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策略在探究课堂中提出问题环节的应用探讨

2020-01-17徐秋靓

知识文库 2020年1期
关键词:过氧化氢研磨课题

徐秋靓

引言:新课标中强调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提出问题作为探究的重要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追问教学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方面起关键作用。笔者以《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教学片段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追问的规律,为教学工作者提供追问教学环节参考和追问学习要注意的问题,用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实施建议指出“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皮连生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课堂问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鞏固知识,成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不免会涉及到问题的提出,而有价值问题的提出又是实验探究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追问教学对于锻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起重要作用。有效运用追问策略不仅有助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两个维度的落实,也间接影响另外两个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生物学探究课堂中更需要在提问的基础上追问,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原理、解决问题 。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撷取教学片断进行追问实记。并总结概括追问教学可参考的环节,为教学提供参考。

1 追溯现象本质 准确提出问题 开展追问教学

探究实验中有效“问题”的提出是实验的关键环节。怎样运用现有条件提出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与问题相关的追问,既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又能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实例:

师:在生活中我们难免受伤,会使用消毒水来消毒杀菌,那么双氧水放到伤口上面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生:伤口处的液体冒泡。

师:冒的泡是什么?

生:氧气。

师: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具体什么反应物?

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师:过氧化氢放在瓶里的时候,过氧化氢分解的很慢,放在伤口的时候分解的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能是催化剂催化了这个分解反应。

师:那么催化剂是谁给它的?

生:可能是空气中的,也可能是人体中的。

生:可能是血液中的某些物质。

师:提示大家,我们这里用过氧化氢是起到杀菌作用的,那么细菌里头有没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

生:可能会有。

师:其实细菌和人体细胞都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那么我们就会想到,细菌有、人体有,那么植物细胞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

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将过氧化氢倒在马铃薯切片上,这说明了植物细胞有没有过氧化氢酶?(视频播放过氧化氢倾倒在马铃薯切片上,出现大量气泡)

我们可以得出过氧化氢在植物的、动物的和细菌的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那么我们同学可能会想这么多生物体都产生过氧化氢,什么作用呢?

现在的过氧化氢是外加的,生物体自己产生过氧化氢酶说明我们的代谢可以会产生过氧化氢,而这种物质需要保存吗?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中来。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循序渐进的逻辑。问题逐层深入,使学生递进式思考。

在追问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完全理解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后,再分析双氧水在伤口上分解速率较快的原因,哪种物质催化了化学反应,这种物质存在于何种生物体内。后几个问题直击实验原理,此时,恰好“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大致的概念,而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释“酶”存在于哪种细胞中。问题串的最后,教师及时用相关视频引发学生自主得出答案,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解决疑惑。随即再抛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追问出现各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进一步与生物学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设置问题 提升课堂趣味 开展追问教学

在探究实验课中,“追问”不局限于教师提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探讨、相互评价,并给予适当指导。

可达到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同时提升课堂趣味性。

实例:

在该探究实验中,学生提出三个探究课题,师生生生之间就问题展开追问。

1)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更易分解?

2)细菌与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含量?

3)研磨液与FeCl3溶液相比哪一个更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师:为什么提出研磨液与FeCl3溶液哪一个更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这个问题?

生:由于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0000倍。既然它的数量远大于研磨液中的,所以我想探究谁更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师:好,为什么可以比较?

生:原理中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它的Fe3+数是远大于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

师:你这想了这么多,最后写了“什么条件”?好,你们两个互评一下吧,你觉得她写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课题首先探究是有价值的,但是什么条件下更易分解应该指出一些可供探究的条件来进行探究,再具体一点会更好。

师:我们这个探究课题要具体化、细化,这样其他人看到就知道你做什么?所以条件应该清晰。评评他的呢?

生:指出了这两个具体的研究的溶液一个是肝脏研磨液,一个是FeCl3溶液实验的目的很明确。

师:是的,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师:第二个关于含量,大家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

生:我觉得过氧化氢酶含量是测不出来的,只能大概的比一下大小,但不能知道准确的数值,然后我觉得只有细菌与植物细胞,还少了一个动物细胞。

师:不全面是吧,好,我们的探究课题不一定非得全面,你可以只比较两种。但是不能比较含量,现在这个实验条件能比较出具体的量吗?这个实验中能测出来吗?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所以我们看出探究课题还需要怎样?

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师: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我们再看最后一个,H2O2酶对生物体分解H2O2的意义?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评一下?

生:我觉得这个课题可能是过于宽泛了。

师:嗯,过于宽泛了。

生:对于第三个问题,如果从这个材料来看是可以的,但我觉得如果这个来做实验的话会比较复杂。

师:嗯,她觉得实验比较复杂,我倒是想大家能够根据她这个课题设计出实验来吗?意义是什么?意义是你对事物的認识,是你赋予事物的含义,这能够通过探究比较出来吗?

在生生师生之间互相追问之中明确了不准确的目标的是不能进行探究的。通过对课题的分析,排除不可取的课题。小组合作进一步确定小组的探究课题。

在探究的初期,学生可能不能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或者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教师适当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将适当的问题抛给学生解决,多加鼓励内向的学生,有效参与到问题解决以及相互评价当中。抛出问题再度解决问题,实现了生生之间的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3 小结

总之,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向思维深度,攀谈思维的高度。如果只是让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而没有基本的交流,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发现了。

追问教学环节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问题,准确追问,对症出击,并紧扣主题,一追到底。所以,就是这样跟随学生给出的思路进行追问,既反映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又在探讨中解决了这些问题,再深度挖掘呈现新的问题。

“追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善于追问的思考习惯和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中,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训练与追问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善于将追问教学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相结合,更有效的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效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过氧化氢研磨课题
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研磨垫使用寿命监测方法综述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双氧水能不能用在食品中?
基于血红蛋白—纳米磷酸钬复合材料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一种陶瓷制品用原料研磨搅拌装置
水轮发电机组镜板研磨技术探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