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处置与降本增效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9期
关键词:降本增效盘活闲置

一、闲置资产处置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会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升级改革、技术更新换代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的出现物资及设备的新旧更替,淘汰落后设备,从而使得旧资产逐步闲置,并形成废旧积压,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资产价值,还会增加企业成本压力,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本着国家对企业“降本增效”的政策方针要求,充分调动企业的经营积极性,激发企业对闲置资产的盘活意识,加快闲置物资的盘活处置,实现闲置资产变现,推动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

二、企业闲置资产的成因及处置范围

所谓闲置资产就是在企业内部已经停止使用,并且在后续产业结构或生产策略调整中停止使用,或被具有更高技术的新设备所替代下来的资产。因其对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占据主要作用,所以这类资产会逐步被淘汰下来,不仅不会再对企业有什么贡献,反而可能会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累赘。

(一)纠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原有生产线停摆,导致大量闲置资产产生。2.科学技术发展,落后设备被市场淘汰,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升级。3.市场处于饱和状态,造成企业产能过剩,不得不关停部分生产线。

(二)处置范围一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已被划定为闲置状态的资产;2.经过设备及技术部门的综合评定后,并经过科学论证,需报废、淘汰的资产;3.因企业分公司及职能部门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产权及资产使用权转让的资产;4.企业财务账面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5.设备或资产老化,超过使用年限,已无法再次投入生产使用;6.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政策性强制要求企业需进行处置的其他情形。

三、闲置资产的处置思路

闲置资产并不是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各类有问题的资产。而被企业视为闲置资产的物资,并不是毫无使用价值,其相对企业自身来说没有使用价值,但对于其他一些微小型、低端企业来说,它仍可能具有较高的生产再利用及升级改造价值。所以企业闲置资产只是相对来说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对自身的闲置资产的处置过程中,不光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盘活自身闲置资产,回收资金的同时,从一个国有企业对国家贡献的立场上,使闲置资产最大限度满足微小型、低端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实现全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升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四、制定闲置资产处置的宏观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先进管理观念。在现代化市场竞争的新局面下,必须树立以成本为经营基础的管理理念,企业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合理的进行闲置资产管理,做到精细规划、科学控制闲置资产规模及处置流程,从而提高闲置资产的处置效率。

(二)科学化闲置资产管理。闲置资产的有效盘活,对企业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如何实现企业闲置资产盘活,提高其管理效率呢?最重要的是对闲置资产管理科学化。也就是精细化、合理化、科学化落实闲置资产管理,提高闲置资产的处置效率,如对所有闲置资产按功能及生产需求类别进行入账登记,涵盖所有外观、性能、参数及折旧残值、保存保管现状,同时对所有意向潜在用户进行归档及信用评估,并对闲置资产的市场需求度及价格进行全面摸底,并进行备案等等,以此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三)适应节能减排新需求,合理实现闲置资产再运转。盘活企业闲置资产,是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应当遵循国家对企业实行“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行闲置资产的技术升级改造,实现闲置资产的再利用,以最低的成本换取企业的最大价值,促进企业发展;或者采取向下兼容的原则,对生产力进行合理调配,使得产区或车间形成最优配置,物尽其用。对企业来讲,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闲置资产进行调拨利用,通过置换、修复以及技术升级等手段,以此来实现闲置资产的再利用,这必然会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推动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提高风险意识,处置与安全并行。严格按照国家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闲置资产的处置进行详实的合法性评估,淘汰部分处置不合规、安全风险较高的闲置资产,特别是对已经退出社会生产的设备及配件、材料、以及不符合当前环保、安全各项要求的闲置物资,坚决予以报废处理,一旦这些资产流入社会再次投入使用,会给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及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及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在处理闲置时,必须严守这一原则,本着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保证闲置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安全平稳进行。

五、闲置资产处置的方式及方法

国有资产的处置,按照法律限定,是指企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行为。包括设备及资产的内部调剂、技术升级改造、置换、社会让售、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

(一)内部调剂。国有企业各生产单位之间,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的需要,以无偿的方式进行闲置资产的调配、重组,以此来实现闲置资产再利用的处置形式,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企业的闲置资产资金占用,还能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社会让售。国有企业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向社会市场有偿让售的方式,盘活自身闲置资产的资金占用,一方面可以加快企业的资金回转,另一面能为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有效节约资源,对整个社会生产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三)企业间的互补置换。国有企业与社会市场,根据各自发展的需要,以非货币性交易以物易物的形式,对各自所积压的闲置资产进行处置,以此各取所需,解决企业的资产管理死角,节约资金的使用,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对外捐赠。国有企业以社会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形式,对小微型国家重点扶植项目、地区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以捐赠的方式对自身闲置资产进行处置,一方面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经济整体规划做贡献,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增强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增强企业品牌竞争的软实力。

(五)强制报废。企业对已经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出现老化、损坏、市场型号淘汰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甚至产生安全隐患,不适于再处置或再利用的闲置资产,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科学鉴定后,必须对其进行产权注销及报废处置,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其做出让售、调剂、升级改造等处置方式,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强制报废处理,杜绝由此带来的任何风险,此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六)报损。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长期在企业的经营账目中占据资金成本,形同于企业无形的闲置资产,必须全面、集中处理,按有关规定合理合规对其进行相应的报损注销处置,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

六、结语

闲置资产处置对企业而言,不仅加快了资产变现及资金周转效率、减少了资金占用,有效降低管理及经营成本,同时也最大限度得盘活闲置资产,加快促进企业升级。同时,在处置过程中,也能促进制度建设方面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加快闲置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规范闲置资产处置流程,有效降低了闲置资产处置带来的隐患和风险。总之,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理,是企业实行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降本增效盘活闲置
这个无抗联盟大有来头!120家企业奔赴万里来参加,形成采供联合体,共同降本增效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HSN半空心自冲铆接的降本增效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EPC总承包项目采购降本增效的探讨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