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之特色探析

2020-01-18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治剂型外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杭州 310009

《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著名浙江本草学家赵学敏撰著,是“浙派中医”之“本草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于1765年,时距《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刊行近两百年。该书除补《纲目》之遗外,对《纲目》所载药物解释不详的加以补充,对错误处予以订正,对研究《纲目》与明清药物学、丰富和发展中国药物学贡献卓著。书中载有大量的外用药物、方剂和外治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性整理、归纳、分析和深入研究,具有传承创新之重要意义。

1 外用中药分类统计

1.1 外用中药材 《纲目拾遗》共10卷,21部,载药921种(正品716种,附品205种)[1],有716种《纲目》未收载。其中明示外用药材402种,占总数43.6%;外用药的表述形式不一,相关条文735条;记载外治频次数883次。2味及以上药物计复方有224首。

1.2 外用中药剂型 外治药剂型有原生态的草药,也有经过加工制作的制剂。将出现的883次外治药归属为21种剂型,另设药汁、药渣、其他(如火部、器具部、鳞部、虫部等多部记载直取原材即用者)类,其中记录频次最多的前5位是糊剂(泥剂)、散剂(粉剂)、煎剂、油调剂、油剂等。见表1。

1.3 外用中药性味 以明示的药性药味归纳,药性:平28种,凉9种,微寒、寒、大寒33种,温、热、大热22种,性烈5种,芳香5种。药味:甘淡34种,苦29种,辛15种,涩、酸4种,咸、微咸3种。示毒20种:微(小)毒8种,有毒9种,大毒3种(有诸多外用药材尚未注明性味)。

表1 外用药物剂型统计

1.4 外用中药之外来药 可用于外治的外来药物27种,多为化学药物如强水、刀创水、鼻冲水、倭硫磺等,香薰挥发药如丁香油、肉桂油、水安息、拔尔撒摩、迦南香、特迦香、香草、臭草、鸦片等,其他如阿勃参、锻树皮、通血香、吕宋果、缅茄、洋虫等。

1.5 外用复方 224首复方用药涉及350余种,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位是麝香、冰片、雄黄、川椒、硫磺、藤黄,复方中最常用的频次在6次以上的药物有36种,大多是辛香走窜易挥发渗透、清热解毒以及腐蚀攻毒化学类药物。见表2。

1.6 外用中药之基质统计 传统外用药剂拟用的基质约有油脂性、醋、蜡、酒、蜜、面粉、糖、盐、蛋清、姜汁、乳汁、茶汁等13种,记载频次最多的是油脂性基质,如麻(香)油、菜油等多种植物油与动物油脂等,十分接近于现代外用制剂基质特点。见表3。

表2 外用复方最常用药物频次统计

表3 外用复方中常用基质统计

2 外用中药主治功效统计

2.1 主治疾病 按原文病症用语及出现频次归类,可分属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眼科、牙科、喉科、耳病、鼻病、痔疾、传染病、烧伤科、虫蛇毒等15类及其他类。其中主治病症频次较多的前5位属外科、内科、皮肤科、喉科、骨伤科等。见表4。

表4 外治药物主治疾病归类统计

2.2 药物功效 原文有一药多种功效的,也有诸多药物未明示功效作用、只述用法病名的,统计按原文记述用语大致可分为15类功效,对出现频次极少的归属其他类药。记述药物同类功效出现频次较多的前5位是:清热、祛风湿、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止血等功效。其中不乏一种药物因所用剂型、基质、外治方法、作用部位的不同,显现出对不同疾病的多种疗效。见表5。

3 外治方法统计

3.1 按治法表述用语 外治方法计63种,记录频次较多的前5位是敷法、涂法、搽法、贴法、擦(拭、抹、揩)法等,体现了中药外用简单、操作便捷、药物直接作用局部、取效快、毒副作用小相对安全的独特优势。见表6。

3.2 按治法不同种类 诸多药物仅一味就可以用多种外治法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记载一药多法前3位的是:一药8法有草棉,一药7法有金钱草、万年青、龙眼核,一药6法有烟草火、小将军、香草、臭草、川槿皮、藤黄、辣茄等。见表7。

4 讨论

4.1 研究意义 作者赵学敏是“浙派中医”之“本草学派”的杰出代表[2],对于民间草药和外治法研究颇深。在其先于《纲目拾遗》前所撰的《串雅外编》中,已荟萃了大量民间中药外用方药治法,研究结果早有刊示[3]。但迄今尚未见对《纲目拾遗》全书中的外用药作整理归类报道。上述研究展示了中医药外治的传统特色和一般规律,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浙派本草学派善于创新、经世致用、遵经重典、药用鲜清等学术特点[4]。对保存和传承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药外治的传承和创新,都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表5 外治药物主要功效归类统计

表6 按治法表述用语统计

表7 按治法不同种类统计

4.2 术语口径 《纲目拾遗》参考、引据医药文献282种,经史书藉343种,记载体裁无统一格式,有引经据典考证实例,引用方歌、药诀、诗词、谚语等,还有赵氏验案[2]443,记述有详有略。因此,对外用中药的界定,及其剂型、主治病症、功效、治法等的分类,本着尊重原著、体现中医发展历史特定术语原貌的原则,均按原文用语表述归类口径。对疑似外用但未明示外用方法的药物,均未纳入统计范围。

4.3 特色优势 《纲目拾遗》所载药物中有近半数可用于外治,取材地域辽阔,药源丰富;外治适应症广,有外病外治,有内病外治,有防治结合;外治方法繁简灵活,外用药剂型多样,制剂方法多样;使用基质繁杂。敢于使用西方传入的外用药,首次编入西方的强水、刀创水(碘酒之类)、鼻冲水(嗅剂之类)等药。综前所述,充分体现了中药简便廉验、包容性强、注重疗效的特色优势。

4.4 借鉴价值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医疗需求,医疗科研人员已经对中医外治方药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和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保管、携带)的方向努力[5]。因此,《纲目拾遗》中的诸多外用中药及验方、剂型,对现代外用制剂依然有挖掘利用、研发创新的价值。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中医药标准化的重大战略,专家学者非常重视中药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6]。相信只要中药外治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与临床指导作用相结合、与统一中药质量标准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实施中药外治标准化,必将会推进传统中医学更快地走上世界医学圣坛。

猜你喜欢

外治剂型外用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剂型及品种效应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网球肘”的外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