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智移云大智移云财会

一、前言

会计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十分关注的人才培养方向,随着会计人才培养规模的逐渐扩大,常态化会计人才已经趋于饱和。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需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培养出充分适应“大智移云”发展环境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的关键性问题。

二、“大智移云”的概念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大智移云”的概念。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必须由人工操作的许多机械单一重复的会计实务基础工作,让更多财会人员能够解放双手与头脑,转向更高层面的会计管理工作。“大数据”即海量数据,不仅指财会数据的总体量大大增大,同时会计数据类型也从传统的数字符号转为更多元的包括音频、视频、图像及数字模型在内的非结构化数据。“智能化”是无纸化办公的更高阶段,会计工作智能化在基础性机械性及简单重复的工作内容上充分实现了对人工的取代,同时也以更高效更快速更便捷的特点赢得了企业管理者们的青睐。“移动化”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从传统的办公室环境中解放出来,移动办公不仅是会计人员必须面对的工作环境新变化,同时拥有较强的移动办公能力也是会计人才在当前及未来竞争中获得胜出的重要保障。“云计算”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财会数据计算效率,减轻了企业本身在财会管理方面的相关成本,另一方面也在管理上对企业财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大智移云”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职能转型及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对会计人才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财会数据体量增大及数据类型多元化的出现,会计工作者需要具备从海量数据中甄别有价值财会数据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切实发挥管理会计的自身优势。其次,“智能化”从很大程度上接替了人工在机械重复及单一化的会计实务上的工作任务,

让会计工作者解放了双手和头脑以便从事更高阶的会计管理工作及数据分析与应用工作。这也就迫使会计人员必须掌握除会计基础实务操作能力以外的更多管理会计专门知识,以便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要求,否则很有可能面临失业的窘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会计人员无需待在办公室里也能处理会计相关工作,但这同时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同时“云计算”的出现,也需求我们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应具备财务会计方面的专门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管理知识,如企业管理、金融、财务风控等等,实现自身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增强。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一)市场需求感知迟钝。虽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优势就在于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就需求变化在教育教学层面上快速做出反应。但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上仍然相对被动。虽然校方也在逐年完善学科划分及课程内容,但多数情况下有闭门造车之嫌。对市场变化感知相对迟钝,无法根据外界需求变化对教学内容及形式做出及时调整。这样不仅丢失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自身优势,同时也会造成“大智移云”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二)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高职院校虽然定位于技术型实用人才培养,但在多年来的办学历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却仍然有意无意的沿袭着普通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即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但这种模式下造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存在师资与教学经验上的明显不足,而本应是职业院校自身优势的实践领域却又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同时,由于多年来始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即便近年来不断有高职院校尝试增强教学中的实践课程比例,却也因为对市场真实环境了解不足分析不足,而让实践课程演变为另一种形式的“理论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本来作用。在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不仅存在理论教学上的薄弱,同时也难以从实践出发保证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与胜任,从而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及学校教学质量及社会品牌形象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存在不足。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对市场需求反应不足,同时缺乏足够的创新性与改革主动性,导致教学内容存在滞后与不合理现象,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与单一。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仍然仅局限于传统会计领域(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及会计实务操作等),在教学方式上仍然以大课堂授课形式为最主要模式。这种内容上与现实需求脱轨、方法上陈旧单一的现状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在业务能力上快速适应“大智移云”时代,同时也难以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针对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大智移云”背景下对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规划、教学方法以及校企联合等多角度入手切实提升学校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质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身教学优势。

(一)革新教育观念、提升市场感知能力。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教育观念上虽然不应轻视理论,但更应以敏锐的市场需求变化感知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基础,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人才培养的自我个性与坚定信心。在革新教育观念、提升市场需求变化感知能力的问题上,应主动建立市场需求分析小组,及时了解市场及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与优化依据,进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全面组织,避免课程调整结构优化仅限于闭门造车的尴尬境遇之中。

(二)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革新原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不仅仅只是教学方式的研究范畴,同时教学模式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具体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质量。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不仅应重视将“大智移云”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更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当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便利手段,从传统大课堂授课模式中走出来,以更多元更立体的授课方式(如网络授课、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微课研究开发、网络师生互动、互联网公共平台授课等)将“大智移云”的思想充分渗透到学生的课本及学习方式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充分更全面的理解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工作的现实环境。

(三)优化会计课程设置及具体内容。“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但改革的重点不仅仅应当放在让学生接触更高端的会计管理软件以及掌握更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同时还应看到当前时期企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渴求。所以,在课程设置及具体内容规划上,不仅要重视财务数据分析、甄别、有效价值筛选等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在市场预测、经营决策、财经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公共关系以及工具类语言上的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从单纯的“会计人”转化为管理会计综合性人才,从而有效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人才需求。

(四)加强校企联合。校企联合不是一个新鲜的形式,但将校企联合真正做好做强的学校并不多见。校企联合不只是简单的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而是需要通过充分利用企业会计相关岗位资源及管理经验让学生更直接更有效的接触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与工作环境。同时,校企联合还应当侧重发挥企业需求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作用发挥,以企业的需求指导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与方向,进而建立起一条真正有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与定点输送通路,在保证学生就业的同时,丰富学校的教学经验与资源积累,最终实现学校、企业与毕业生的三方共赢。

五、结语

“大智移云”背景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同时也给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与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应当更加重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在不断顺应市场顺应企业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会计人才培养之路。

猜你喜欢

智移云大智移云财会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研究
大智移云时代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产业升级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C2C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