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020-11-09
一、前言
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各国的经济学家都致力于探讨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其中,自然资源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被广泛认为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许多资源充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如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据称拥有世界第十大的石油储备。随着石油的开采,尼日利亚的经济本该取得飞速进步,但现实却是:尼日利亚成为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与之相反,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如日本、香港等地自然资源极度缺乏,但经济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对于上述现象的发生,各国学者纷纷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多数时候呈负相关关系。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域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一直以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但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显著,连续8年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引发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内蒙古经济发展持续走高究竟是何原因,是否与丰裕的自然资源有关,内蒙古是否也像山西等省份陷入了资源陷阱,如果发生,如何能脱离困境获得新生;如果没有发生,又该如何预防,避免陷入资源困境。基于以上问题,研究内蒙古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禀赋状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地区的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华民族共和国北部边陲,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我国累计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50余种中,有10种发现于内蒙古。除此之外,内蒙古的稀土资源业十分丰富,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就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占据我国90%以上的稀土氧化物,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巴西。在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中,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7种,前三位的22种、前五位的41种。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储量也是得天独厚、誉满中华,尤其以鄂尔多斯市为主,且开采难度小。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9120.32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4331.57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4788.75亿吨。全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4205.2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5.03%,居全国第二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92597.9万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内蒙古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煤田共计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个。国家“七五”期间新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其中有4个在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的石油天然气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它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二)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位于我国正北方,地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等因素,一直以来以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为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二、三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里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来解析。
2000-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在21世纪迈入了崭新的阶段,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00-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8496.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1.4%、33.6%。从数据上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比例高达61.4%,且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例超50%。虽然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但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仍然过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受产业结构趋于重型化的制约,能源消耗水平依然偏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仍需加强。
200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增速开始下滑,但产业结构优化显著。截至2019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已调整为10.8:39.6:49.6。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212.5亿元,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数据后的同口径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3.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6818.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8530.5亿元,增长5.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三、内蒙古地区“资源陷阱”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20世纪50年代,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政府主张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荷兰的经济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天然气和石油的不断出口,荷兰的汇率开始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工业产品业不在具有竞争力,经济下滑严重。Corden和Neary根据此现象,给出了经典的“荷兰病”模型。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结合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为研究内蒙古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构建如下经济模型:
方程3.1中yt表示内蒙古地区第t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用内蒙古地区的GDP来反映。α为常数项,Et表示资源利用程度,用能源工业投资/固定资产总投资额来量化。Xt表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εt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科技水平Tech、教育水平Edu两个解释变量作为影响该地区增长的其他因素。由于制度影响因素较多,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因此本文没有考虑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最终的回归方程为:
模型中,Et用能源工业投资额/固定资产总投资额来量化,用内蒙古地区的国内专利申请数来衡量,采用普通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来衡量。依据方程3.2可以判断,若β1的值为正,则说明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发挥着促进作用,资源陷阱在内蒙古地区不存在,反之,若β1的值为负,则说明在内蒙古地区存在资源陷阱。本文选取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做计量分析,相关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 <200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GDP及相关因素>
续表
(二)计量分析结论
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出:
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向效应显著。虽然2000-2008年间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速显著,但经济的主要增速来源于第二产业的贡献。依托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内蒙古经济取得巨大的进展。但大多数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利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从回归结果来看,教育和科技对于经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够显著。教育是国之根本,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教育发展水平滞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方面,由于科研人才稀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较小导致科技产业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
关于资源对经济负向关系的传导机制,国内外学者做出了许多的相关研究。本文依据内蒙古发展现状,对该地资源陷阱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以资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制约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内生增长理论中,认为经济的增长不能依靠外力来推动,技术进步才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地区间的竞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大力发展资源主导性产业,对于科技的投资较少,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仅占1.6%。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课题均呈下降趋势。由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更偏向于雇佣廉价劳动力,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小,人才外流。人力资本的缺失致使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最终造成技术落后的局面。从长期来看,科技的落后与人才的缺失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解决对策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由于绝大多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当今世界资源愈发紧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应避免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不能走粗放型经济的发展道路,而应该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整合现有企业,提高资源开发产业的准入门槛,关闭小规模、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同时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配套的深加工企业,减少能源产品的直接输出。最后,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可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改善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在产业结构方面,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农牧业方面,将高新技术与农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同时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区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服务业方面,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纳就业人员的有效途径,对能源的消耗较少,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人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外流严重,人力资本储备不足。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其次,内蒙古自治区可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安排家属就业等措施引进人才。同时,企业自身也要有所发展,增强自身吸引力,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政府应构建完善的就业平台,保持信息畅通,将企业需求与人才引进相对接起来。
三是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当前科技创新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技术的进步应依靠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政府层面:一方面要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保障科研经费充足;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事业提供稳定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在企业层面:一方面要培育创新意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采用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最后,还要不断完善技术市场,保护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四是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资源管理制度。现实生活中,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因素,会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能源产业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腐败、寻租等行为。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应该同时重视市场失灵现象。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杜绝腐败寻租行为的出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