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0-01-17李海飞
李海飞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天津 30019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听觉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听功能障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1-2]。患者发病后,听觉和感知能力突然丧失,躯体舒适与沟通能力均会受到影响,因此会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3]。常规护理模式仅采用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而责任制护理模式通过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及采取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30例)和观察组(责任制护理模式,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0岁,平均(35.21±7.68)岁;病程1~8年,平均(3.91±1.20)年。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0岁,平均(36.47±6.57)岁;病程1~9年,平均(4.01±1.8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中的诊断标准[4];无精神病史;能够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R200IT/L微波综合治疗仪进行微波治疗,频率为2 450 MHz,对患者患侧耳区内进行照射。在操作时,将耳辐射器轻轻插入,对准内耳并固定;调节功率为10~18 W,10~15 min/次,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1次/d,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间隔1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提醒、禁饮食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及出院定期复诊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将科室护士划分为3个责任制护理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设立1名组长,组长作为第一负责人,管理高级护士1名,作为第二负责人,责任护士1名,作为第三负责人,构建全方位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2)发放疾病健康小手册:由责任护士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与指导,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积极应对治疗方式,全身心配合治疗;评估患者跌倒、坠床、自理能力等,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因突然听力下降、耳鸣及眩晕等产生的不良情绪,主动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关注患者表情、态度等变化,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及时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减少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自卑感,由已经出院且恢复良好的患者讲解自己的治疗经历,以达到增强患者自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两组均护理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以50分为界限,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5]。(2)护理干预后1个月采用自制应对方式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的应对情况,调查内容包括积极应对10项和消极应对8项,每项有3个选择,分值分别为1、2、3分,分值越高表明该方面应对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应对反应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对反应比较(分,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目前,公认的致病因素有病毒感染、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力低下及膜迷路破裂等[6]。突发性耳聋因发病突然,多伴有耳鸣、眩晕、呕吐及身体麻木感等表现,对周围环境感知能力降低,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沟通,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康复及日常生活[7]。有研究表明,患者的精神紧张程度越高,焦虑程度将越重,听力改善的情况越差。稳定的情绪及积极的应对方式会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8]。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责任制护理,收集整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为每例患者制定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一对一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增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打消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强患者积极应对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改善病情。同时,责任制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心理和情绪变化,对其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重视患者的情感体验,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小患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责任制护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应对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