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以考文特花园为例

2020-01-17杨程程

中国名城 2020年1期
关键词:花园文化遗产文化

王 元 杨程程

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城市更新和再生政策解决了部分城市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市中心交通拥堵、公共空间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为了给英国城市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的方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大都市计划》提出了“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这一概念,随后,在1999年“城市工作专题组”的《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报告中,将“城市复兴”与“文艺复兴”比肩而论,着力于以“城市复兴”理念,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希冀。

所谓“城市复兴”就是全面解决城市问题,寻求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条件上的持续改善,重新汇聚人气,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满意[1]。在这一思路下,伦敦城市复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伦敦东部码头(Dockland)实验,除此之外,考文特花园也是城市复兴背景下较为成功的保护发展案例。本文以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为切入点,探究在英国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期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 城市复兴背景下考文特花园保护状况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考文特花园可称为伦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考文特花园永葆生机的秘籍在于持续更新,在多轮的改造中实现了城市复兴与遗产保护的有机互动。如今的考文特花园既能看到传统文明的身影,又能紧跟现代都市的潮流,生机勃勃游客众多,考文特花园依然担待得起“伦敦的红宝石”这一美称。

考文特花园拥有极强的区位优势,其处于威斯敏斯特城(City of Westminster)和伦敦金融城(Cityof London)之间的核心地段,且又临近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萨默塞特宫(Somerset House)、苏荷广场(Soho Square)等重要历史区域。考文特花园包括中心市场及周边的街区(核心区域)、圣马丁巷(St Martins Lane)、龙阿克里(Long Acre)和特鲁里巷(Drury Lane)4个区块。

图1 考文特花园区位图[2]

1.1 首轮改造

原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璀璨夺目的考文特花园,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衰败现象,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在六十年代,政府还未意识到考文特花园所拥有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大伦敦议会于1968年推出的更新草案《考文特花园的搬迁》(Covent Garden’s Moving)[3],计划拆除近一半“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82%的住房,建设一个全新有序、与之前毫不相干的现代都市中心。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居民成立了考文特花园保护协会(CGCA),开展考文特花园保护行动[4]。面对这样的情景,经过几年调研与多方协商,1978年大伦敦议会考文特花园委员会(Covent Garden Committee)领衔制定了《考文特广场区行动计划》(Covent Garden Action Area Plan)[5],整体更新策略为将原有的鲜花果蔬批发市场搬迁至5km以外的新市场(New Covent Garden Market),对中心市场、广场及街区环境则进行步行化修复改造,原则是恢复原有的状态,把失去的或者被损坏的部分都复原,以延续该区域300多年的“集市记忆”。

1.1.1 中心市场改造

为了保留考文特花园市场的珍贵的建筑结构以及整体空间格局,设计师选择通过打通考文特花园的地下区域,创造相连的室内挺远以及明亮宽敞的两层高的中庭空间[6],这不仅保护了考文特花园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也提供了更怡人的公共活动空间。此外,还将中庭周围的空间划分为3个不同主题的部分:苹果市场(Apple Market)、东柱廊市场(East Colonnade Market)、银禧市场(Jubilee Hall),主营小型特色商业,如手工艺品、创意产品、咖啡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首轮改造中,政府并不允许大型连锁商场以及一般性旅游纪念品入驻该区域,而这恰好保护了考文特花园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1.2 步行系统改造

考文特花园作为英国最大的鲜花果蔬批发市场,长期遭受交通拥堵以及由此产生的交通事故的困扰。在首轮改造中,广场和街区禁止机动车穿行,室外空间转变成步行街区,且为艺术、街头表演提供场所,吸引游客在此进行休闲活动。步行系统的改造,解决了考文特花园的交通拥堵问题,避免了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营造了更宜人的创意社区。

1.1.3 夜生活场所营造

在伦敦历史上,考文特花园是夜生活极丰富的地区[7],为了延续这一传统,打造名副其实的“夜生活天堂”,考文特花园市场内布设了大量照明装置如路灯、吊灯,且辅以各店铺的橱窗照明,在节假日还布设艺术照明,以此营造安全无障碍的游览环境。此外,还特地增设了大量酒吧、餐厅等空间,满足夜晚游客的消费需求,大大延长了游客在考文特花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该区域的用户粘度。

1.2 二轮复兴

随着城市复兴的步伐不断推进,秉承“适应产业转型,重新汇聚市中心人气,创造再度辉煌而又各具特色”的理念,伦敦城市商业日渐繁荣,其中,考文特花园在首轮更新后也为提升伦敦市的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奉献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考文特花园信托基金会(Covent Garden Area Trust)于2007年委托咨询公司对该地区的公共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街道审计”(street audit),发现首轮更新后考文特花园的问题也日益显露[8]。

2006 年起,Capco(Capital & Counties)物业公司收购了考文特花园市场及周边街区的经营权,并且委托KPF建筑师事务所对其进行新一轮规划[9]。本文将本次新规划称为“二轮复兴”,在二轮复兴中,考文特花园充分诠释了“综合再生”这一观点。

1.2.1 历史建筑保护更新

考文特花园区域内有着众多建筑文化遗产,如果文化遗产仅仅作为历史建筑被保留,那么原本属于人民的文化遗产将会因失去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而失去神韵,也失去其保护的意义。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必须在市民和历史建筑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才能使作为文化遗产的建筑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二轮复兴中,考文特花园的一部分历史建筑在修复的基础上,被改造为高端住宅、酒店、精品商店等。

1.2.2 步行系统持续改进

由于游客众多,现有步行系统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二轮复兴中采取了从建筑实体中挖掘庭院空间与通道的措施,打开原本封闭式的庭院,以提高公共系统的渗透性,且增加零售店铺数量,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1.2.3 打造周边高端综合项目

为提高考文特花园的影响力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融合程度,Capco公司前后开发了临近的国王庭院(Kings Court)、弗洛勒尔庭院(Floral Court)、马车大厅(Carriage Hall)等项目,通过这些规划,植入新高端综合项目,使当代建筑与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新颖又与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的环境,与既有环境实现一体化连接。

2 城市复兴背景下考文特花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城市复兴的背景下对考文特花园进行了改造,然而随着考文特花园这一区域商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一些存在问题也逐渐涌现且亟待解决。

2.1 区域舒适度降低

首先,考文特花园市场的成功反而使得该区域的舒适度降低。改造更新后的考文特花园新市场吸引了巨大的人流量,由于市场毗邻特拉法加广场和莱斯特广场,且与伦敦西区剧院聚集区相近,这就导致考文特花园每日都因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拥堵不堪。诚然,充足的人流量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过分拥堵的人潮却营造了不快的购物与休闲氛围,甚至会破坏该地的建筑环境,对历史建筑本身也是极大的压力。考文特花园作为历史遗产保护区的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pacity)通常比一般的建筑环境更脆弱,且是有限的[10]。考文特花园本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在开发中要依据现有环境和资源对其进行限制。而目前,考文特花园市场的环境承载力与其拥堵问题密切相关,大量的游客占据了本就不大的公共空间,而由此造成的环境结构却是该区域的常住居民来承受,考文特花园已不再宜居,越来越多的人搬离该区域。讽刺的是,这块区域正向大伦敦议会最初的规划案发展,成为一个集娱乐、餐饮、购物、办公的综合开发区域。

2.2 街景混乱无序

其次,考文特花园市场的街道依然混乱无序。考文特花园市场只对市场大厅内部的窗户装修进行了规定,导致市场发展后期,大小规格不一且无序的招牌、遮阳棚占据了公共区域,再加上拥挤的人潮,考文特花园市场的街景混乱不堪。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遭破坏

再次,随着Capco(Capital & Counties)物业公司收购考文特花园市场及周边街区的经营权,委托KPF建筑师事务所对其进行新一轮规划,考文特花园市场中的独立商店与特色商店逐渐被大型、高端的连锁店铺取代。这些名气不小的老商店已在考文特花园中经营了好几代,虽然商店与其贩卖的商品都是实际存在的物质,但正是由他们所营造的实践与日常形成了考文特花园的文化与历史,这些商店正是考文特花园所拥有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方法[11]。在城市复兴的商业发展的压力下,考文特花园中原本经过了严格准入制度筛选的独立商店,却因没有任何保护政策,导致独立商店的消失,这无疑是对考文特花园市场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3 城市复兴与考文特花园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

3.1 城市复兴为考文特花园的发展提供契机

城市复兴为考文特花园的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为考文特花园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街道、建筑都有自身的文化与魅力。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其自身文化也会同样更新。旧城区更新后也日渐无法满足人们生活、文化需求,这是城市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人的因素是城市复兴中首要考虑的因素。考文特花园正是伦敦市的黄金街区,分析城市复兴与考文特花园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复兴过程中对“人”这一因素的思考。

3.1.1 城市复兴为考文特花园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城市本身具有相对固定的地域性质,也可称之为外部特性,但城市本身的外部特性对居民的文化观念也会产生影响。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文化会变得更加多元且开发,这无疑为考文特花园的发展打开了新思路,考文特花园保护协会的成立就是最好例证,若是没有这一协会的保卫活动,考文特花园这一历史遗产可能早已成为城市复兴的牺牲品。

3.1.2 城市复兴为考文特花园提供物质文化基础

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逐渐被孕育出来,就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言:“城市是文化行为产生的容器。”[12]城市复兴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创造,其产生、演变以及变更都是不同时期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与此同时,城市复兴也孕育着新的文化与文明。伦敦城市复兴的过程中积累了新一轮的物质财富,为考文特花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庞大的消费群体。

3.1.3 城市复兴的包容性推动考文特花园的发展

城市复兴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观点的交锋、利益的妥协以及多方的探讨。城市的复兴旨在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无论是基本的物质需求或是高级的文化需求,都要得到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复兴的包容性便逐渐展示出来。城市复兴容纳人们更为丰富的活动,种种活动经历时间的洗涤后产生文化沉淀,而城市的包容性则是多元文化交流和积累的结果。正是城市复兴所孕育的包容性,使考文特花园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与空间。

3.2 考文特花园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推力

考文特花园的保护与发展也成为了城市复兴的重要推力,考文特花园在城市复兴的背景下,没有丧失其特色与个性,反而保留了独特的城市空间,而城市空间正是人类栖居的场所之一,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主要依托。考文特花园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同时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发展。

3.2.1 考文特花园的保护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考文特花园的保护一例,是以人为本地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是英国城市复兴过程中开始注重市民实际体验的体现。虽然说考文特花园的保护仅仅是一个个别案例,但是其中明显地展现了英国城市复兴中的规划思想,正如安东尼•克罗斯兰在二战后的一次演讲中所说:“我们,伦敦的市民们,现在要自己决定怎样的城市才是我们想要生活于其中的城市。”[13]这样一座由市民自由选择,市民协作进行改造、更新、复兴的城市,无疑拥有极大的吸引力。

3.2.2 考文特花园的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而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其中文化实力在综合竞争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考文特花园发展过程中所孕育的文化是现代伦敦复兴的新动力,考文特花园所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带动该区域乃至该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依据Cacpo的2017年的年度报告,考文特花园区域对投资组合价值的贡献率为72%,资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3%,为2545百万英镑,估计零售价值比上年增长4.6%,为104.8英镑,净零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1.3%,为48.9百万[14]英镑。

3.2.3 考文特花园的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考文特花园正是伦敦历史文明的体现,是伦敦文化的载体。该区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城市复兴的进程中,在城市改造、旧城更新的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考文特花园并没有选择对老建筑滥拆滥造的更新方式,保留了原有城市肌理,使城市文化的原生土壤得到保存,从而吸引人群回流,从而营造了别样的文化氛围。目前在考文特花园的官方网站上,可见其每周都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大大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4 城市复兴背景下考文特花园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事实上,关于目前的考文特花园市场,专业人士和学者们有着不相同的观点与看法,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都存在。负面评价认为,考文特花园市场已经过于商业化,其作为遗产保护区的存在感已经被大大削弱。但在城市复兴的背景下,考文特花园的保护发展历程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

4.1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相辅相成

考文特花园实现了成功而彻底的转型,是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良好互动的成功案例,证明了遗产保护是城市复兴的有效方式。在这一案例中,文化遗产得到了保存,不仅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得到保存与修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这一区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旧城中心复习这一任务,焕然一新地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中心。城市复兴为考文特花园的保护提供了契机,而考文特花园的发展又成为城市复兴的助推器。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案例,如南京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南京老城南市区的复兴,老门东位于南京城南的老城区,也是南京古建筑群的聚集处。老城南地区已经日益衰落,但随着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与修缮,老城南的原住民回流,该地区也渐渐恢复了活力与生机。可见,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非割裂无关、相互对立的[15],而是相辅相成的,“毁灭式更新”并不是可取的方式,理想的选择应该是在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保护中探索相辅相成的道路。

4.2 公众参与在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或缺

无论是在伦敦的城市复兴,抑或是考文特花园的保护发展,人民群众的身影都处处可见;无论是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还是对相关事件的热情和态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都极高。可以说,伦敦的城市复兴和考文特花园的保护过程,就是公众和政府相互妥协、共同努力,协同发展的历程。同时,随着现代网络以及媒体的发展,公众能够更便利地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换句话说,正因现代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的日益成熟才使大规模的公众参与成为可能。然而在我国,公众的参与以及媒体的力量常常被忽略,甚至是被暗中抑制的。有的时候,公众参与能够弥补政府和专业团队的不足,只有公众才能从底层和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和规划与己相关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建筑环境。

5 结 语

事实上,在城市复兴这一特殊的背景下,考文特花园市场可以说是伦敦一个成功的城市遗产保护案例,也可以说它是一个旧城中心复兴的成功案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也会越来越多的面临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形,也可能陷入更新与保护的两难境地。考文特花园的案例告诉我们,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在城市复兴抑或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均不可忽视公众参与的力量,而这正是在城市复兴中避免将文化遗产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妥善处理现代化发展与旧城历史的关系的关键。

猜你喜欢

花园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可爱花园
谁远谁近?
夜晚的花园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爱护小花园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