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2017-03-31章新辉吴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外用中医药

章新辉+吴飒

【摘要】小儿腹泻病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病和多发病。文章对小儿腹泻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口服、小儿捏脊推拿、中药灌肠、针灸和中药提取物静滴等,并指出其不足,取长补短,期待探索出一种简单易操作,方便实用,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且不易伤及脾胃,患儿易于接受等特点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中医药;外用;内用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6-0046-04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以多病原及多因素引起的儿科消化道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上以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增多为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引起全球范围内5岁以内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在我国6个月至2岁儿童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50%[2]。本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短时间内容易引起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而危及生命。目前主要以支持治疗和调整饮食为主,治疗无特异性,同时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加导致疗效降低[3]。本病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的“泄泻”、 “濡泄”、 “飧泄”范畴[4]。《幼幼集成》中记载:“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是指引起泄泻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或功能障碍[5]。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补其不足,还可以祛除邪气,取到标本同治的功效,但是由于治療此病的多数中药具有苦味,大多小儿难于下咽而使中药治疗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6]。本文就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涉及三大方面,一是内治法,二是外治法,三是中药提取物静脉给药。

1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生理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如万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记载:“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同时指出“水谷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脾先受之”。即指小儿消化功能较为薄弱,稍微喂养不当,饥饱不适,乳食不节,便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常故见泄泻[7]。又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中记载:“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宜”。张丽等[8]认为小儿腹泻病不外乎为外感邪气、湿困中土、饮食失节、脾胃气虚及脾肾不足等五种病因。前人有“无湿不成泄”、“湿多成五泄”之说,即指湿邪是发生小儿腹泻病不可缺少的病理因素,其湿邪既可以来之外感邪气,也可来之小儿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生冷瓜果等导致的内生湿邪[9]。另因药物滥用主要是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导致泄泻[10]。小儿腹泻病时因肠粘膜受损,营养物质通过肠道过快引起吸收不良,特别是丢失增多或摄入不足使得锌缺乏或不足,从而导致肠道炎症恢复的延缓[11],同时轮状病毒感染机体后可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12],从而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

2内治法

中药煎剂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病,主要根据其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在原有古方或现代临床疗效确切的自制处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文仲渝[13]用自拟止泻方随证加减(其主方为:炒苍术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8g,薏苡仁15g,车前子15g,山药10g,砂仁3g,藿香8g,石榴皮15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炙甘草3g)从“健脾运脾”和“淡渗利湿”两个方面入手治疗小儿泄泻,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代如民等[14]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75例小儿腹泻病,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王倩等[15]运用EBM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1820例小儿脾虚泄泻疗效观察的随机对照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相比,七味白术散在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方面有更好的疗效。徐静[16]自拟健脾丸加减治疗小儿泄泻病,结果表明使用健脾丸时,坚持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有利于缩短病程且疗效显著。申晓东[17]自拟健脾止泻汤(太子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0g,泽泻10g,山药15g,诃子10g,白芍10g,薏苡仁15g,木香8g,陈皮6g,乌梅6g,炙甘草5g)治疗275例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10d,结果显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健脾止泻汤)疗效优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思密达),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38%。张涛[18]以五苓散合升降散加减(主方为:炒白术10g,泽泻10g,猪苓10g,茯苓10g,桂枝6g,大黄3g,僵蚕10g,姜黄10g,虫蜕6g,等)治疗120例小儿秋季腹泻,平均疗程10d,其总有效率93%,表明五苓散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较佳。王益畅[19]运用师传止泻合剂加减(黄芩6g,车前草15g,白茅根6g,薏苡仁10g,葛根9g,灯芯草6g,茯苓9g,马齿苋6g,甘草6g)治疗150例小儿腹泻病,疗程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806%,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常规静脉注射基础上加用师传止泻合剂)疗效优于对照组(常规静脉注射)。

3外治法

根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理论,小儿腹泻病采取外治法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外治法主要涉及中药外用、小儿针灸推拿以及中药内服外用综合治疗法。

中药外用主要包括灌肠、泡脚、贴服等,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如全香美[20]拟葛根芩莲汤采取保留灌肠法治疗50例小儿湿热型泄泻,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布拉氏酵母散),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60%。朱琳[21]采用列当(又名兔拐棍、草苁蓉)煎水泡脚法治疗7例小儿泄泻病,疗程3~7d,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徐沙沙[22]采取复方丁香开胃贴(操作方法:将药芯对准肚脐即神阙穴外用,每次贴12h以上)治疗45例小儿腹泻病,1个疗程3d,共2个疗程,两组可根据病情均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液体疗法预防或纠正脱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丁香开胃贴)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常乐康和思密达口服)。郑美玲等[23]自制吴茱萸散(治疗方法:自制吴茱萸散备用,每次取2g药粉用陈醋调制成糊状,敷于神阙穴,外用纱布包裹固定,每日1次,疗程为5~7d)治疗60例小儿泄泻病,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967%,表明本法疗效肯定。刘玲等[24]自制清肠止泻煎剂(黄连、黄芩、葛根、莪术、苍术、赤石脂、乌梅、炙甘草等水煎后取汁结肠滴注,滴注结束后需按揉腹数分钟,每天2次,疗程3d)结肠滴注治疗50例小儿湿热型泄泻,结果显示,观察组(清肠止泻煎剂结肠滴注)和对照组(枫廖肠胃康胶囊口服)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表明本方剂结肠滴注能有效治疗本病。

在针灸推拿方面,典迎彬等[25]以“三位一体”推拿手法(腰背部操作:用掌根沿脊柱从上往下按揉即按揉督脉及两旁膀胱经3~5min;捏脊3~5遍。手掌部操作:清大肠100~300次,补脾经300~500次。胸腹部操作:逆时针摩腹100~300次;点按中脘穴2min,以患儿能耐受为度;点按天枢穴2min,以局部略发红为度。每日1次,疗程3d)治疗105例小儿伤食型泄泻,其总有效率为971%,表明“三位一体”推拿法可起到调理阴阳、健脾和胃及消食导滞之功效,从而有效的治疗本病。胡岗珠等[26]通过辨证论治,采取湘西推拿法(基本操作:推坎宫、开天门、按总筋、推太阳、分阴阳等。根据小儿泄泻分型随证加减如湿热泻:加清脾经、清大肠经、按揉足三里及推下七节等;寒湿泄:加补脾经、推大肠、揉脐及推上七节等;脾虚泻:加补脾经、揉外劳、揉中脘及捏脊等)治疗67例小儿泄泻,结果表明对本病治疗效果好,不易反复发作,且安全可靠,在一定存在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小儿口服或静脉用药困难的问题。刘氏推拿在整体观指导下辨证论治小儿泄泻病取得显著疗效,其推治本病的核心部分为清或补脾经、肾经、心经、肝经和肺经等五经[27]。

在中药联合治疗方面,陆影 [28]采取口服七味白术散联合磁贴天枢穴的方法治疗20例小儿脾虚泻,疗程3d,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天枢穴磁贴)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七味白术散),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0%。王芳[29]利用普通针刺配合脐贴的方法治疗40例小儿脾虚型泄泻,療程3d,结果显示,治疗组(采取双手进针法、以补法针刺双侧天枢穴后不留针;针刺后将肚脐贴外贴在神阙穴上,4~6h后揭下)在临床治愈率和改善腹胀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散、醒脾养儿颗粒和蒙脱石散口服)。

4中药提取物静脉给药

张秋枫[30]用喜炎平注射液静滴治疗123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给药西医常规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整饮食、恢复肠道微生物平衡以及合理使用胃肠粘膜保护剂等。治疗组加喜炎平注射液静滴,1次/d,对照组则加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1次/d,疗程3d,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缓解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缩短病程以及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周燕玉[31]在常规药物治疗(即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即治疗组)治疗60例小儿腹泻病,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967%,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炎琥宁注射液静滴有助于提高本病的疗效及改善小儿的生活质量。谢勇[3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痰热清注射液静滴以及静推山莨菪碱注射液(即治疗组)治疗128例小儿腹泻病,疗程2d,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5%、并发症率27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并发症率1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少。

5结语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历史悠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中药口服、小儿捏脊推拿、中药灌肠、药物脐疗、针灸和中药提取物静滴等,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广泛,但是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暂无较好的解决小儿给药困难的难题如不少患儿因口服药味苦或有异味,拒绝用药,强行喂养不仅影响药品疗效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或中药煎剂起效缓慢,制剂繁琐,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应用等;又如患儿因畏惧静脉、肌注及灌肠用药或针刺、捏脊及推拿等传统方法,抗拒此类治疗方法,从而影响疗效。故应增加针对本病的科学研究样本,不断总结、归纳和分析经验教训,以便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取长补短,期待探索出一种简单易操作,方便实用,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且不易伤及脾胃,患儿易于接受等特点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利于解决本病的用药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 2009,47 (8): 634-636.

[2]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6.

[3]孙淑媛, 曹从品,李博, 等.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 (1): 63-65.

[4]徐沙沙,张向峰.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 (12): 2289-2290.

[5]张泽荣,周茜.艾灸神阙穴和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8, 23 (6): 438-439.

[6]马玉侠,赵岩,张景雪, 等.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古今文献常用药物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2):63.

[7]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9-20.

[8]张丽, 潘路, 柏燕军.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撷萃[J].环球中医药,2013,6(8):625-626.

[9]吕红粉.王玉玲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142.

[10]许瑞平.小儿腹泻病因及中医疗法的分析[J].中医中药,2012,10(27):599-601.

[11]武志,栾秀敏.补锌对佐治80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1,26(2):1882-1883.

[12]王春梅, 郑瑞庆, 蔡春华.去乳糖饮食联合维生素B1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0(9):2744-2746.

[13]郑珊, 文仲渝.文仲渝主任医师运用止泻方治疗小儿泄泻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3,9(4):1-2.

[14][JP2]代如民, 张滟, 刘向丽.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病75例[J].陕西中医, 2014, 35 (3): 297-298. [JP]

[15]王倩, 孙远岭, 李继君.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Meta分析[J].西部中医药[J], 2015, 28 (9): 62-66.

[16]徐静.健脾丸加减治疗小儿泄泻举隅[J].当代医学, 2016, 22 (5): 159-160.

[17]申晓东.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27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07):96-97.

[18]张涛.升降散合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0例[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10): 21-22.

[19]王益畅.师传止泻合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4): 31-32.

[20]全香美.葛根芩莲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泻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 (3): 25-26.

[21]朱琳, 朱立厚.列当煮水泡脚治疗小儿泄泻7例[J]. 中医外治杂志[J], 2015, 24 (6): 60.

[22]徐沙沙,张向峰.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 (12): 2289-2290.

猜你喜欢

外用中医药
消淋巴结核的外用有情方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含矿物药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蒙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