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按:

2020-01-17

关键词:审美观诗经美学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它对于中国文学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影响,都是众所周知的。从汉代开始,对《诗经》的研究就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门显学。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诗经》所进行的研究都有丰富的成果。从修辞学视角对《诗经》的研究,同样也有不少成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迄于2009年,国内外对于《诗经》修辞研究较有影响的学者就有84家之多。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局限于对《诗经》中诸多修辞手法(即今之所谓“辞格”)的类别进行归纳,尤其热衷于对《诗经》不同篇章的修辞特色进行分析或鉴赏。著名学者、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吴礼权教授对《诗经》修辞的研究则独辟蹊径,跟其他学者的思路完全不同。如他新近有关“《诗经》修辞实践对中国人审美观形成的深刻影响”的系列论文,从修辞学的视角切入,却融入了诗学、语言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开创了《诗经》修辞研究的一个全新格局。

《〈诗经〉比喻修辞实践对中国人审美观的深刻影响》一文,是其中的第一篇。论文以《诗经》中的桃花之喻和颂赞之喻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小中见大,不仅扎实严谨地论证了《诗经》比喻修辞实践对中国人审美观形成的深刻影响,而且在修辞文本分析中有机融合了认知语言学、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诗经》比喻修辞实践在喻体选择上的创意,以及喻体意象所折射的审美认知倾向作了深度阐释。

《〈诗经〉列锦修辞实践对中国人审美观的深刻影响》一文,是系列论文的第二篇。论文不仅通过翔实的考据论证了列锦修辞手法是《诗经》的创意造言,而且系统地论述了《诗经》列锦修辞实践对汉代诗赋、汉以后历代诗歌、词曲、小说、散文、对联等各体文学创作审美倾向的深刻影响。同时,有机融合了中国古典意境学说与现代西方电影美学理论,对列锦修辞文本所特有的审美接受效果进行了学理依据上的独到阐释。

《〈诗经〉起兴修辞实践对中国诗歌创作审美观的影响》一文,是系列论文的第三篇。论文通过对《诗经》中两种类型的起兴修辞实践模式的考察,从意境与韵律的视角切入,详尽分析了两种起兴模式的审美追求倾向,并追索考察了这两种起兴模式对中国历代诗歌特别是民歌创作审美观的深刻影响。论文摒弃了旧有的修辞学分析模式,将修辞分析与美学紧密结合,着眼于意境与韵律,对起兴修辞文本所特有的审美接受效果进行了理论阐释。

三篇论文均以《诗经》修辞实践对中国人审美观形成的影响为主线,选点布局,连点成线,研究思路新颖,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彰显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前沿性。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发吴礼权先生的这组系列论文,敬请学界和读者关注。

猜你喜欢

审美观诗经美学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纯白美学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