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探析

2020-01-18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院校

雷 丹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西 南宁 530023)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有1 344所,高职学生高达1 000多万,是青少年人群中的庞大群体。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未来的高级技工人才,更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不够高。做好广大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及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实境况

意识形态教育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愈加重视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论证分析,本文以广西部分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及教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团体座谈和个别访谈,获取研究素材。本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20份,有效收回115份。组织团体座谈师生23人,个别访谈8人。调查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我认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非常好 ”的时候,回答非常认同占13.04%、比较认同23.48%、一般认同41.73%、基本不认同19.13%、完全不认同占2.61%。这意味着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不满意。其主要表现有:

(一)教师话语权威受挑战

在调查中,63.48%的高职院校教师及辅导员们认为自己的话语权受到了冲击。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网络资源和体量庞大的可视化信息,如果教师不主动学习,在信息获取方面就会落后于学生[3],在学生面前就会显得“孤陋寡闻”,教师话语权威受到冲击就在所难免了。在关于“你认为思政课效果如何?你希望思政课如何上”的调查,接近一半的学生对思政课授课形式及视听视频制作、选择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单期望教师与时俱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还要具备美学、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可见,学生与教师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学生在获取信息新途径和占有量上甚至比老师占有优势,教师作为“获取知识较早”的那个人已经悄悄发生变化,由“学生学习的教练”转向“伙伴和引路人”,对教师的话语权威带来全新的挑战。

(二)学生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调查表明,54.78%的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学习不够,33.91%的学生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课程(“概论”课 、“基础”课 及“形势与政策”课)有待改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及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学生思想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在这些现实问题上回应不当或疏导不及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受到不良信息影响较大

调查中,学生喜欢看战争、科幻等类型的好莱坞大片的占30.43%,每周看唯美、爱情的韩国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占37.39%。每周玩游戏网络游戏的占20.87%。这些国外电影、电视剧、节目、游戏,存在较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或虚幻的空想主义,在生活中难以落地。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集体价值观念的形成。不同利益群体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多元社会思潮并存与碰撞。这些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对涉世未深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淡化并削弱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四)网络行为失范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上网最喜欢的前三名分别为:看短视频(主要是抖音、快手),玩游戏(玩游戏或游戏直播),社交互动。在自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由于年轻人容易情绪波动,不良情绪在虚拟空间容易“发酵”蔓延,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一些新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根据受众喜好推荐内容,标新立异,吸引眼球,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行为失范。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象,与当前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旋律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习与生产劳动脱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

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主力军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及宣传干部,由于其自身的专业及工作经历所限,往往对高职学生的专业及其实践知之不多,在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里,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成效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部分高职学生对以后从事一线劳动有抵触情绪,劳动观念淡薄。在访谈中,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其专业工作的社会条件太辛苦,工作是“苦差事”,是“生活所迫”。学习没能很好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消融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扎根国情不到位消融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学生更多地关注本行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对社会其他方面的了解欠缺主动性,大多数学生难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行业、专业对一线员工的要求不断提升,如果学习能力跟不上,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加上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的优势 ,鼓吹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对意志相对薄弱、在国情方面了解不到位的高职学生影响较大,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三)利益诉求多样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

随着社会转型和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蔓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造成了强烈冲击和挑战。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一些学生因学习成本增加、就业困难、期望值得不到满足等原因,产生了失衡、浮躁和焦虑心理,他们在这种受挫的心态下对社会的不满会增加,进而滋长了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抵触甚至排斥的情绪。

(四)新媒体滞后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传统以说教式、灌输式、控制式、劝导式等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曾长期主宰着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生和传播,掌握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然而,在新媒体时代里,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日渐脱离学生的需求,越来越落后于年轻人的思维。因此,有效运用新媒体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势所趋[3]。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高职院校运用新媒体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准备不足,在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与渗透力方面显得苍白无力。例如,斗鱼、抖音、快手等直播、自拍平台受到较多大学生的追捧,这些平台在主流意识形态还未进入前就以迅雷之势风靡网络空间,各种思潮良莠不齐、汇聚交杂,直接渗透到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价值观。新媒体滞后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多重层次、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相互协作,才能不断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一)主体性和主动性相统一

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依靠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其一,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前,学生获取、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已经很畅通。设置屏障,只会阻碍思想的传递。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就要尊重学生的表达权,鼓励、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找准学生的实际具体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精准辅导”,为学生驱散思想上的“迷雾”,固本正源,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其二,激发学生主动性。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在管理与自我管理中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参与学校管理,特别是参与学校官方媒体的策划、录制及宣传等意识形态工作。学生只有了解、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才会为学校代言,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广大同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民生。在活动中突出与国家建设相结合、与校史校情相结合、与热心公益相融合的主题,引导利用所学的技能特长服务广大人民,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意识引导有机结合。

其三,激活学生参与性。要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这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高职院校要成立青年马克思组织,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系统学习、研究、探讨平台。要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带动一批学生。

(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其一,显性教育扎实推进。一方面要通过理论研究、设立博士辅导员工作站等形式,鼓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骨干以博士辅导员工作站为依托,开展社会实践,研究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典型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发思想之先声。另一方面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他们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宣传骨干队伍形成教育合力,同向而行。要增强教职员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

其二,隐性教育润物无声。资助工作及公寓管理工作是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重要抓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紧跟这两项工作,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无处不在。学生资助工作要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资助工作顶层设计、精准认定、资助导向、资助形式上全面融入有关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通过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饮水思源,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贯彻到学生资助服务工作中。在公寓管理工作中,要在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倾听学生呼声、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要通过宿舍文化设施、宿舍文化长廊、宿舍楼道、走廊等场所,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让每一堵墙都展示鲜活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

其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无缝衔接。高职院校不但要在学生入学教育、节假日、课外活动等第二课堂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还应注重“课程思政”的运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程渗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通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专业技能培训中,与专业教学计划全局谋划、一体推进,以职业精神培育和职业技能发展为核心,将工匠精神、主流价值观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协同推进。

(三)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首先,要坚持政治性,选好教育资源。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视听资料运用到意识形态教育与教学活动中,这无疑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面对海量而庞杂,甚至似是而非的视听作品,需要甄选其作为教育资源并恰当地贯穿到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高职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习得,因此对于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选择更应注重与专业相结合,相辅相成。

其次,要坚持学理性,构建教育体系。要注重本土资源的利用。通过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寻找身边红色故事,引导大学生讲身边案例,主动宣传本土红色故事。如广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重走红军路,到百色、河池、梧州、桂林等革命老区开展教育帮扶基地,深入红色故里——韦拔群故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思政扶贫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深刻体验,内心得到教化。还要弘扬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建设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要更具体、更接地气,要落脚在本地、本民族的根上。如可以把“侗族大歌”“剪纸手工”“花山壁画”“密洛陀古歌”等“非遗学坊”引入校园,将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孕育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政辅助课程。

(四)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一是要将理论讲透。理论要被学生接受,必须将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具体的例子讲述出来,将理论话语、政治话语转化为鲜活的生活话语,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融媒体”中心,丰富传播内容,融会贯通各种表达方式“黏住”年轻人[5]。其中较好的方式,就是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出发,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表达方式,通过传播平台相互联动,扩大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是与各门课程衔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思政课教师不能只顾埋头上自己的课,还要将意识形态的教育资源贯穿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融入艺术体育教育及创新创业活动中[6]。还应主动与其他专业课、实践课相衔接,引导其他科目老师共同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学校要鼓励教学名师上思政课,积极邀请行业名人、专业名家到学校给学生讲改革开放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行业大提速、大发展的峥嵘岁月,激励学生扎根祖国,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

意识形态教育是凝聚共识的重大战略工程,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刻不容缓[7]。意识形态教育又是与时俱进的。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主流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创新方式方法,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