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真实的写作

2020-01-16谭天俊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作文题语境对象

谭天俊

一、概念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在“语言表达与交流”这一课程目标中,具体阐释为“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新课标特别强调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任务为“议论要有针对性”,正是新课标对核心素养要求的生动体现。所谓“议论要有针对性”,一是指写议论文要有现实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议论,问题要有现实基础和现实意义,能从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二是指写议论文也要有读者意识,根据读者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技巧,这也是一种针对性。正如本单元中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所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写议论文不可无视情境,要关注对象,如此才能发挥议论文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启发下,笔者认为,在口语交流和文章写作中,既要关注真实情境,关联具体对象,还应观照写作主体,真正实现“情境—对象—主体”三位一体,以期同频共振。写作本质上就是一个观自我、观众生、观天地的过程,写作的一面是天地、情境,另一面是众生、对象,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面,就是自我、主体。很多写作者总是不自觉地站在了局外,自己的态度、观点、情感都表达得不够充分。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无论怎样旁征博引,写作主体的生命体验、自我感悟都要浮出水面。

由此笔者提出,交際语境写作是指在特定语境下,写作者为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听众、观众)进行的书面(面对面)交流。其中包含六要素:语境、作者、目的、话题、读者、形式。笔者将六要素融合成三种意识——情境意识、主体意识、对象意识,即在写作中能自觉分析情境、主体、读者的特点。情境意识指分析交流的背景、话题、形式等特点,做到“眼中有境”;主体意识指分析表达者的身份、口吻、目的等特点,做到“笔下有我”;对象意识指分析接受者的身份、想法、需求等特点,做到“心中有你”。三种意识应贯串于交际语境写作的始终。

二、高考链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指出情境与情境活动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即通过选择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这种依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交际语境写作最早出现于2015年全国Ⅰ卷作文中,继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后,广受命题者青睐,近两年已占据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笔者更倾向于“交际语境写作”的提法,因这类作文本质是用交际语境来促成主体向对象表达观点的目的,比具有强迫性、机械性的“任务驱动”一词更贴近写作的真实本质和交流目的。

纵观近五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交际语境写作的文体形式相当丰富,如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主持词、介绍词、观后感、时评等,还有尚未在高考作文题中出现的文体形式,如倡议书、辩论词、读后感等。每种文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式属于必备知识。写作主体通常是作为高中生或青年代表的考生自己,写作对象一般为学生群体。写作主体与对象一般是固定的,针对特定的话题,达到评论、劝说、介绍、建议等目的,考生设身处地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无疑是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综合体现的过程。

其中有三道高考作文题略显特殊,其写作主体或对象,甚至情境是不固定的。如2015年全国Ⅰ卷作文题是小陈举报不守交通规则的父亲,引起广泛关注,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考生在写作前须先选择一个写信对象。2020年春季山东新高考模拟卷作文题是针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话题,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考生须在写作前选择一种主体身份。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更是给出了五个不同的情境,供考生综合选择写作。不固定性一方面给了考生更多选择空间和发挥空间,另一方面也更考查考生对情境、对象、主体等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例题引路

在此笔者以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题为例,具体谈谈交际语境写作中如何关注三种意识。

1.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1906年,25岁的鲁迅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为己任。

材料二:黄文秀,2019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使得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材料三: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同学上了热搜,她高考文科成绩676分,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大考古系这一冷门专业。

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中,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团委拟邀请钟同学在高三年级学生大会上作一个发言。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钟同学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审题分析

本次交际语境写作是在我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活动的大背景下,于高三年级学生大会上的发言,发言要符合小情境,响应大背景。文题呈现的三则材料可视作背景资料,对写作既有限制,也有导向。无论是25岁的鲁迅、30岁的黄文秀、刚高中毕业的钟同学,还是即将毕业的考生,都具备青年的特征。鲁迅弃医从文,重在国家民族的需要;黄文秀回乡工作,重在家乡人民的呼唤;钟同学选择考古,重在兴趣特长的驱动,还有前辈樊锦诗作为榜样的引领作用。因此本文的立意应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家国利益、人民需要、时代呼唤、现实担当等联系起来。

写作主体较为特殊,是材料三中的钟同学。根据材料表述,钟同学应是近期的新闻人物——钟芳蓉,命题者有意隐去其姓名和更多相关信息,可能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关注了热点新闻,对钟芳蓉的背景资料是否有一定了解,或是引导考生去思考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系的原因。钟芳蓉是刚毕业的高中生,通过对专业的选择,传达了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本次作文要求考生模拟他人身份写作,这就要求考生有换位思考的发言主体意识,模拟钟同学的口吻并想象创作,应合情合理。命题者希望借钟同学之口了解并考查考生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理解。想要考生结合钟同学和考生自身的体悟,探讨“青年一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認知。

交际对象是新一届的高三学生,他们如何选择专业,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他们的迷茫点、困惑点,迫切需要得到指点和建议。因此,根据对象的身份特点、心理诉求等,校团委邀请钟同学发言,目的是希望钟同学对新高三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问题诊断

本次交际语境写作中,考生基本审题到位,绝大多数考生都能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要个人兴趣与家国情怀兼顾;能以不同形式引进或回扣作文材料,完全另起炉灶的不多。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乏情境意识。写成明显套作的纯议论文,发言稿的形式和语体缺失。如有的考生只在开头段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在文章主体部分就用“梦想”“志向”等代替,实际上是偷换了主题词,不符合真实的情境要求。

(2)交际对象缺失。将阅卷老师当作写作对象,心中没有装着高三学生这些听众,全文只有“我”,自说自话,自证自言,没有“我们”“你”“你们”“同学们”等对话感的营造。

(3)主体身份错位。这是本次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考生在自己与“钟同学”之间无意识切换,除了在开头自我介绍是钟同学,之后就再也看不到钟同学的影子;甚至审题不清,不是按照要求以钟同学的身份来写发言稿,而是把钟同学当作一个论据运用到文章中。二是青年角色意识不太明显,全篇完全没有青年字眼,而是漫谈职业规划,没有凸显出是对青年职业规划的认识。三是尽管文中能看出是钟同学在演讲,有的还结合钟同学的身份讲述了自己选择的理由,但是文章语言不符合钟同学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身份,更像一个长者对晚辈的教诲。

4.写作建议

据交际语境写作的三种意识及写作者易出现的失误,笔者给出如下写作建议,仅供参考。

(1)认知情境要求,明确对象作者

正式写作前,应首先明确交际语境的要求,如是公开发言还是私下交流,有什么写作背景,交际话题是什么,文体形式是什么。其次,明确交流的对象,了解交流对象的身份、特点、心理需求、文化水平等。再者,作者的主体意识也不能忽略,主体的身份、职业等会影响写作口吻、语言特点等。另外,如在考题中有不同情境、对象、主体可供选择,则可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擅长领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2)分析对象需求,确定写作中心

针对不同情境、不同对象的需求,写作者需要灵活选定合适的写作主题。如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交流对象是迎接新学年的新老师生,他们需要确定新目标,得到鞭策和鼓励。这时作为老教师或老同学代表发言,可以欢迎新同学新老师,回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分享自己的新学年工作计划或学习计划。又如在毕业典礼中发言,交流对象是即将面临高考和成年的高三毕业生,他们希望得到对高考的鼓励和未来生活的指点。这时作为老师或同学代表,发言的主题可以是祝贺同学们毕业、成人,分享关于“心态”“理性”的体会,给毕业生提出建议。

(3)依据对象主题,选择写作策略

从内容方面来说,一应观点明确,全文宜确定一个中心论点,不能观点分散;二要思路清晰,形式上可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提示语,但更建议用巧妙的句式过渡,内容上有逻辑推理过程,让人信服;三宜内容充实,选择与对象共同经历的事件,或对方感兴趣的公共话题,共情交流,拉近距离。

从语言方面来说,口吻得体是基本要求,须礼貌、客观、切合作者和对象身份;强调“你”“你们”“我们”等称谓,突出真诚对话感,彰显交际语体的特点。其次建议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口语,兼用书面语,不用晦涩语;灵活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反问、设问、呼告等修辞。最后精心打造开头、结尾,开头注重引趣,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迂回代入,举引发共鸣的事实、数据;或讲故事,激发兴趣;或提问式,引起注意;或引用诗词名言,增加文采。结尾留有余韵,可以总结、号召,将文章引向高潮,用诗词名言增色,收拢全篇,简洁有力。

荣维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一书中写道:“写作可以看成是作者和读者的不见面、超时空的、别开生面的对话交流,写作是作者和想象中的读者在进行一种意义的舞蹈,作者运用文字的手臂,牵引或者指引着读者旋转、挪移、视角变化,意义在一系列的脚步中向前发展。”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指出,写作的本质是作者与读者在交际语境下的对话交流。愿广大考生在交际语境中回归真实的写作,眼里有天地,笔底观自我,心中见众生。

[作者通联:湖南师大附中]

猜你喜欢

作文题语境对象
神秘来电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