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制师范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探新

2020-01-17阮东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概论师范生理论

阮东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1]。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要求“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我们基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母校的独特优势,针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公费师范生这个特殊教育对象,根据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遵循实践育人的理论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探索区别于其他大学生的六年制师范生思政课独具特色的“ 听 ”“ 说 ”“ 读 ”“ 写 ”“ 教 ”“研 ”“画 ”“演 ”的 实 践 教 学形式,达到了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等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有实践育人的哲学基础,有六年制公费师范生的办学特色,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毛泽东母校的独特优势,有“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要求。这就要求本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在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上,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原则。

(一)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

“实践育人”意思是,通过实践培养人、教育人,包含“人”“育”“实践”三个关键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原理是“实践育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为正确认识、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马克思如下论断最为重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135马克思对“完整的人”的基本特性进行科学描述,指出,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与“人的本质”相关的“人的发展”,也只能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能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4]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按照劳动创造人的观点,人的发展的一切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其他条件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发生作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劳动实践特别重要。不过“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的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5]283实践是生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的源泉、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实践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实践出真知。个人知识主要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是间接经验。但就知识总体而言,它是来源于直接经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其二,实践长才干。人的能力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个人劳动技能的形成主要靠个人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6]马克思承认人的天赋素质存在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对于形成个人素质、特长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7]分工掘成就是由不同的实践活动造成的。其三,实践改造世界观。在马克思看来,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要树立共产主义意识或者达到目的本身,必须普遍地发生变化,必须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建立社会的新基础。实践改造人的世界观,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换一句话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四,实践育人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还需要科学文化实践活动——教育。教育是传送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生产”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8]

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9]。《意见》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强调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以创新方法途径为基础,要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这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奠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人类的任何实践形式无疑都离不开意识活动,但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关键是看它是否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状态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它的重要形式有科学、艺术、教育等。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纯粹的意识活动,而是通过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际地改变受教育者的存在状态。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的“听”“说”“读”“写”“教”是教育实践,“研”是科学研究,“画”“演”是艺术实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概论”课的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比较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同时,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获得认识的来源,也是人们形成认识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5]286-287“概论”课“听”“说”“读”“写 ”“教”“研”“画 ”“演”的实践教学,使得六年制师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性认识和实际运用上升到更高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传”和“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而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探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六年制师范生为本。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六年制师范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0]。只有以六年制师范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心,把握六年制师范生培养特点,遵循他们的成长成才规律,“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取得实际成效。

20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初中起点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湖南省县以下农村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的教学和管理骨干,是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新创举,被教育部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0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成功经验主要就是注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要让他们做到“四能四会”,即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研。“概论”课作为六年制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必须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四能四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落实到“概论”课,“能说会道”要求培养“说”“听”的实践能力;“能唱会跳”要求深挖“演”的潜能素质;“能写会画”要求培养“写”和“画”的技能;“能教会研”要求提高“教”的看家本领和“研”的发展本领。综合起来,就是“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坚持以六年制师范生为本,推动六年制师范生人才培养与“概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概论”课具有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性质,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及精神实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11]同时指出,思政课教学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11]这就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必须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那就是要联系社会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历史实际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

这里要强调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一定要善于联系我校实际。具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仅有“小学教育”特色招牌,而且还有“毛泽东母校”金字招牌,学校城南书院有“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毛泽东思想,而学校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学习研究宣传毛泽东思想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发湖南第一师范红色校本资源,精准服务“概论”课实践教学。这既彰显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又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好红色基因传人的责任担当。

二、“概论”课“听”“说”“读”“写”的实践教学

叶圣陶曾经指出,听是用耳朵读,说是用嘴巴写,读是用眼睛听,写是用笔头说。“听”“说”“读”“写”既是师范生学习规律,也是师范生的基本功,把它们引入到“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并使之有机结合,便赋予其具体内涵和特殊意义。

(一)“听”

人们通过眼耳口鼻等感官,获得新知。发挥耳朵功能,学会倾听,是每个人的起码素质。培养大学生“听力”水平,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质量发展,理论文本都配套录音、图画、视频等,使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声情并茂展现出来,理论通过声音的形式呈现已经非常普遍。有声书、理论播报、学术讲座、理论报告、新闻广播等都是“概论”课学生听讲的内容。

在“概论”课上,我们请来理论名家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青年毛泽东”等研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认真聆听,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场面气氛热烈。学生耳濡目染,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效果超出日常讲课。我们根据“概论”教材每章后面的阅读书目,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听有声书,开展“听关键词”“听篇目”“听箴言”抢答赛活动,比如听了毛泽东著作,听题: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出自哪部作品?从四个答案里面选择,口头回答。实践证明,学生们掌握知识点比较牢靠,而且兴致勃勃,热情高涨,理论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适当利用“概论”课教研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咨询服务中心”,我们指导学生电话倾听和回答社区居民的政策咨询,提升学生的理论政策反应水平和应用掌握能力。

(二)“说”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要求“能说会道”,也就是不但口齿伶俐,而且头头是道,不但要求形式优美,演讲水平高,而且要求内容丰富充实,有学理性。根据“概论”课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开展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讲解、主题演讲、讲故事、课堂交流发言、辩论会辩论赛发言等一系列“说”的实践教学活动。

六年制师范生头两年在城南书院校区学习,有学生当志愿者,在接受专门培训后,担任“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概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去纪念馆现场教学,请有经验的六年制学生讲解员进行讲解,使学生们在全面认识青年毛泽东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这种实践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讲解员得到能力锻炼和思想洗礼,另一方面同班同学的讲解,提高了思政课亲和力,改善了思政课的形象。围绕教材重点热点作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弘扬主旋律,凝聚共识,展现大学生风采,助推成长成才。讲故事是大学生喜欢的实践形式,通过教师示范讲毛泽东的故事、习近平的故事,我们以寝室为单位,组建一个讲故事小组,每周一个小组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选题来自教材。“概论”课教师与其他学院联系、学校团委联合举办“生态文明建设PK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主题的辩论赛,既提高辩手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又向在场师生普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采取问题链教学,学生交流发言,也是锻炼“说”功。

(三)“读”

读书是大学生的主业,阅读可通过默读、朗读、快读、精读等众多形式实施。“概论”课教师指导学生读《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读重要的政策文献、读重要的时政文章等。

我们聚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等问题开展读书活动。一是书目的确定。以教材章节后面的书目为基础,即毛泽东思想部分15部著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部分12部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26部著作,然后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二是读书活动的组织。一方面,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书小组,搭建微信群,组织读书分享,教师点拨升华;一方面,“概论”课教师专题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读书方法;一方面,带着问题阅读,就问题展开讨论,增强读书针对性;一方面,让同学们写读书报告或者理论短文。

(四)“写”

这里的“写”不是一般意义的“写字”“写作”,而是特指“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写”,即写读书心得、写论文、记笔记、写交流发言、辩论稿等等,但是必须是与“概论”课相关的读书心得,比如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写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文章,记好“概论”课、相关讲座的笔记,“概论”课堂讨论发言稿,理论辩论赛的文稿。

“概论”课的“写”作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理论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记笔记、写交流发言、写读书心得为学好“概论”课提供有用素材,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领会中央精神;通过写辩论稿、理论文章,实现“概论”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概论”课的“写”作实践的具体实施,我们通过主题征文活动或者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相关活动的配套写作来开展。

三、“教”“研”的实践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范生作为准教师,“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3]134,他们在学习“教”的过程中,学会教学生,同时学会教自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培养研究能力、训练研究方法、获得研究思维,提升研究思想,实现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的创新,促进人的创新能力发展。配合六年制师范生的“教”“研”技能,“概论”课加强了“教”“研”的实践教学。“教”是师范生基本技能,相对于高中起点四年制师范生,“研”却是初中起点六年制师范生的较高要求,事实上,“教”“研”不仅仅是技能,而且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要实现“术”与“道”的完美结合。

(一)“教”

“概论”课“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师范生会“教”学与“概论”课实践教学要求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的技能形式要与“概论”课的内容、要求无缝对接。根据师范生的特点,“概论”课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商量“概论”课教学方案、创意,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制作微课,选择案例、图片、视频,在“概论”课教师指导下,学生主讲专题汇报课,一起进行课后教学反思,进一步修改完善提高。

“概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对六年制师范生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一,让学生全程参与“概论”课教学活动,教师全程指导,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其二,学生参与并主讲“概论”课,相当于“概论”课实习教师,实践出真知,学生就会认同支持“概论”课教师的工作,有利于师生共同努力建设好“概论”课;其三,学生要“教”好“概论”课,必然熟悉教材,融入自己的思考,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直逼“概论”课教师,“概论”课“教”学实践实效性明显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践一般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概论”课教师介绍“教”学实践活动;其次,分组与选题;第三,集体备课;第四,正式讲课;第五,教师点评。

(二)“研”

“概论”课的“研”究实践专指“概论”课研究性学习,同时配合六年制师范生会教研会科研的培养要求。“概论”课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学,主要采用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大赛等形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学有重要意义:增强课程学习的理论性与科学性,推动学生潜能挖掘和学业发展,丰富“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

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大赛分为班级预赛、学校复赛、全省决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成果展示环节和问辩环节。成果展示环节:主要考察研究小组学习过程及成果,由研究小组各成员运用课件进行口头陈述。第一名学生陈述选择该主题的原因,第二名学生陈述该主题目前研究综述,第三名学生陈述研究成果,第四名学生陈述该主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第五名学生陈述研究过程中的体会收获。问辩环节:由现场专家就该主题研究过程的相关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参赛研究小组出一两名学生进行现场回答。这种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学术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增强“概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基于创新计划的研究性学习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极具实践性和价值性的学习和教学方式[12]。“概论”课创新计划是借助国家、省、高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立项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教学形式。“概论”课创新计划顺应大学生好奇和挑战的个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理论应用、理论热点问题,把抽象理论化作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钻劲,对“概论”课教师成长为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也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创新计划的研究性学习一般经过三个步骤:首先申报和审核项目,其次是项目研究,最后是中期检查和结项。项目全程离不开“概论”课教师的精心指导。

四、“画”“演”的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可以促进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方面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能写会画”“能唱会跳”主要对六年制师范生培养的艺体要求,“概论”课实践教学既可以发挥师范生的这些优势,又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使枯燥理论变生动,抽象理论变具体,规范理论变活泼,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耳入心。

(一)“画”

“概论”课绘“画”实践活动是指六年制师范生运用简笔画、漫画等绘画形式展现“概论”课理论知识点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成果、理论宣讲、理论应用、人物故事的理论图谱。“概论”课绘“画”实践正好与师范生绘“画”的技能相契合,学生既学理论又练技能,相得益彰,全面发展。“概论”课绘“画”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别是音体美专业的师范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利于活跃理论学习氛围,创新学习形式,迎来学习新气象。

“概论”课绘“画”实践教学的实施要点:一是选择绘“画”的理论主题:根据“概论”课教学内容、六年制师范生的实际与新时代新实践的要求来选择,比如漫画“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简笔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展板“庆祝新中国七十年华诞”;二是确定指导教师:“概论”课教师做理论指导,美术教师或者优秀美术师范生做绘画指导,“概论”课教师要与美术教师共同探讨,集体指导;三是选择绘画方式:按照作品最能表现“概论”课宣传效果、学生本人最擅长方式的原则选择;四是“概论”绘“画”展示评比。

(二)“演”

协同“能唱会跳”“能说会道”的人才培养目标,六年制师范生把“概论”课教学内容通过艺术表“演”呈现,寓教于乐。“概论”课表“演”的实践教学适应了六年制师范生充满青春激情、活泼好动等身心特点,有利于彰显六年制师范生的特长与优势,有利于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

这种表“演”的实践教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互动,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概论”课表“演”的实践教学按照如下流程开展,首先,表“演”的实践教学简介;第二,学生分组;第三,确定主题;第四,撰写剧本和排练节目;第五,舞台演出及评比。

五、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探新的成效

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是基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母校的独特优势,不同于其他高校,针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免费师范生这个特殊教育对象,不同于我校四年制大学生群体。我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突出“青年毛泽东”,利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等校本资源开展相关的“听”“说”“读”“写”“教”“研”“画”“演”实践教学活动。我校既有六年制师范生,又有四年制大学生,四年制大学生既有师范生又有非师范生,全校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前,我们主要根据统编教材的特点开展实践教学,即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写作调研报告,播放红色经典影视,写作观后感。这样的实践教学重视普遍性,忽视特殊性,缺乏针对性,影响实效性。通过与四年制大学生“概论”实践教学的横向比较,与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前的纵向比较,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后,取得明显成效。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属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一定的价值主体的需要。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本身而言,存在三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的价值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持续进行之间的价值关系。就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层面而言,存在作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作为环境的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在如上四种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需要在整体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要是一致。六年制师范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改革创新的成效满足了学生、教改活动持续进行以及社会的需要,具体说,就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思政课教改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师范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对“00后”师范生来说,不同程度地感觉到思政课的深奥、严肃和枯燥,兴趣不浓,甚至有学生靠临考前死记硬背来应付。“概论”课通过“听”“说”“读”“写”“教”“研”“画”“演 ”等 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正好来自生活,生动活泼,评比奖励,热情高涨,明显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形成朋辈效应,并且乐在其中,水平提升较快。比如,“概论”表“演”的实践教学通过艺术化呈现,让枯燥理论变得趣味横生;让被动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让师生在共同的表“演”中实现思想共鸣、情感相亲、心灵相近,获得感满满。利用“概论”课教研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咨询服务中心”,我们指导学生电话倾听和回答社区居民的政策咨询,学生好奇、激动、喜悦,并且学会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提升了理论政策反应水平和应用掌握能力。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享受精神食粮,而且促进学生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积极参与,呈现师生教学相长,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比如表“演”实践教学中,师生人人平等,人人思考,民主交流,尽心尽力,每一位想参与者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位想表现者都有表现的舞台。“读”书实践教学中,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考试成绩优异,而且理论素养较高,为研究生入学的思政课考试打下坚实基础,为毕业论文写作提供理论支撑;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所提高,更加爱岗敬业,成就感满满;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社会效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0]“概论”课“听”“说”“读”“写”“教”“研”“画”“演”的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从六年制师范生的专业视角来看,同时也是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师范专业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我校立德树人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概论”课“听 ”“说 ”“读 ”“写 ”“教 ”“ 研 ”“ 画 ”“演”的实践教学形式探新,是根据六年制师范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是基于“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研”的“四能四会”培养目标顺势而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比如表“演”实践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辩、说、写、弹、唱、跳、创、编、导等实践教学本身必备能力,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协调、自我认识等全方位能力,极大激发潜能,释放能量,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实践。“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表现一次更比一次强,因为学生们不断总结前面“概论”课小教师的经验教训,不断尝试教师提供的改进路径,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理论“写”作实践使学生由以前的理论“输入”转换成理论“输出”,初步掌握理论文章写作的流程与规范,为将来论文创作打好基础;在理论文章写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辩证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通过征文活动,评优评先,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写作的积极性。“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探新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概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听”“说”“读”“写”“教”“研”“画”“演”等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六年制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质师范生。

猜你喜欢

概论师范生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