读者从多角度进行检索。对于我馆馆藏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学三类民国图书可以进行集中扫描、微缩复印等数字化处理,丰富我馆的民国数字资源,既方便我校读者对民国图书进行全文查阅,又方便馆际之间的数据共建共享及深层次的开发利用[7]。

五、结语

民国图书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当代人尤其是图书馆人,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校图书馆要以身作则,充分认识民国图书保护和利用的重大意义,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探索适合本馆的保护方案,为全国民国文献的保护和拯救工作贡献力量。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国图书保护工作必将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民国馆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