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合”“四每”整本书阅读方式的实践探索

2020-01-16付蓉王茜黎江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整本书读书教师

付蓉 王茜 黎江涛

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依东山之麓,处西陵闹市,被市民誉为“闹市中的名校”。在这所名校里,语文学科特色尤其鲜明,以“石榴花开阅读节”为载体的整本书阅读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张名片,将统编教材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教材实施以来的一大热点内容,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积极地实践,也遇到了不少难处,如没有时间读,不能坚持读,读的怎样不好评价等。作为一所走读制学校,十六中语文组也面临着时间不够、指导不顺、评价无力的问题,但经过我校教师的不断尝试和教师间的代代相传,逐步形成了分年级逐层推进的整本书阅读模式,摸索出“五合”“四每”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一、详讲“五合”:重指导

“五合”是指教师指导层面: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将方法指导和监督落实相结合,将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相结合,将放声朗读和线上听书相结合,将阅读分享和文化寻访相结合。下面,来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1.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词学宗师”夏承焘把读书比作交朋友,有泛泛而交的普通朋友,也有推心置腹的知己朋友。读书也是一样,他说:“读书应该有一种是精读的,有一种是泛读的。泛读只要了解个大概,精读则要读透了。”精读后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可以复述、演绎作品的情节故事,可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可以评点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说出自己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发现,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或同类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大胆质疑和批判。

教材推荐的书目很多,我校语文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在书目选择上总结出了的三个原则: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名著兼顾,科学思想与语言学习兼顾,必读书目与自由选择兼顾。每学期教师精心选择两本书。下表是结合统编版教材推荐的名著和宜昌市初中生必读书目选择的精读书单。

七年级注重接受记忆,多读叙事类的作品。八年级开始读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散文,而读传记类的作品目的是助力学生性格的培养。九年级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分析。

对于泛读的书目怎么解决呢?例如在读完《名人传》之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传记阅读,有的学生选择《苏东坡传》,有的学生选择《李清照传》,有的学生选择《王阳明传》。

2.将方法指导和监督落实相结合

根据不同体裁的作品,对每一本精读书都预先设计阅读目标和阅读策略(见下表),虽然有些以偏概全,目标表述得也并不严谨,但是,我们希望借由目标的设计,能突出某本书的探究重点,更方便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师生共读时,我们就是希望帮助学生从纸面上的话读出纸背面的意思。

只有目标和方法还不够,教师在指导中要上好三类课,即读前导读课、读中指导课、读后展示课。

(1)读前导读课。一般安排1-2个课时,教师通过系列读书方法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组成读书小组,选定探究专题,做好读书计划。我校的读前导读课,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问题式导读、激趣式导读、专题式导读等。以“问题式导读”为例,冯钿婧老师上“《李清照传》读前导读课”时,就先布置学生搜集问题,再重温已学的李清照的词,然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还想从《李清照传》这本书里知道什么,或者对书里的什么内容比较感兴趣?之后同学们小组讨论,筛选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后,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书本,开始阅读。

(2)读中指导课。一个学期精读两本书,每本书约用一个月半的时间,也就是六周左右。因此在读到第三周时,老师就要根据同学们已读的情况进行读中指导。如王茜老师的《〈昆虫记〉读中指导课——探索〈昆虫记〉目录编排之妙》,一方面检测前期阅读成果,另一方面教给学生选择国外翻译作品时,如何从目录中发现该书编排的奥妙,从而走向深度阅读。本节课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目录和修改目录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目录最吸引人。第二步引导学生去发现,为什么所有版本都会把“我的荒石园”放在第一章,明确目录编排的规律,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在讀书过半的时候,对整本书内容是否理解更深入、全面。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给该版本的《昆虫记》重新编排目录,并结合书本内容说明设计的理由。借助这三步,教给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阅读方法,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前期阅读效果,有效推动学生后期的阅读。

(3)读后展示课。“人,因不同经历、经验、个性、理解力,对同一本书的发现与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通过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极大地丰富了这本书的内涵。一本书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共读中走向丰满的。”大概在读到第五周时,学生基本都读完了,为了展示阅读效果,分享阅读体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读后展示课”不容忽视。如冯亮老师以人物形象的探究为切入口的《〈骆驼祥子〉读书分享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骆驼组”展示时用思维导图讲解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原创现代诗《悼祥子》表达了对本书主题的理解;“虎妞组”展示时用配音表演再现了父女争锋的画面,用原创词《定风波·虎生评》《摸鱼儿·柔亦虎妞》分析虎妞的性格点;“浮萍组”展示时用亲子同读的视频、精彩续写和原创诵读《致小福子》揭秘小福子之死的原因;“荆棘组”展示时用图表比较老王和祥子同为车夫,人生走向的异同,用音频讲解的方式从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等方面分析身处更劣势的老王最终心怀善良,祥子却走向堕落的原因。同学们用不同形式的个性化讲解充分展示了阅读本书的成果。

3.将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相结合

每学期学生精读的书,语文老师也会同步阅读,也会做读书批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质疑,一起讨论。一是专门开设阅读课,学校固定每周一节,将课外阅读这种学生自由的行为常态化;二是课外阅读由家长每天在语文学习群打卡晒批注,并写清楚阅读时长;三是提出了“周四阅读日”,这一天,语文老师不布置其他作业,只布置阅读作业,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也相应减少,这样做进一步从制度和时间上给予学生阅读的保证。提高师生、家长及校内外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精神相遇的角度来说,整本书共读,就是教师、家长、学生、作者、编者共同体验当下与奔赴未来的美好相遇。在这样的相遇中,大家共同沉浸在一本书中,通过不断的阅读、阐释、碰撞,编织共同的语言密码和精神密码。”一旦提高了认识,全社会也会支持。家长助读方式反过来也鼓舞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

4.将放声朗读和线上听书结合

放声朗读,益处多多,我校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自习或者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站着读更有精神些。在家里也要放声地读,教师不方便检查,但也想了解决办法。比如说在暑假里的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把每天读书的内容大声朗读出来,语速可以稍快,并要家长帮忙录制音频或者视频,以当天日期命名,一天天的保存下来,存到U盘里。通过QQ群老师可以随时抽查音频或者视频,也可以开学后再集中检查。这项作业我们是要求孩子先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一个假期下来,孩子们真的是把整本书读完了。这种“连滚带爬”地读书,海量地阅读,让学生慢慢在读中,提升理解力,提升阅读素养,培养了学生终身读书的习惯。过后,如果有的学生对书本里的某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回头再来细嚼慢咽。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书籍,在每天读纸质书的基础上,教师也推荐一些音频给学生听读作为辅助,例如从十点听书、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中推荐好的书籍,这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5.将阅读分享和文化寻访相结合

阅读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班级为单位,可以是书面报告、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小组朗诵、论文宣讲、现场表演等,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意,自由选择。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展示活动,我们还以教研组为纽带,在学校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活动,来检查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扩大阅读影响力,形成强大阅读磁场,共同打造书香校园。如在学校公众号推送优秀的读书报告,制作微视频,分享至西陵云平台等。同时将阅读课堂拉到杨守敬故居、屈原祠、荆州古城等文化胜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深化读书效果,学生们还利用寒暑假去实地寻访名胜古迹。这些活动都强化了整本书阅读在学生们脑海里的记忆,深入学生的言行举止里。在文化寻访边走边思边悟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许从此爱上阅读、享受阅读,从而改变阅读依赖于学生的自觉程度和家长的监督力度的现象,将自由随性的读书行为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二、略说“四每”:贵坚持

“四每”是指学生实践层面:每日一读、每人一问、每组一议、每人一文。具体来说就是每日一读:即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并做批注。为保证阅读时间,请家长监督并每天打卡,定期检查批注。每人一问:一本书阅读完毕,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疑难问题,也可以是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每组一议: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中讨论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集全组力量分工合作从不同侧面借助资料,继续阅读并解决这个问题。每人一文: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成员就自己阅读的角度写一份读书报告,小组合作成为一篇完整的读书报告。从第三步“每组一议”开始老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主要是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指导各组将所探讨的问题引向深入避免重复和走偏,帮助并指导能力较弱的学生读懂内容。

温儒敏教授曾说:“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好不好,就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能找更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因此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都要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基础,以爱上阅读为目标,涵养性情,感受读书之美妙;提升气质,养成读书好习惯。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市第十六中學]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读书教师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圆我教师梦