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01-17李永玲
李永玲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 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自主创新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重要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其他人群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道德、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的宝贵财富,将其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其目的在于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创新型人才,加快经济转变,推动国家的创新型发展。从高校层面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但从当前大学生创业状况来看,大多数人将致富和利润放在创业的首要位置,这种局限性的眼光与创新创业的真正追求并不相符,社会责任也无法在这些大学生身上体现。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诸多阐述道德与利益关系的理论,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1]。
(二)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的内在核心,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才能够在当今社会经受住市场考验,实现创新创业的最终目标。创新创业精神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是包括大学生品质、性格、行为在内的综合体现。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要有创业理想、敬业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求新的精神由来已久,从先秦时期的“变通”观念到清朝的“旧生日成”,都是创新精神的表现。而与责任相关的精神,则可追溯到《大学》这本著作中,大学之道,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后还有“苟利国家生死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这些都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在当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
(三) 有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进行规范
创新创业道德是创新创业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道德既包括大学生个人道德,又包括企业道德。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在于育人。高校是大学生的汇集地,也是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的规范,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道德,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道德意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节俭美德,只有勤俭节约,才能保证创新创业的长久发展。还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义然后取”的取财之道,只有先义后利,保证创新创业道德规范,才能促进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2]。
(四)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其中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基本素养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适当加入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进而带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而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培养;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又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来看,这些教师不仅要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还要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授课。但教师的精力有限,所以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其次,由于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相关的创新创业经验,所以面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并不能进行准确解答,学生知识匮乏的问题无法从根源上进行解决[3]。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足够的支持
目前,很多学校在大学期间都会为学生举办创新创业比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比赛过程中,主办方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很积极,但在比赛结束后,很多优秀的创业项目并不能真正得到相关人员的投资和支持。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结果只能抹杀他们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缺乏足够的创业支持也是限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社会市场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市场有很大空缺,但由于很多创业学生和创业项目没有资金来源,所以创新创业的缺口也一直难以填补。
(三) 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良好的环境
从我国的创新创业形势来看,高校和社会都没有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氛围。反观西方国家,其允许失败、鼓励失败,这些都是对创业者的包容。虽然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人们的包容意识依然有所欠缺。从中国家庭来说,受传统思维影响,“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遏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高校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没有得到普及,所以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并不重视,也没有为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5]。
(四)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很多大学生缺乏冒险意识,所以他们更愿意将心思放在学业上,因为好的学习成绩可以帮助他们找一份相对较好的工作,而这种方式比创新创业更加稳妥。再加上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都是选修,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能够拿到学分而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就无法进行全面的认识。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不仅会导致学生不愿意进行创新创业,还会导致被动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创业失败。总之,从学生本身来看,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人群少、失败率高的一个原因。
三、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 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双创”意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高校首先要从大学生本身出发,根据大学生学习状况提炼合适的内容,尤其是让大学生明白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还要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结合,并且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进行契合实际的教学,以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6]。
(二) 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双创”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结合,并且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将社会热点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巧妙利用社会热点和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改变课堂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巧妙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校“双创”实践活动
实践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的畸形教学方式。为此,高校可积极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让大学生秉承着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的精神参与到创业的行列当中,进而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和创业的乐趣。另外,高校还可与校外创业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入初创企业进行体验,通过丰富的创业经历,让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四) 发掘传统文化内在精神,营造“双创”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还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大学生在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感染下进行学习。比如,高校可在宣传栏中对传统文化中与创业精神有关的文化进行宣传,还可对古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户的创业精神进行宣传,以此不断激发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提供精神动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