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研究
2020-01-17
一、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伴随着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的产生,中国的制造业势必要向着精益成本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精益成本管理的理念会使制造业企业由粗糙的批量式生产转向精细化的生产模式。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它必须要采购供应商的材料,并将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其它企业,那么,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就构成了行业价值链。而企业内部也可以将各作业活动分为不同的价值链。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必须要对整个行业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单元进行精益化管理。
二、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精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
目前除少数大型制造业企业之外,多数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缺乏精益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在企业中,从基层员工至领导者都缺乏先进的精益成本管理理念,企业精益管理文化氛围不足,对精益成本管理的战略意义缺乏系统的认识,从而对成本控制不够到位。在成本控制方面,主要重视单一的成本控制环节,即主要是注重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且往往只重视成本的绝对控制结果,忽视了成本控制的效率。整体上忽视了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链以及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使得企业在物价上涨及工人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成本控制幅度有限,效果不佳。
(二)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不够精细化
目前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采用的基本都是粗放式的管理。一些企业虽然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统,但是在执行方面片面的注重成本控制指标的下达、分配,而对具体的执行过程不够重视。在将成本控制指标分解细化后,各相关部门未能够有效的贯彻并执行,未能够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针对成本控制薄弱环节的重点问题进行有效管控,使得成本管理的过程缺乏有效性,且在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落实方面存在缺陷。
(三)企业成本管理重微观,轻价值链
企业过多的关注微观层面的成本管理,即更多的重视企业内部某一环节的成本控制,企业内部各部门在成本管理理念上更多是的完成上级所下达的成本控制指标,这就导致企业从基层至领导层都只注重短期盈利。企业未能认识到自身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未能从价值链的角度认识到材料的供应与产品的销售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这就会导致在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等环节,产品的销售、交货等环节因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等原因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因此,企业有必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对精益成本管理的制度、流程等进行系统的完善。
(四)实施精益成本管理缺乏大数据资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成本管理已经从传统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而信息化管理则对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实行精益成本管理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材料予以支撑,企业只有搜集到足够的来自于生产经营的各类数据,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的分析,并对企业成本进行精益管理。因此,信息化时代及精益成本管理都对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很多企业所搜集的用于精益成本管理的价值链的数据信息不够完整全面,未能从全价值链的角度进行搜集,即缺乏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物流等方面的数据,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管理表层,未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另外,很多企业在数据搜集方面存在设备陈旧落后导致数据数量不足信息失真,搜集数据的时间过长导致数据时效性差,各种制度不健全导致数据传递时间长,无法实现部门间的共享。上述问题均影响到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五)基于精益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精益成本管理需要对企业成本数据进行精确的、有针对性的处理,而这种处理要求在传统处理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及技术。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更需要借助最先进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软件,以便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时代抓住机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精益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缺少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设备及手段,主要依赖于人工对成本信息进行搜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等工作,这使得数据处理效率过低,时间过长,准确率不高,也导致成本管理效果不符合预期。
三、完善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精益管理意识
企业应该认识到精益成本管理的先进性以及对企业的重大意义,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精益成本管理,并用其实际行动影响各部门的员工。企业管理层对精益成本管理的重视,便于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因为管理层用实际行动影响各部门员工的过程也是精益成本管理文化的一种扩散、推行及融入过程,同时各部门对精益管理文化的认可也为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精益成本管理的顺利推行离不开所有员工的认可及贯彻执行,员工的认同是精益成本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前提,所以应该在精益管理理念及价值链方面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及教育,增强员工对其的全面认知。只有从管理层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有可能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行精益成本管理。
(二)加强精益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保障其顺利实施
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的顺利推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组织体系。首先,将精益管理理念融入到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中,构建全面的基于价值链的精益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企业需要就相应的作业流程制定标准体系,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具体业务操作制定制度要求,且要对具体业务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员工的精益成本管理意识,制定精益成本管理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等。
(三)完善价值链分析,提高精益成本管理成效
企业从价值链的角度开展精益成本管理的关键是识别价值链中各环节的成本构成,并将精益成本管理的分析流程进一步完善。首先,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的价值链包括哪些环节,同时将各环节的成本予以分析,将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大的活动、成本动因明显与其它动因不同的活动等列出,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之处,便于后期的精益成本管理。其次,需要对各种成本动因进行重点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考虑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环境方面要考虑成本产生的环节与其它环节之间的联系,同时要考虑该环节所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情况。如在产品设计环节,可通过软件模拟分析产品生产成本,并考虑材料采购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市场上类似产品的设计情况,进而在保障设计最优的情况下达到成本最低。最后,要充分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成本优势,并进一步扩大优势。
(四)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
因企业进行精益成本管理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对数据进行精准的、有针对性的处理。传统处理方式则不能满足企业精益成本管理在数据数量、时间、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一个能够提供精准的、实时的、足够数量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该平台可以在研发环节保证各部门信息交流的畅通;能够及时监测到企业材料的库存信息等进而确定采购数量;在生产环节能够对投料情况、生产效率等情况进行监控及反馈;在销售环节则能够实现对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分析等,从而能够从价值链的角度为企业进行精益成本管理提供了平台基础。
(五)整合各类数据信息源,提供高效、多维的数据信息
在构建了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后,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该平台所收集的各类相关数据。如收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建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产品方案进行设计,并可以进行量产以对此进行检验,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检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实现在线即可优化产品设计方案,达到精准成本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企业各部门间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数据,为精益成本管理提供更为高效、多维度的数据信息。如企业应根据生产车间等基层单位的需求,实时提供产品生产信息,如产品生产质量、能耗、产品库存等信息,方便车间管理者发现生产异常,并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保障生产进度。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应及时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发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精准的提出解决对策,并应对后续的改进、持续的跟踪和分析,相应的数据也应该纳入大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为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六)实行严格的精益成本管理考核制度
精益成本管理的实行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确保精益成本管理的有效推行。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企业应该对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精益成本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精益成本考核指标。研发环节的精益成本考核指标可以保证研发立项的准确性,同时也可将影响制造环节的成本情况进行控制。采购环节的精益成本考核指标可以确保材料供应的及时性,以及采购材料的质量。而生产环节的考核指标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提高物料在各环节的流动速度。销售环节的考核指标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比,促使企业在保证营销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广告费等销售费用。企业精益成本管理考核指标的制定以及落实情况,将促使企业各环节均向着精益化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