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

2020-01-17于林林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育人职业高职

于林林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5)

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书育人,既要传授书本知识也要传授做人的道理。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学的根本组成,也是一种过程,它是教育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更是育人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每一门课程蕴载着强大的德育功能,课堂教学对学生品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教育部在2017年12月6日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包含“课程育人”在内的“十育人”教育体系。“课程育人”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有力探索,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根本保证。目前已经在全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重要课程之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蕴涵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对文化的认同、对职业的态度、对岗位的评价等教育元素,而这些元素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是其有力的推手。在“课程育人”的大背景下,通过哪些途径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进行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以实现让教学更符合规律、让课程适合学生、让学生适应课程,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之人,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创新的意义

(一)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创新点

教育部规定自2008年起,普通高校都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此开始普及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直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但因其存在过于理论化、班型过大、投入不足、实践内容过少等问题,并不十分受学生们的欢迎,导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课程育人”的视角下,开展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是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要求。课程的改革中,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适应性,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性,突出与专业的结合,突出职业实践,会大大增加课程对学生的粘合力,也会为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辟新的天地。

(二) 高职“课程思政”的有力践行点

教育的终究目的还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此,高校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不动摇,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与创新将德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核心价值观元素,实现全面育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平台,为“课程思政”提供新的空间、新的载体、新的平台。

(三)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突破点

培养学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与灵魂,这种精神是高职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匠心”“匠艺”和“匠道”精神内涵与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修养与创新创造能力一一对应,而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目标所关注的正是学生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民族事业的发展,个人的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价值观、个人岗位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推动点,着眼于“课程育人”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将“工匠精神”内涵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真正的“匠人”。

二、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两所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各一份,共有203名上过该课程的学生参与了学生问卷,14名相关任课教师参与了教师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与分析,总结出当前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课程目标模糊

高职教育较本科教育更加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其教育体系中又有一个独特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许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了本专业的“校企合作班”,在大二时就基本可以保证获得工作岗位,但他们所学习的职业生涯课程的目标定位还是在全面分析个人能力、协助学生科学选择就业岗位并做好相应的岗位发展规划等方面,这种教育对他们来说显然并无多大意义。对部分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卷调查、统计发现,这些问卷的设计当中除了学生个体的能力、特长、发展预期、课程选择等元素外,无任何一项与职业道德相关的问题。可见在职业生涯课程设计时,部分高校对于德育的要素关注度不高。课程的教学目标过于注重实用性,功利性也很强,不利于促进学生个人全方位发展。

(二) 设计内容缺失

在课程内容实用性评价一题中,30.05 %的学生选择感觉一般,而10.34 %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从本质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除了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外,又具有强烈的人文素质教育色彩,也可以归类于人文素质类课程。但是目前的课程内容过于注重应用性,大多仅局限于对自我能力的分析、行业企业的介绍、求职方法的传授、就业权益的维护等方面,这些虽然有助于学生厘清个人特点、特长,摸清行业、企业特点,澄清职业困扰,但是缺少学生生涯适应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及德育元素融入。

(三) 学校投入不足

调研中发现,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均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 但在课程投入上却明显低于专业课。一是,课时较少、班型较大。课时在16~32学时,学分为1~2学分,而且多为150人以上的大班型,在“课程运行中不足之处” 一题中,有64.29 %的教师选择“班型过大”。 二是教育资金投入较少,课程建设不积极。调查显示,两所院校在近5年内都没有相关的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缺少实践教学,更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用具等的投入。

(四) 任课师资薄弱

在“你的任课教师身份”一题中,专职教师为40.89 %,而辅导员占到47.78 %,而且这些专职教师中有许多是从学工队伍转岗成为专业教师的。辅导员等学工系统的老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其专业素质和精力有限,教学热情受影响,拉低了课程质量。调查显示42.86 %的任课教师所学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部分相关,35.71 %的人的专业则是完全不相关;58 %的任课教师没有获得职业生涯规划师等相关资格证书,85.71 %的教师表示进修机会太少。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对岗位能力与要求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对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普遍化、严格化,缺少专业能力、缺少时间精力甚至缺少岗位热情的任课教师,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五) 授课形式老旧

在调查中,“您对课程授课方式评价”一题当中,选“感觉一般”的有32.02 %,选“不太满意”的有9.36 %,可见学生对授课形式的满意度并不高。目前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过于注重系统化的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教学,学生缺少与企业、岗位、行业楷模接触的机会,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创新实践方法不多,课堂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六) 教学评价落后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普遍缺少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目前普遍从单一的维度开展评价,即从课堂出勤率、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期末考试情况等专业维度,缺少后续的跟踪和评估机制,缺少提高教师教学动力和学生自我评估与反馈机制,学生就业课程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全面。而对于高职职业生涯课程来说更便于开展多维度的评价,主要是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班就业,稳定性强,更有利于开展评价。

三、“课程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德育性

做好教学设计,明确在现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要突出“课程育人”的作用。一是要融入德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始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要突出“工匠精神”培养,鼓励教师以爱岗乐业的职业道德表现,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培养“匠心”精神、“匠艺”精神、“匠道”精神兼具的新时代“工匠”;三是要突出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能,引导学生对职业感兴趣,从中体会到乐趣,最终成为自己终身的志趣。

(二)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

一是课程内容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市场需求相结合,分年级、有侧重,保障课程发挥实际效果;二是要增加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图文结合、动静结合;三是着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内容相结合,突出专业元素,强化岗位内涵。

(三)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突出趣味性

一是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多元化手段,贴近学生兴趣与需求,如图示法、访谈法、情境模拟法、参观学习法、榜样访谈法等;二是夯实实践教学,以小班教学为基础,大力投入作保障,校企合作为指引,将课堂带到企业中,带到岗位上,在实践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讲授的互动融合,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鼓励网络教育教学作品创作。

(四) 主动激发教师乐教意识,突出专业性

在选任教师时不仅要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学识水平,也要注重人格魅力和品性修养。要给予任课教师足够的关注,通过制定教师激励机制,增加培训机会,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保障课程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激发教师专业热情,提高教师的乐教意识,提升教师的乐业行动力,以身作则教育和影响学生。

(五) 多维度调整评价体系,突出科学性

一是将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习成效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综合素质、岗位胜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责任担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维度扩展, 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二是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学能力与水平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和个人品性,同时要兼顾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育人职业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