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

2020-01-17闫晶晶

知识文库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大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漫发展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因素,“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东西自有其无需诠释的特殊感召力,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优秀的因素,大学生在对其仰慕之余,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进而内化为一种文化认同。

1 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是否具备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发展自信。为了真实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沈阳理工大学学生中进行了广泛调研。

1.1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认同度高,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较强。

当被问到“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如何”时,大多数学生表示“略有涉及”,占比71.56%;对于“四维”的认识,有60.19%的大学生知道“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在被问及对于《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的了解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对其多少有所了解。“四维”、“传统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培养其中国文化自信的起点和基础。

当被问到“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有71.79%的大学生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还有24.9%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

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于“作为大学生,您觉得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是什么”的回答,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应该主动承担文化历史责任,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讓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见,多数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这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和巩固必不可少的环节。

1.2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度不高,运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不足。

当被问到“您是否经常翻阅研读《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著作”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很少翻阅”或“基本不看”;当被问到“您是否愿意经常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研讨会或者实践活动”时,仅有34.01%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可见,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当被问到“您学习过的书法、绘画、戏曲、诗词歌赋等传统技艺,在您的生活中是否会经常应用”时,仅有18.6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应用”,可见,大部分学生只是在生活中学习过这些传统技艺,以此来涵养自己的品行,但是并没有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任何技艺,更不用谈践行了。

1.3 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依然存在。

对于“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态度”的回答,虽然有83.11%的大学生认为“既有‘孝事父母、‘忠诚国家的精华,也有‘愚忠愚孝的糟粕内容,应一分为二看待”,能够对中国传统孝文化有科学的认识,但是,也有16.89%的大学生或者认为“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应该全盘吸收”,或者认为“孝文化中糟粕的内容太多,我们应该摒弃之”,或者根本分不清孝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对于“您对婚嫁葬娶、生日满月等人生礼仪中繁文缛节、大讲排场这样的习俗的态度是”的回答,仅有9.81%的大学生表示“这属于陈规陋习,应该予以抵制”。可见,虽然大学生群体普遍知识水平较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强,但其中仍不乏封建糟粕影响者。

2 从高校层面提出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研究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的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中国人?基于这些考量,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回答高校通过哪些举措和采取什么途径,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

2.1 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凝聚力,自觉整合多元文化,引导大学生将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流文化方向上,强化对主流文化的认同。1、加强思政课教学,培养思辨能力,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提高文化鉴别力。在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自觉整合多元文化,强化对主流文化的认同。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主流文化。3、将课堂的讲授与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教学中。4、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内容的思政选修课,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认同、传承和创新。

2.2 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以具有独特文化因子的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平台。

建设有文化的大学,要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一座“文化博物院”,凝练大学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风格,建设大学组织内在文化。1、大学要建好文化宣传机构。大学的各种网站、校报、广播站,这些宣传平台与机构,是建设大学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形式。2、大学要重视出版社、学术期刊的建设。这些出版物,是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好的出版物可以为大学提升很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3、大学要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建好一批有文化内核的“馆”,包括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如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大力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弘扬兵工精神,2013年5月被中共沈阳市委命名为“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大学要有独特的文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雕塑、名人画像等,如沈阳理工大学的孔子圣像,不仅为沈阳理工大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和层次,更为重要的是为广大师生竖起了万世师表的丰碑,这就是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2.3 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以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形式与内容是培养有文化的大学生的外在有效环境和渠道,在潜移默化和日常行为中感受校园文化的内涵,接受校园文化教育。1、文化团体。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参加一个社团,在社团的活动中获得文化的浸染和教育。组织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各样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会,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开展诵谈《论语》等古代元典经书活动。2、仪式。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些仪式来传递很多信息,进行文化教育。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元旦、中秋节、端午节等期间开展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产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感、自豪感。3、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到农村去宣传国学、传统儒学。4、引导大学生提高书法、国画、民乐、唐诗、宋词、元曲等优秀古代文学为代表的传统中华文化的基本鉴赏知识。

本文系沈阳理工大学2018-2019学年学生工作专项课题“新时代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成果之一,负责人:闫晶晶,参与人:王莎、姚枫秋、李乐、顾亮、何林、汤旭。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大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作品赏析(4)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Research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至善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repairs of the Kariba Dam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