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际操作岗位院校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不断变化,在税收政策上通过对中小企业降税减费支持和优惠力度加大,国内涌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需要财会人员对企业业务进行日常账务核算,同时在期末的时候还要编制会计报表,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出现了很多进行独立财务核算的单位和会计岗位。企业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而现实情况是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因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不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无缝对接,无法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更有甚者入职时间很短就因胜任不了岗位工作而失业了。根据笔者三十多年的会计教学经验和多年不同类型企业会计岗位实践经历,本人认为,打铁还得自身硬,想要给学生一口水自己得有一碗水。要缩短实践和理论的差距,会计课教师去企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教师企业实践的客观性分析

(一)国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因此,会计教师必须通过去企业实践,掌握岗位业务操作技能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决定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根据本人对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调研,现代企业形式下的公司财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还要学会税务筹划、资本运作、投资、融资能力等。涉及的岗位有:出纳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债权债务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表编制岗位、审计岗位、税务筹划岗位、报税岗位等。如此多的岗位业务,书本上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会计教师要紧跟企业需求的脚步,定期去企业进行定岗、轮岗实践,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指导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现状分析

(一)学校招聘教师注重学历,弱化实践技能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最初的专职教师都是通过本科财会类专业学习后分配进校的,这部分老师理论知识雄厚,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高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招聘教师形成了一股高学历风,高职院校也紧跟形势,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都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拥有这些高学历的人员,清一色的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没有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会计教师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只注重“双证标准”,忽视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衡量“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几乎只有一个:是否拥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是否拥有会计师或经济师职业技能证书,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考取并拥有这两个证书的会计教师,没有去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的经历,不懂业务,实践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性教学。

三、会计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意义

(一)会计教师去企业实践,为讲授会计类课程积累详实的业务资料

会计类课程几乎全部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在授课时,需要列举大量的企业业务实例,才能让学生掌握具体账务处理。通过教师企业实践,积累并丰富业务实例,使得教师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企业实例信手拈来,使得授课内容更加灵活生动。

(二)会计教师企业实践,为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无缝对接奠定基础

会计教师企业实践,既掌握了不同岗位的业务处理,又提高了教师的实训能力,使得教师不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鲜活的业务实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中有趣进行。

四、结语

本文以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对会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要想实现实践和理论知识的零对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定期去企业实践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猜你喜欢

实际操作岗位院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析逐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运用的必要性
语文生本课堂中字词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