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现状评价及优化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养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老年人

保证老年人利益的有关法律指出:老年人为大于六十周岁的公民。依据国际有关规定,65岁和大于65岁的成年人为老年人。

(二)“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养老的形式非常具有创新性,这几年才出现,其是通过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主要目的是在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下,实现老年人养老健康的需要,而且能够降低各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让老年生活更加有质量,也使社会资源有效的被利用,达到科学的使用社会资源。

在过去养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不断改进出现了现在的医养结合。其是将养老、医治和康复为一体。“医”涉及到医疗与保健的服务、康复咨询与检查以及临终关怀之类的,“养”涵盖日常照顾、文化节目和精神安慰等。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设施之间原来比较独立因医养结合有了联系,和医疗相关的卫生机构无法养老、养老的地方又无法医治、老年人生病后在养老、医疗的地方以及家庭之间不断折腾的问题得到了处理。

二、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各处医养结合进行的情况

1.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非常关注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均推出了要积极推进医养融合相关文件,我们国家在推动医养结合形式与保障医疗方面特别关注,颁布了许多的有关政策。由2013年后,国务院和中央相关部委先后颁布了数项和医养结合有关的文件。各省地级市同样先后推出了很多推进融合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政策。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5年)《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2017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2017年)

在党十九大与全国的健康工作会议上面都相继提出要将医养结合推动下去。眼下给推动和促进医养结合养老创建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2.全国各地开展医养结合实践,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种 同样是作用最多的一种,在养老机构里面建立专门的医疗部门。

第二种和第一种相反是在医疗机构里面建立专门的养老部门,在重庆的名叫青杠医养中心就是采取这类形式,还有许多康复医院转变为医院融合机构。

第三种指养老和医疗的机构彼此之间建立合作,签订协议,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的医院、门诊甚至卫生中心都可以和养老院建立合作。

第四种为政府主张发展的嵌入式的结合形式,即为通过社区嵌入式的医养结合实现智能养老。这种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人工,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三、养老机构服务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

1.养老机构床位数不足

相对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缺口很大。根据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我们国家和养老有关的服务机构大约有3万个,用于养老的有七百多万张床位,里面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所占的床位数量相当。可是最新老年人口的有关信息指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老年人数量有1.1883亿,也就是说一千个老年人里却只有30.9张床,养老方面不管是床位还是机构均和需要的相差很多。

2.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

由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乏前期规划与空间排布,而且建设期间顾及到减少土地成本等方面,使得在农村的养老机构不合理的增加设施超越了现实的需要,很少有入住的床位,而城市里养老机构极度缺乏养老服务设施,造成设施分布非常不均衡的情况。

3.“医养结合”基层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一方面,养老机构内医疗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像急需有关的医疗检查设施以及专业的技术之类的,造成老年人没有办法必须要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另外,养老机构里面很少有具备专业规范的养老服务员工可以实现医养结合,应该尽快提升在老年健康方面的服务能力。

养老机构的工作是劳累的,受到过专业训练的护理医学人员很少去养老机构,所以,这里非常缺乏具备护理知识的人才。然而医院建立的养护中心大多都是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以及相关护理知识的中老年女性人员,这是因为其会受到运营成本的限制。这些护工多以初中学历居多,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能做的工作只是一般的看护,不是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对于身体保健和在心理上进行的康复指导,如针对那些有着慢性、失能和失智的老年人很难起到真正的护理作用。

(二)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缺乏合理引导

1.“医养结合”模式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医养结合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其结合的并不深入。大多数社区卫生机构与养老的机构彼此间只是有着合作的合同,可是社区基本上就是进行量血压、内外科简单体检等服务,因此,老人看病还得自己亲自去办理手续。

另外,医养联合模式未能合理引导就医流向。如果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生病了,同样先转到协议医院诊治,医院根据协议内容免费进行一些服务。但因在门诊和住院的服务流程不满足分级诊疗制度的规定,不能很好的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容易增加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但医养结合政策急需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撑和完善,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养老相关政策和资源优势。针对老年病的专门医院当中缺少医治设施而且分布不合理,综合医院当中对于老年科的诊治水平存在提升的空间,一般情况下基层的医疗机构无法给家庭中的老人进行健康服务。同时在面对那些有认知症或者重残的老人时不具备看护的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评价体系或者标准去分类老年人和对他们的健康做出评价。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收费过高,部分老年人难以承担

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的选择被多种因素所影响,比如健康、经济和环境等,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所需的医养结合服务有时没有办法实现。因为没有能够很好的引导他们选择医养结合形式,在经济能够承受的时候,那些占据较多社会资源的老年人面临医养结合服务的选择时占优势,这种情况下或许就会出现在医养结合服务方面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三)提出改进建议,提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建议

1.公立医院的组织流程重新建造并对公共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由于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去大医院就诊。公立医院在医疗设施和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都是特别强的,凭借这些特有的优势应作为医养结合形式普及的关键力量。在医养结合这种体系中需要快速将公立医院融合进来,养老护理中心需要在每个公立医院都开办,或者针对需要医养家庭建立急救通道与就医特殊途径。

2.科学管理医养结合,规范调整政策

首先养老机构和医院应该有专门进行管理的部门,在两者之间达成联营联动机制让信息系统的运用实现最大化。慢慢的在社区医院和家庭之间建立养老网络体系,记录同时备案所有老人的状况,设立档案共享体系。医院和养老机构在人才上应该达成很好的对接。

其次应该制定一致标准的制度,让非医疗地方的工作流程和收费制度更规范;实现“医养结合”与各个养老服务体系之间的科学分工与衔接。应该建立一个高效、可靠且统一的信息中心与交换平台用于综合管理与动态整合公共卫生的系统。

3.应提供人才保障

需要培养医养融合所需的人才,实施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他们的报酬可由政府给出最低限度,或采取补贴形式;同时科学的招纳人才。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